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悭者,耽着法财不能惠舍

容通法师  2020/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悭者,耽着法财不能惠舍

随烦恼二十:言悭者,耽着法财,不能惠舍,秘悋为性。能障不悭,鄙畜为业。亦贪分也。

其中“耽着法财”就是舍不得把法和财富施舍给别人;“不能慧舍”就是不能恩慧地施舍给别人;“秘悋为性”就是贪著自己的钱财,舍不得让别人知道,怕人家知道了说自己是守财奴、小气又吝啬,什么东西都是自己存着好,而且是越多越好;“能障不悭”就是障碍不悭贪;“鄙蓄为业”就是卑鄙的收藏,而且收藏是为了自用。

其实,注意积蓄这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或者在什么紧急的时候,你把这些东西拿给大家用多好啊。我们有些老人家差不多上了六十几岁、七十几岁都是这样的,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代会有这样的生活习惯,别说舍不得给别人,自己都舍不得用,说卑鄙的收藏肯定是有一点过了,注意简朴是好的事情,该用的也要用,要看用到什么地方,这个悭破不了,对应的贪也就破不了。比如你存在存折上的钱,数字从50万、60万……100万,越存越多,很高兴,其实还不如布施出去广积福田和善缘,这才是最好的存款。

“法财”,一个是法,一个是财,财是物质方面的,法是佛法和世间法方面的。大家一定要知道要如法地求法,如法地求财。打个比方,有些人刚刚入寺院不懂得这些,觉得师父们都是很慈悲的,有求必应。但是,他自己不知道怎么恭敬师父,那么师父也就不太理他。一看这个人都不懂得恭敬三宝,弄不好还要训斥一下:“像什么样子,想要就要的,起码你要怀着恭敬的心啊,不然这些东西对你来说不是好事。”

这里举了个例子:那天来了两个人,不通过客堂就直接进来求法,不让他们进来他们又生气地说法师吝啬。这就是他们不懂规矩,太自我无知,对法的不尊重。求法代表自己的恭敬心,没有恭敬心传一百次法也是没用的,你承受不住,也不能到你的心里去,只是表面上一个法的名称而已。

就像我们现在听课,你不是认真地用恭敬心来听,听完之后又不好好地学习,这个法一闪就过去了。你能记住多少?在你心里能有多少印象?对你心的改变又能产生多大的变化?大家问问自己。不要一说就是:我都学佛多少年了,怎么还是没有进步?碰到事情还是这样子的。

那这里面就有问题了,因为你恭敬心不够,对法的希求心不够,没真正把求法当成重要的事情来做、来学。另外,求法也不是看你给的钱多少,如果是这样,首富想求什么法就可以得到什么法了。法不可随意传的,如果你传的法用到外道的地方去了,那就是害佛教,钱再多也不能传,这些时候就并不是悭法。法要传给恰当的人,不是这个根机的人是不能传的,有了合适的人你又舍不得传那才是悭法。

还有居士问我:像马路上有一大堆的乞丐,寺院门口也有的,可能其中是有组织的丐帮,这些要不要舍呢?有些法师说:“要舍,这是培养我们的慈悲心。”当然你的善心是修了,从某方面来说也值得提倡。但是这些事情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意思是持保留的有限的态度,适当地给一部分,不然有些事情也是不好的。

另外,我再举一个小路尊者的例子:小路尊者的记忆力特别差,教他一个偈字背了前面忘记后面,这为什么呢?这就是以前悭法,他以前学佛的时候舍不得把法给别人,别人想求法他不教给别人,那到时候就得这种果报。你要舍不得钱给别人,以后你就受贫穷的果报;你要舍不得法给别人,以后你学佛就特别的艰难。

所以,因果都是对应的循环,我们现在都要舍,舍就是得。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就是无私奉献的人,奉献以后不再计较任何得失,真是能做到这一种才是了不起。当然,这个小路尊者最后因为行持和意持的能力强也得到了阿罗汉道,虽然他多生多劫是悭法的这么一个情况,但是因缘成熟遇到佛陀,出家后最终还能得度。

另外出家人的铃杵,如果是修学佛法用的只有一副的可以不给,这个并不是舍不得,这个是修法要用的,比如说三衣,你只有一套的情况下,可以不给。祈求的人也要了解人家的情况,然后再求。很多人是这样的,只顾自己的需求,他不看客观的条件和别人的感受,不看别人是否有这个能力来给你提供这种服务。

所以,我们对于这些东西心里要释然和安心,有就有了没有就没有,当别人有而你恰好因为因缘的关系没有的时候,就要想大家都有了,只有我一个人没有挺好的。你把没有的机会留给了自己,虽然不是主动的,但是你被动的也要欢喜地接受,那也是修行的功德。

“亦贪分也”,悭是属于贪的一分,贪的里面对于法财舍不得布施就叫悭。它本身没有体,是从根本烦恼“贪”一分生出来的,以贪为主体。贪是贪得无厌,再多的都想要,越多越好,悭是拥有又舍不得给别人,特别吝啬和小气。大家受了菩萨戒之后就知道布施的重要性,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菩萨戒里去做:日食三两金,迎来送去。但是,你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锻炼自己,破除悭贪之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容通法师文章列表

【佛学漫画】布施

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东西真正的属于我们,所以说...

供养佛塔获殊胜功德

佛陀曾开示,供养佛塔功德甚大,应当精勤诚心供养。 过...

助施功德也能得佛授记

无数劫以前,有一位老婆婆孤苦伶仃,以卖麻油膏为生。...

感念施主恩德

贫穷布施难,这里特别谈到贫穷的人对于僧人的布施,我...

为自己想,更要为别人想

佛光禅师为了推动佛教的发展,创办了许多佛教的事业,...

好德的重要性

一、好德的重要性 好德是五福之一,而且是重要的一福...

以身济子的母鹄

佛言:在久远的过去,有一位菩萨,身为鹄鸟,生有三只...

童子欢喜以花献佛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天,和比丘们...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十种维护友情的方法

以智慧选择朋友至为重要,如何以智慧维护友谊,使善缘...

再怎么聪明,也抵不过业力

修行和做事业有些类似,成功的不多,失败的很多。为什...

形式

到钟表店去买表,看了半天感觉所有的表形式都很普通,...

老中医详解米饭的功效

米饭是中国人的主食,很多人不知道,米饭除了能够充饥...

【佛教词典】三启经

(经名)佛说无常经之异名。一卷,唐义净译。马鸣菩萨...

【佛教词典】因果皆空宗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又云空见论。立无原因结果理...

过失与功德能否相抵呢

功过是不能抵销的,我们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来做比喻...

吵闹着炫耀一番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

学佛人常犯的三个毛病

第一个就是佛呆子,在生活中间不知道运用佛陀的智慧,...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原文: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

人的潜能无限,但是需要开发

一个酒鬼,深更半夜回家途中不慎掉进一个深坑。这一跌...

五种外道的错误邪见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

真正的出家,提到名利这些事都会怕

前两天,中国佛学院有人来接法,我就和他们讲:你们接...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

【推荐】生气的时候,默念三句话

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

一切众生都贪恋这个色壳子

四大无我,五蕴皆空。人死了只剩下骨灰,这骨灰是不是...

【推荐】在富裕中亲尝贫困

爸爸有时候,会给我们一种处境,要我们自己去体会。自...

妄想那么有力量,是因为你攀缘它

一个人要把心量扩大,要离开所有过去生命经验留下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