佛弟子文库

朱斐:与大学生谈如何学佛

朱斐  2011/04/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今天,欣逢贵社(指普觉学社)第二届第二次社员大会,承社长朱家丰同学邀约本人讲几句话,以结法缘,但刚才已有李教授,许教授讲过许多宝贵的话,我学人也是青年入佛,借这机会,先向各位报告一点青年研学佛法的感想,以供参考。

壹、知识青年学佛三障

知识青年为什么不肯研学佛法?因为大家有一点成见,固执不放,自己树立三障,关闭了学佛之门。

第一个障碍是误认佛学为迷信,不过这在今天,知识青年误认佛学为迷信的事,已成过去,这都是由于各方大德及周宣德居士的努力,将佛学送进各地最高学府,在本省(指台湾省)已有二十多个大专院校,成立了研究佛法的学社,大体上各位多已认识佛学,并不是如一般人所说的迷信。这二十几个大专学社的成立,足可证明今日知识青年,已经通过了这第一关的障碍。(如今在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也早就有禅学社等佛学社团的成立。)

第二障是青年人一打开佛经,多认为“佛学高深难懂,我们无法了解。” 这个障碍影响很大,因为他刚发心研究,便被这一记“深难”的闷棍,打失了自信,下敢再领教了。

这问题我先要解释一下:试问一辆三轮车的构造,和一架飞机的构造,那一项复杂?国民学校念的课本,和你们工商学院读的书本那一样高深?答案很简单,谁都知道飞机的构造复杂,工商学院的书本高深。至於他们发生的作用,飞机可以环球旅行,三轮车只能在市区兜几个圈子。国民学校毕业的程度,只好充当工友,而工商学院出来的同学,不是工程师,便是企业家。因此,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是不能畏惧深奥而被挡於门外。何况佛学中有浅有深,只要先把一些专门的术语求得了解後,由浅入深,并不会感觉到十分困难的。

第三障也是很多知识青年会有同感的,他们都说:佛学虽然很好,但是佛经有三藏十二部分教之多,佛教的宗派、法门又那么多,不知从何学起?

这问题似复杂而实简单,因为高深微妙的学问,决不是单凭一本经典可以概括其大全的,佛教之所以称为“佛学”,便因其是一种博大的学问,为学术界所公认的学识。试问别的宗教,何以不称“耶学”或“回学”呢?

佛教宗派之多,正似你们大学里分系学科一样:而佛教行持法门之多,这是基於我们众生心理复杂不一的原故,这譬如我们生理上有病,种类之多,决不是靠一味药,便可以治百病的。因为宇宙、人生一切都复杂。由于众生心理病态之多,所以需要很多法门,才可以应病与药啊!佛经上常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故佛以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之。你若要怪佛学复杂,得先怨我们自己的心理太复杂。你我每个人的心,好像你我每个人的脸一样,都不相同。释迦牟尼佛当时说法,无论是经是律,都是因事立说,针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众生的心理病态而发。事实上不能不复杂。复杂了才可以包含万象,应机施教,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解脱的机会。因此,知识青年研学佛法,除了认识一般佛学的常识外,也得分门别类,选择接近自己根机的宗派,一门深入去钻研,去行持,这样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

以上这三种障碍,可以说也是一般知识人士的问题,我现在三句不离本行,就拿我学人办的《菩提树》杂志举例来说罢。本刊在七、八年前就有近三千份的读户,但是到今年已进入第十三个年头,虽然我们不断地在改进和加强内容,但读户却并无增减,仍停留在“三千”这个数字上,查究其原因,都是被上面这三道关卡所挡,社会上一般知识分子在坊间一拿起树刊,翻了两下,一看是佛学杂志,因有成见,便往书摊上一抛“迷信!谁看这一套。”但近年来佛法已普遍推行,坊间找书人的看法也有所改变,他们拿起佛教刊物,一再翻阅,结果摇摇头,叹口气:“佛教太高深了,看不懂!”仍旧搁还了原处。至於新近订阅《菩提树》的读者中,经常还有人来信感叹佛教典籍和法门之多,无所适从。因为他对佛法还没有深切的认识。还没有摸到适合自己根性的途径,一门深入,才有这些感叹。由于上述几种原因,我们这本《菩提树》的销路,便始终不前。虽有增加的新知,也有告退的旧雨,虽然有增有减,也就等於不增不减。若在日本,据说最起码的刊物也有近万的读友,不过台湾地方小,书刊虽然比上不足,但在本省各刊物中,比下有余,这才维持了十多年。如果一个刊物的订户多,销路广,我相信会越办越好,会更适合各阶层复杂的读者心理的。

以上这些闲话,是证明知识人士学佛之障,并不只限於大专青年,这些障碍,我们仍应努力设法破除。

其次我再来介绍一些佛法,给新参加的青年朋友们,对佛学有一个概略的认识。

贰、佛学是觉悟之学

佛学非迷信,而是一种觉悟之学,刚才李教授也讲过,这是一种正觉。正视一切,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不是信仰不信仰的问题,李教授喻佛法如空气,我人日常生活在佛法里,等於生活在空气里一样,窒息了空气是不能生活的,人生如果离了佛法,也不能生活。因为世间一切法,无一非佛法,只在迷悟之间的区别而已,迷是凡夫,觉则佛,我们求学佛法,就是在日常生活间求学觉悟之法,使生活在觉悟中,逐渐远离迷惑、接近正觉,所以说佛学乃是觉悟之学。

参、佛学是唯心之学

佛教主张万法唯心,说一切法,都是唯心所造。诸位如果不信,请你闭起眼睛默想你的故乡,譬如我是上海人,现在立刻可以从心里浮起上海的光景,外滩的黄浦江、外白渡桥或外滩公园、南京路上的先施水安四大公司,立刻都一幕幕搬现在你的心想之中,因为心含太虚,心大无穷,包含了一切。二年前贵社开成立大会时,还没有今天这样堂皇的礼堂,但目前由于校长先生和教职员学生心里,早希望有这一所礼堂和大厦,加上工程师用“心”去设计,在万法唯心造的原理下,这所巍峨堂皇的大厦,便出现在诸位的眼前。这就是说明了一切法,任何一切都离不开这个心——但不是我指的胸口的这个心,而是我们摸不到,见不著,但实实在在又不无的心。

这个心非常灵活,为善作恶,都受它的指挥,堕地狱、升天堂,也悉听他的发号施令,原子弹本身没有善恶,就看你的心怎样去利用它。所谓一念之间,可以升堕。可以成佛作祖,也可以下三途受苦。所以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一举一动,都要慎重行事,切勿随心所欲,恣意胡为了。佛陀之制定戒律,就是要人小心身口意的行动,勿为一念的无明,而永远沉沦於苦海。

肆、佛学的实践在“定”

明白了唯心之理,才可以实践佛学,因为佛学的重要在乎实践,没有实践是不易悟透真相的。研究佛学必需实践,才能获得真善美的果实。但要如何实践呢?只有一个“定”字,佛教的行持虽然法门很多,但皆不出这个“定”字,当然定有大小深浅的不同,无论世法也好,出世法也好,没有定力的人是一事无成的。譬如各位读书,倘若粗心浮气,心“定”下下来的话,吸收的学问便不著实际。定的功夫愈深,得的学问愈大。但这种定,也有先天的和後天的,所谓先天的,在佛学上的解释是其本能的或多生前修习的功夫,後天的则是当生的功夫。

刚才说过佛教的行持法门很多,但归纳起来,略可分禅、密、净三种,这三种是我国佛教中最普遍的修行方法。然而这三种都是定的功夫。例如禅宗的参话头就是因为近人的妄想太多,根机日钝,才教人把一句毫不相干的话,譬如说“吃茶去”,就一直“吃茶去…”地参下去,把一向朝外奔驰的心念,收回来集中参看这一句,以使发生疑情,而至悟心的一种方法。做这种功夫难在要将一切凡情乃至圣解都一刀两断!要全神贯注在疑念上,勿可间断,勿令驰散,妄想来时任由他来,不去理它,只以觉照的力量,钉住疑念,一直到山穷水尽之处,一旦瓜熟蒂落,一念顿歇便是功夫到家处。

再举密宗来说吧,他的修法在口持密咒(真言),手结印契,意作观想,如是三密相应,妄念随来随扫,随扫随空,扫至无可再扫,自然就证入三昧,三昧就是“定”。其要持一个密咒,必须经金刚上师的口授,持上几十万遍的功夫,以至三密相应,实非容易的事。

至于念佛,虽人说是老太婆修的法门,但老太婆多只知求福报、平安,因为他不懂念佛的道理,把钻石换了一块雪糕,岂不可惜。如果我们知识青年学这一法门,自不可与老太婆不懂佛理的修法同日而语。最简单的念佛方法,叫做“持名念佛”,下手较易,一句佛号,随时随地均可提起,但念时也必须放下万缘——其他一切的念头。心里清清楚楚地念“阿弥陀佛”,出声或默念都是一样,念至一心不乱时便是“定”。(念佛法门修持纲领是信、愿、行,本文只从“定”去解释念佛,是针对刚刚接触佛法、尚未深入念佛法门的初机同修的方便说法。希读者注意。)

诸位千万别笑这是老太婆的勾当,以上这三种实践的方法,都不出精神的统一,意志的集中,一个“定”字。禅与密的方法,必须有适宜的环境和其他各种条件,才可以修习,但念佛一法是极方便的。各位虽在求学,也不妨一试,保证你们学期考试时,端坐、排除一切杂念,只念一句“阿弥陀佛”约二百声,念的时候如果杂念起时,譬如说忽然想起了女朋友,就振作精神抖擞一下,高声地念“阿弥陀佛”自然就把她撵出去!别的杂念都像这样,一直念到像电风扇开足速度时,四片扇叶,打成了一片,杂念也就无隙可入了,做到这样的功夫时,你的心,便如一池止水,池面的一切,都映现得清清楚楚,考试成绩好,名列前茅犹是小事,因此而获得佛法的实益,将受用无尽了。最後,我要告诉各位的,以上几种实践的方法,所谓“参”时,就寓有“观”的作用;观也就是“念”,这些又无非都是能修的“心”,都离不开“心”的作用。而其所得的结果也无非都是“定”,方法虽然不同,但殊途同归,这都是由于众生的病在“乱”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中「卍」字由来

卍字是在佛像及佛教文物中常见的符号,读作万或室利靺...

林清玄:感动杀手的学佛作家

30岁前,林清玄已是报社一级主管,文学创作也得遍大奖...

【推荐】信仰佛教的好处

宗教对于人生的重要,其中的道理是明显易见的,它是人...

星云大师《学佛要学吃亏》

一九四一年,我受具足戒时,得戒和尚若舜长老在教礼时...

佛经与道教的经典可以同时诵吗

问: 道教与佛教我都很欢喜,知道其中的大智慧,但我一...

佛教徒是不甘于受命运拨弄的人

何谓佛教徒呢?佛教徒的真义应是:不甘于受命运拨弄的...

用功的入门方法

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

印顺法师:人生究竟为何事

人生所为何事?平常人只说学佛,但为什么要学佛?其根...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对网络弘法的开示

一、网络媒体是双刃剑 日嘎上师说:这几年,随着互联网...

土豆的营养价值与烹调窍门

土豆,学名马铃薯,别名洋山芋、洋番薯、山药蛋。它和...

沈家桢居士《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证悟过程》

第一段 观世音菩萨宏愿解脱一切众生的痛苦。自古以来...

没有这几个经历成就不了大事

《孟子与尽心篇》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佛教词典】掉举恶作盖之食及非食

【掉举恶作盖之食及非食】 p1017 瑜伽十一卷七页云:问...

【佛教词典】尘洲

指多如尘数之无量世界。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大四四·...

星云大师《走出阴影》

一条黑漆漆的通路,深更半夜行走其间,四周和前后好象...

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之愿

原文: 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

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窍诀

前 言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居士写给孩子的四篇家...

这一念清净心是何等的宝贵,何等的重要

第二个七明天过一天,后天晚上就圆满了。因为七打得顺...

我身边的素食店

半年前,小区里开了素食店,引起了我的好奇,一方面是...

我们甘心做一只追石头的狗吗

我们先来问一句话,如果现在有人从你的旁边走过去,你...

惟贤长老《念佛与悲智兼修》

我昨晚上听到你们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诚恳,这是很...

【推荐】星云大师《不争人我》

昭化道简禅师追随云居道膺禅师学道很久,虽已得到老师...

向佛要钱

佛陀带领众比丘弟子,向善信居士大德乞食。一行人威仪...

五个【不要紧】与十个【无论如何】

五个【不要紧】: 如果您的微笑得不到回应,不要紧;...

恶缘太多,发愿舍寿求往生行吗

问: 顶礼大安恩师,弟子依止您修学净土己七八年了。...

智者大师开示的十个忏法

智者大师在讲这个修习止观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