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超度常识问答简选

范古农居士  2014/04/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念经何以能超度饿鬼。

答:仗念经力,感发饿鬼善根,宿昔罪障今悉消灭,故得超度。

问:仗念经力感发饿鬼善根,敢问饿鬼何能解悟经义。

答:六道众生咸有佛性。经义是称性之言,但得外障稍除,自能了解。饿鬼但贪业重报,并非过于愚痴,安得不悟,况饿鬼宿世或曾种善根,仗此念经因缘,熏培功至,自然发芽,人道众生有骤闻佛法而即笃信者,亦有多闻而不能领悟者。勿以饿鬼而轻之。

问:超度亡魂是否必属之沙门,或吾辈居士亦能自为之而收善果。鄙意以为沙门僧众戒行高者固然不少,惟为人诵忏之流,每多奉行故事,反不若吾辈居士自为之之为愈也。尊意以为何如。又居士若为亲眷超度亡魂,应以持诵何经为上。

答:超度本不论缁素(僧俗),皆可为之。但能至诚礼诵,不拘何经均有功德。

问:作恶之人,死后定必随其行为轻重以为罪责,如其过失生出无心罪过,或有前生宿业,将用何法超度令得解脱。

答:无心过失不为罪过,前生宿业与现业无异。死后超度,宜依地藏经,将其遗资作福供养三宝,最为有力。如其业轻,得速解脱也。

问:家严外出十年,终无音信,风闻于乱军中退却去世,寻葬无著,念何经可超度。为人子者,应如何以尽孝思。

答:当念地藏经及供养地藏菩萨。称地藏名,可以得见,可以超度。再念弥陀佛名回向,愿父往生西方佛国,则更善矣。

问:如亡者生时未闻佛法,超度时是否先礼忏后念佛。

答:只用念佛超度亦可。经云,至心称名一声,可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故念佛即是忏悔也。

问:平常不信佛之人,及未闻佛法之人,死后随业受报,代彼作福念佛回向,能往生净土否。

答:死后甚难。未死时(即临终)令知佛法,劝令念佛,方可希冀。否则但能令生人天耳。

问:世间之人,往往延僧道诵经拜忏为祖先修冥福,倘祖先已投生阳世,未知亦有益否。

答:世间之人,生时善恶杂行,死后未必即能投生,所以子孙孝顺,延僧道诵经礼忏以荐悼之。即祖先已生阳世,其功亦不唐捐。

问:为子孙者,为其过去已久之祖先做功德,倘其祖先已经投胎,谅不得享受功德耶。欲度往生,更不可得乎。

答:祖先已经投生,亦能令彼现在得益如幸福等。欲度往生,亦非不可得,但较难耳。

问:荐拔先灵,超度孤魂,能否可以完全获得。

答:不能。据地藏本愿经说,亡者获七分之一,其六分仍归作福者得之。

问:地藏菩萨本愿经说,父母亡者,子女作功德,七分得一分,本人得六分。何以功德不能均得。

答:此指普通凡夫之愿,因非出悲愿。但是爱情所感,故力弱也。然功德系自发心作,功必有归,故已得反多也。

问:父母寿终,或请僧诵经,或印送经书,或施贫人,何者为宜。

答:以诵经送经为宜。

问:大藏中虽无阴间寄库之说,而还魂之人与附人之鬼,则均谓经佛可作钱用。何也。

答:藏中虽无此话,须信佛法功德如摩尼雨物,能满乞者所求。此等还魂人附人鬼,生前信有用之心,冥间感有用之物。万法唯心,即此可证。足见信之力用大矣哉。

问:敝乡有一般念佛人,偏要依世俗还受生,破血湖,诵藏经寄库等事。此种世俗之见,对于佛化有无裨益。

答:易生邪见,何裨之有。

问:亲友多劝为亡者还受生礼梁皇以超度,鄙见以为无益,然亦不敢臆断。又焚烧库屋锭箔,尤不明其所以然。恳求指示。

答:还受生虽非正法,然诵金刚等经以资回向,不为无益。梁皇则忏悔以灭罪,今亡者速生善道,即所谓超度,非无益也。焚库箔事,全是中国古礼送死者用明器之变相,与佛法无关。

问:焚化冥财冥衣等,内无罕见。末学愚想,当作祭之以礼解之。若谓鬼神实可受用者,恐无是理。盖鬼神之感果与人道不同,则鬼神自有鬼神所报之依正,不必待人给也。是否。

答:鬼系饿鬼道,以乏少资具为苦,故若诚心施化,鬼得受用,如仗佛法之力,更增效果,勿谓无理。但不必用同人用者而暴殄之耳。

问:纸钱纸屋及一切冥具,焚化之后,亡人确能受益否。是否佛家之事。

答:亡人如固在鬼趣,当可得益,但非佛家事也。

问:焚化纸箔本非佛家仪式,贵刊解答已非一处,然世界佛教居士林乃佛教之指导机关,何不为首提倡免用,以免知识界误谤佛法为迷信耶。

答:焚化纸箔虽非佛家仪式,但亦我国古代用明器相沿的旧俗。其意不外由孝慈而发,大体无伤,不妨从俗也。

问:先天道家追荐亡人,尝用往生钱。窃以往生咒固当然矣。然咒版依钱形,又名往生钱,岂非以往生咒当钱乎。可乎不可。

答:此系用锡箔之改良方便。按之正法,固不可作钱形也。

问:吾人每至清明等节,必须设祭焚箔以敬祖宗而表孝意,但祖宗是否能来受惠,不得而知,结果仍是子孙受用,以宝贵之钱,作无为之举,岂不可惜。然不如此不足以表孝敬之意,当用何法,则两美兼施。

答:既足以表孝敬,不得谓为无为。但佛法则菜宜断肉,箔不必多,而诵威德自在咒(即变食咒)以加持之,用观想法,今化少为多化劣为美可也。

问:有谓写经焚化可资冥福,故各处有朱书经出售。又有人谓焚之有过,不知孰是。

答:大乘十法行,有书写经典一事,原为赠与供养诵读等作功德也。焚化利冥,起于乩坛鬼神之教,应非佛法。试以其他利冥事例之,如纸箔纸屋涂车刍灵之类,皆用假像而不用真物。今若以经利冥,亦但用空白纸标一经题,藉行者念诵之力,为之回向足矣。若真写经而焚毁之,不亦慎乎。今世俗所用佛码,其中亦有释迦如来无量寿佛等像,供毕送佛均焚去。无怪经典亦欲焚之矣。然此岂佛法所许哉。

问:有一般人取朱砂书写各种经咒,焚于新灵,欲藉此荐度亡者,是否有效。

答:违经有罪,不宜效尤。如欲度亡,但口诵心维,回向功德可也。

问:如何可救过世之祖父母外祖父母升西方极乐国。

答:恳切念阿弥陀佛名号及往生咒,发愿回向求先祖往生可也。

问:先王父所遗房屋一所,大且美丽,只因当年有婢自缢之后,人皆不敢住。未知有何法可除之使安。敬求法施。

答:请僧虔念佛七,(七日)每日放蒙山施食,最后夜放焰口施食一堂。如缢者未生他趣者,经此一番功德,定得超生矣。

问:敝处无和尚,念佛人父母殁后,请道士收敛,有碍佛教否。

答:不宜。可以自己人或亲友照常灵前念佛数天。

问:殁后七七日诵经念佛,助亡者往生,七七圆满,能往生否。不知诵何经功德最大,或念佛诵阿弥陀经,可否。念佛功效大,抑诵经功效大。乞指示。

答:只要念佛兼念弥陀经可也。得生与否,全在念者之恳切与否耳。念者均须作弥陀佛放光接引亡者之想。

问:道长答某居士问,以居士不宜放蒙山。晚学深为迟疑。蒙山施食,原为普济孤幽,居士同属佛子,焉得非宜。乞解释。

答:蒙山施食法,原系密宗师所辑,与焰口无异,均以沙门作主座为宜。其中有三昧耶戒真言,须受过三昧耶戒者可持。普济固宜行,但自修未成,安能利他。不宜者,就实际言之也。

问:我乡居士多为人念经拜忏,此系僧众缺乏不敷应酬所致。然无道心者不足论。有道心者,妨碍正行否。

答:真有道心者,并不妨碍正行。但须规定地点时间,不可计较供资,方足以表示真以佛法利人,而不蹈俗僧应赴习气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开愿法师:念经需要持五戒吗

问: 请教师父,诵经人是不是必须持五戒?有人说如果...

大安法师:临终昏迷是否能往生

问: 临终不论什么情况,乃至昏迷,亦得往生吗? 大安...

如何消除对寺院的不敬之心

问: 不敬来自些外在的因素,尤其是两次去九华山时,...

胎儿不健全可以堕胎吗

问: 末学有一个亲戚在怀孕七个月后,发现胎儿发育不...

法会上写牌位是不是真的能消灾免难

问: 关于挂牌位子,在开法会的时候挂往生牌位是不是真...

圣严法师:失眠应该怎么办

问: 古代有位高僧曾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新年的十问

在今后的生活中,尤其是在情绪波动等时候,都可以用以...

如何看待破戒僧和皈依僧

问: 对于破戒僧只能做到表面恭敬,做不到由衷地恭敬,...

【注音版】往生论

往生论...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精进修为何更容易出业障呢

问: 为什么精进修时,反而比平淡修时易出业障呢? 宏...

心病的对治法

心病的六种对治法 (一) 众生的烦恼无量无边,所以对...

小事不小,小中见大

前几天,有工人师傅过来给宿舍门安装锁牌,一阵电光火...

宁近毒蛇,不亲女色

于诸女色,心无染着。凡夫颠倒,为欲所醉,耽荒迷乱,...

【佛教词典】有学作意

【有学作意】 p0547   瑜伽十一卷十六页云:有学作意...

【佛教词典】国师三唤

(公案)国师三唤侍者,侍者三应诺。国师云:将谓吾辜...

为何念佛得悟的人寥寥无几呢

或问参禅得悟者相望于册,念佛得悟者何寥寥其未闻也?...

参禅一定要有长远心

现在我想谈谈参禅的目的和参禅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师道...

优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缘

(上) 佛住止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当时国内有一梵...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当历练

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

星云大师《佛教的人生观》

第一篇 苦乐交集 壹人生之乐 我们常说:人生有酸甜苦...

为什么专诵《法华经》,还能往生极乐呢

如莲法师,法名澄志(俗名张焕臣),吉林通阳县人。光...

念佛三昧的12种功德利益

念佛三昧功德广大无边,具说如净土诸经中所示,实在都...

品味痛苦,享受痛苦

痛苦是人生的拐杖,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只有精神...

为什么要忍

生活难免遭遇各种各样逆境,面对这些人事,人多半会无...

一条家训,让一个家族兴旺了800年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在苦中而不以为苦,是真正的灭苦

佛教所说的灭苦,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在自己灭苦...

供养沙门狗得餐,转生王女见心欢

中印度佛法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居士,每天发心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