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时时修正我们的思想

2014/03/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时时修正我们的思想

如果土壤中没有种子,就不会有禾苗破土而出,也不会有后来的百花竞放和绿叶葱茏,更不会有后来的累累硕果;同样,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最初的思想,人的行为和语言也无从谈起,没有行为和语言,我们什么事情也不能承办。例如,假如我们要去开门,如果心中没有开门的思想和动机,则我们永远也不会有开门的动作。又如,如果我们内心具有看不起某个人的思想,则行为和语言也势必会对这个人轻慢,内心如果没有轻慢的思想,则永远也不会有轻慢的行为和语言。

思想是种子,行为和语言是花朵,由行为和语言导致的成功和失败则是果实。儒家的经典《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意思是说,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本末和始终,都遵循着因果法则,如果知道了什么样的果是由什么样的因产生的,就离道不远了!特别,如果一个人知道了思想是行为和语言之因,而命运则是行为和思想之果,则这个人就掌握了真正的“命理”——也即众生的命运所遵循的运动规律。

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中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会判断自己种种心念的正确与错误,以及学会对正确和错误的心念进行取舍。为什么呢?佛陀在《法句经》中告诫我们:“如果一个人内心包藏邪恶的思想,痛苦就会伴随着他,犹如车轮跟随着拉车的牛滚动一般;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至善至真,那么欢乐就会永远跟随着他,犹如他的身影永远陪伴着他一样。”

愚昧的人从来不观察思想的重要性,也不观察自己心中种种心念的对错,他们总是默认自己的思想是正确的、圆满无缺的,于是总是放纵和维护自己的种种心念。他们在这些思想的驱动下,稀里糊涂地造作种种行为和语言。当不正确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导致痛苦的时候,他们也不去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语言的对错,而只是一个劲地抱怨外境如何不对,指责外境给自己带来了种种痛苦。

《二规教言论》中说:“于此世间万物中,更无如己之爱重,若不思维己过德,则与禽兽有何异?乃至营商诸琐事,亦需问他及自察,一生所取所舍事,不问不察岂非蠢?”每个人对自己的命运和前途都无限关注,如果不思维自己的思想观点、乃至在这些思想观点驱动下的种种行为和语言的对错,那么这个人和禽兽有什么分别呢?我们甚至连经商这些的琐事都要仔细研究观察,在一生当中,我们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却不闻不问,这不是很愚蠢的举动吗?

所以,一个人要想有一个好的命运和前途,要想拥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最最重要的就是“修心”,也即改造自己的思想观点,努力去除心中种种错误的思想观点,培养高尚的思想和行为。如果我们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对错不加以观察和思考,循着自己的固有的秉性生活,则一生的命运都不会有任何改观。正如《二规教言论》所说:“处事浑噩不观察,虽经百年无长进。”

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用他自己一生的体会和经验告诫后人说:“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袁了凡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凡夫之所以一生碌碌无为的根本原因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过失从来不去检点,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言语已经圆满,不存在任何错误,无需加以改造,需要改造的是别人的思想和行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很多人的一生都在“安于自是”中度过,因而耽搁了自己的一生。

因此,为了创造美好的未来,拥有快乐和成功的人生,我们需要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使之越来越正确,越来越圆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翻出如来佛的掌心》

有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说一只猴子,神通很大,一...

圣严法师《提起放下》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

法门无量当广学

佛陀在摩竭国弘法期间,频婆娑罗王在王舍城兴建了竹林...

当妄心杂乱之顷,念佛自然随念寂静

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

既省钱又简单易做的种福改运方法

做善事、种福因的门路固然广泛,但很多善事要遇到机会...

修学佛道却变成外道,自己还不知道

若能了达法身乃解脱自在,离一切二法之过,而以正智观...

沙弥的发心

过去,在雀离寺有一位证得阿罗汉果的长老比丘。一日,...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贪求冥感」。 在修行当中的时...

兵小功大黄豆芽

兵小功大黄豆芽 尽管世界各国饮食文化不同,可对于吃...

弥勒笑什么

大凡走进汉传佛教寺庙第一山门,都会看到迎面正中端坐...

以心境来转逆境

人生的遭遇,不是好的,就是坏的。在佛法来讲,好的就...

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增强记忆力

问: 一、在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二、怎...

【佛教词典】大乘纯界

(术语)印度大小乘并行。其行人亦异住处。中国日本有...

【佛教词典】四种鼻舌

【四种鼻舌】 p0427 瑜伽三卷十页云:四种鼻舌者,谓恒...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上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会常住

我们这一段是讲到法身的相貌有五种,第四是常住为相。...

圣严法师《新年的新衣》

以前对于我家来说,过年并不是可喜的事,登门要债的人...

梦中仙人指路 临终正念往生

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他是一个食品公司的工...

凡事都能让一步

佛经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两个商队准备出门经商,但...

放下我执,精进努力

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各种的纠缠是烦恼的主要来源。尤...

济群法师《如何忏悔》

无始以来造下的无数罪业,应该如何忏悔?普贤菩萨告诉...

初学者应读的几部经

《地藏经》专门讲因果,然后再讲到百善孝为先,提倡这...

怎样才是对净土法门有真正的信心

问: 怎样才是对净土法门有真正的信心? 大安法师答:...

死牛食草

有一对老年夫妇,惟生一子,不幸在二十岁时得了绝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