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米老大的故事

证严法师  2016/12/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米老大的故事

修行即要时时保持这份“静”的境界,不管什么境界,我们都要将“心境”静下来。安定心念必须看自己修养的功夫,凡事不计较,则凡事不觉得吃亏;喜欢计较的人,无法心平气和,反而常常吃大亏。

我曾在书上看到一则故事——在安徽省的一个乡村,有一个人出生不久,父母即亡故,他在很贫困的环境中长大,既无法维生也无余力读书,所以他不识字,也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

他每天为了三餐而付出劳力、努力工作,每日出外找工作,他就跟雇主说:“我只要有米吃就好了!”因此大家就给了他一个外号叫“米老大”。

岁月不留人,他从少年渐人中年,结婚生子后,同样为了三餐的米粮而劳苦奔走;因家住山边,所以砍柴成了他换取米粮的生计来源。米老大非常老实,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计较,他砍的柴都很干燥,品质又好,所以很多人都喜欢买他的柴。

有一天,他砍好了柴送往城市卖,途中遇到一位很有钱,却很吝啬、爱贪小利的人,他知道米老大的柴又干、品质又好,于是在半路上拦阻他进入市集,他说:“我要向你买柴。”米老大很高兴地要卖给他,贪小利的富人说:“等一下,我们先来讲价。”

米老大不解:“要讲什么价?”有钱人问:“你这担柴要卖多少?”他说:“以前像这样的一担木柴,大家都给我三百文钱。”这个贪小便宜的人,当然不会给他那么多钱,他跟米老大说:“一百文钱啦!”米老大用手数一数,三跟一差太多,这样不够买米,富人又说:“不然两百文钱吧!”。

米老大算一算,觉得还是不够买米,就说:“我不卖了,我还是走远一点的路。”这位贪心的有钱人见不能得逞,就说:“卖给我,你就不必走那么远的路了,那二百五十文钱啦!”米老大想,再拖下去也很浪费时间,就说:“好啦!卖给你了。”富人就要求把柴担到他家里,堆好柴之后,富人才不大情愿地拿出二百五十文钱给米老大。

有钱人问:“你叫什么名字?我们来交个朋友,你以后都把柴挑来这里卖给我。”米老大老实地说:“我没有名字。”悭贪的富人因讨不到便宜,心里有气,便说:“你没有名字?那多奇怪呀!我帮你取个名字吧!”米老大说:“那很好,活了这么大岁数,总算有人替我取个名字,真谢谢你。”米老大非常高兴。

那位有钱人戏谑的帮他取个名字叫“米田共”,米老大觉得很好听,因为别人一向都叫他“米老大”,所以米成了他的姓,米跟田合在一起,就是米田共。他拿了钱,又有了新名字,高高兴兴地准备回去。

悭贪者又故意问:“米田共你有几位令尊呢?”他说:“什么叫做令尊?”有钱人欺侮他没读过书,故意整他说:“令尊就是你的孩子。”他说:“哦!我的儿子叫做令尊,我来算算看,嗯!我总共有十个令尊。”米老大也热情地反问他:“请问你有几个令尊?”富人听了,脸色一变,生气地说:“笑话,我怎么可能有 ‘几个’令尊?而且我的‘令尊’已经死了。”

米老大听了很难过地安慰他:“喔!好可怜哦!你的令尊都死了,我有那么多孩子,干脆一、两个给你当令尊好了。”富人一听非常生气,他说:“岂有此理,你想占我便宜,竟然说要把孩子当我的令尊。”

米老大看他那么的生气,觉得这个人真奇怪,就说:“我卖柴给你,你好意帮我取名字,我好意送儿子给你做令尊;你为什么生气,你真是吃定了我这个米田共!”

米田共是什么?就是“粪”啊!富人越想越生气,拿起棍子要打米老大,米老大仍然不解,就问他:“你这个人是怎么了?没事发这么大的脾气,还拿棍子打我米田共。”最后他就不理富人,拿起扁担逍遥自在地回家去了。

人生也是一门哲学,我们应该要学傻子的哲学。有时候心静不下来,正因为不够傻,若再傻一点,心境就会清静。就像这位米老大,他傻傻地做,傻傻地生活,心里没有一点烦恼,而能过着平静的生活;尽管必须付出劳力,才能够换到米粮维持生活,不过他也是很逍遥自在。

而那位悭贪的富人,一天到晚只想占别人的便宜,讽刺别人,以此为乐,结果他不但得不到娱乐,心中反而招惹更多苦恼啊!

所以说“心静就是道场”,心不定则乱境生,结果就不断造业。现在的社会充满动与乱的形态,心动则一切人事皆乱,因此造罪犯案者越来越多。希望人人调理心境,“静定心”即是道场,大家要好好下功夫学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悭贪的苦果

人生没有真正的所有权,因、缘、果、报的道理要切记啊...

做供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

做供养要具足三个要点:第一,福田清净;第二,意乐清...

业力把东西暂时借你用

《摄波罗蜜多论》云:资财无常现可见,若能任运起大悲...

长眉罗汉施神通度吝啬妇人

在十八罗汉当中,有一位罗汉眉毛很长,被称为长眉罗汉...

吝啬鬼伊利沙

有一个人名叫伊利沙,富有万贯家财。但他生性吝啬,从...

【推荐】自私到头是愚笨

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别人,这就是自私。 世界上一点都...

这种人都是要堕到饿鬼道里去的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者,寄也,所谓人生如寄,寄生在...

外境既然无实有,哪有什么可贪的呢

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不应该生起贪心。为什么呢?因为...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第一篇 四大菩萨与阿罗汉 其一 中国四大菩萨 中国佛教...

给自己抹点黑

公元前225年的一天,秦国大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即将...

他们说那里「风水」不好

一日,佛源老和尚对僧人说:某某下面那房子可以住人啊...

中国历史上最有佛缘的15位皇帝

导读:佛,讲究一个缘字。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与...

【佛教词典】座主

(职位)大众一座之主也,如言上座首座。禅家云住持。...

【佛教词典】烦恼心所

【烦恼心所】 六位心所的第四位,计有贪、嗔、痴、慢、...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是有名的大愿王,也称普贤萨...

如何对治念佛昏沉掉举

问: 我素喜研究经教,手不释卷,津津有味;而于持名...

倓虚大师的净土法缘

倓虚大师原籍河北省宁河县,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

口念佛心跟着妄想走,这样往生会有障碍吗

问: 一面念佛,一面妄想不断,乃至口中念佛心跟妄想走...

比丘命终之后趣向何处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佛陀告诉比丘...

两种力量会让正法毁灭

两种力量会让正法消灭,会消灭正法,两种力量: 一、恶...

佛示导四天王守护世间之要

一次,世尊在密迹金刚力士宫殿演说法要,当时与会的二...

为破三轮故说净土

原文: 此经起由,为破三轮故。三种轮者:一为破无常轮...

受持供养楞严咒的种种功德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

「理悟」是眼目,「事修」则是两条腿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只有眼睛没有腿。这样的人,...

有所求都是痛苦的开始

有所求即遭受苦,没有想要求时就快乐。 菩提达摩在论中...

慈悲与爱

很多人只知道佛陀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哪知道佛陀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