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依四法修习,令获胜益

圆瑛法师  2014/05/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依四法修习,令获胜益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千余年矣,其教理高深,法门无量,大慈大悲、救世救人之伟大精神,诚不可思议也!人生处世,皆是随业受身,凡有身者,莫不有苦。老子云:“吾有大患,唯吾有身,吾若无身,夫复何患。”当知身为众苦之本,一切诸苦,唯身受之;形为众罪之薮,一切诸罪,唯身作之。

何以故?因有身故起贪嗔痴,造诸恶业,是故依业受报,轮转生死,经无量劫,舍身受身,备婴诸苦。省庵祖师云:“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峨峨积骨,过彼崇山;莽莽横尸,多于大地。”每一念及,莫不伤心,若不努力精修,则无边之苦何由出离!洞山良价禅师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是以我佛慈悲,哀怜末世众生沉溺苦海,特开方便法门,为说四念处观:“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令其信解修证,共脱苦海轮回。四念处者:即依四法修习,念即心中之智慧,处即所对之境界,以智照境,令获胜益。今分述如后:

一、观身不净。以自己灵灵不昏之智慧观照此身,唯是不净,即以三时观察不净之相。先观过去受生时不净,吾人肉身乃父精母血结合而成,以为种子不净;在胎时寄住于母腹,生熟二脏之中,为住处不净。次观现在时不净,经云:人身从头至足,有三十六种常流不净,如发、毛、爪、齿、津液、脓血、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等……种种不净,细察自知。复观未来时不净,此身死后,日久未收,便现胖胀青瘀,皮破血流,肉烂虫啖,乃至白骨焚化为尘,终归不净。此观若成,则自知此身极为不净,深生厌离,如臭皮袋,满盛秽物,无可爱乐,而身见自得灭除,贪嗔痴三毒之心无由生起,一切恶业悉皆灭尽无余矣。

今引一古事以为明证:昔有国王,深明此身不净之理,以慈悲心欲度臣民。一日上殿,命诸群臣各带一种物之头明日献我,另命某臣当带一人头来献。某臣细思,王今难我,若取人头属违法,否则逆旨,遂与刑部尚书磋商,择一应受死刑之犯明日行之,其头与我。第二日上殿,各皆遵旨以呈其头,唯某臣亦带人头以献国王。王曰:诸臣可将各头出卖,得钱交我。众皆愕然,不知所以,只得往卖,如猪羊鸡鸭之头极易脱售,唯此人头无人要买,所过之处众皆掩鼻吐痰而对之。第三日上殿,各将售款献王,唯某臣之人头未售,无款可交。

王厉声曰:汝之人头极为尊贵,为何难卖?对曰:人头不比他头,不独难售,即送与人亦无受者,奈何啊!奈何!于是国王告诸群臣:“人身不净,无可爱乐。古德云:‘死去不如猪狗相,只今好作死尸看。’当生厌离,急宜勘破,诸苦自除。”臣皆大悟,各获法益,不复再被身见所误也。又狮子峰禅师云:“叹此身无有是处,赖谁人不被他瞒,筋缠七尺骨头,皮裹一包脓血。”细味其言,便获胜益也。

二、观受是苦。受者,领受,即吾人现前之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之境发生五识而领受之。例如眼识领受色尘(明暗等色),耳识领受声尘(动静诸声),鼻识领受香尘(香臭等气),舌识领受味尘(咸淡之味),身识领受触尘(顺逆诸触)。五识是有知,属心法;五尘是无知,属色法:根尘相对,识生其中,分别尘境,生起苦乐二受。遇顺境、如我之意为乐受,逢逆境、拂我之意为苦受。如耳闻人赞我者,便生欢喜之心,为乐受;闻人骂我者,便生嗔恨之心,为苦受。

佛云:“诸受皆是苦,无有可乐者。”不但逆境之苦受是苦,即顺境之乐受亦皆是苦。何以故?因乐有终尽,乐极生悲。谚云:“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足证美景不常,乐亦是苦。当知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内一切众生无非是苦,正是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诚为苦海甚深,苦恼无量。不特人间是苦,即天上天人虽享福乐,善报一尽,复坠恶趣,故亦是苦。是故以智观之,便知一切众生、一切诸受无不是苦。既知如是,当勤修习离苦之法,方得解脱。

三、观心无常。一切众生,心有三种,一是肉团心,二是妄想心,三是真如心。众生从过去以来皆是迷却真如心,而错认肉团之假心及妄想之妄心为心,此皆迷真认妄、执妄为真,是以起惑造业、随业受报。但此理难明,今举一事证之。可试问于人曰:“汝有心否?”彼人则笑而答曰:“人若无心,何得为人,必定有心。”再问:“心在何处?”必以手指其胸曰:“在这里。”唯所指者,正肉团之假心也。此心是一团肉,居在胸内,状如倒挂莲花,周围七叶,昼开夜合,乃名字为心,不会思想。何以知之?如人方死,此心尚在,即不思想,以此证知生前思想决非此心。当知能思想者,乃妄想心也,此心是第六意识心,无常虚妄,随境生灭,如有前尘所分别之境,则生起此能分别之妄心,若离前境则无此心,是则境生而生,境灭而灭,生灭无常,昏昏扰扰,以为心相。

今云观心无常者,即观此妄想心也。既知妄心无常,当进求常住之真如心,此心即吾人之真心,不生灭、不变迁之心性,广大圆满,周遍十方,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实万物之根源,为众生之佛性,其大无外,其用无穷,乃佛教之最高原理大道是也。即孔氏之立言造论、济世利人,亦莫不本此心者也;而目之曰天命,即真如心是也。迷不自知,故须修心养性,俾可明心见性,极证于心性而已矣。

四、观法无我。法者,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之法也。以此五法盖覆真心,故名为阴。色阴即吾人之肉身,受想行识四阴即吾人之妄心,众生迷故,无我执我,认此五阴之心身以为真实之我。既执有我,故种种保爱于我、事事利益于我;我见根深,如拂逆于我、侵害于我,便生嗔怒,顿起恶心,但顾利我,罔念伤他,纵心所欲,起贪嗔痴,造诸恶业。人人执著我相,唯我与我,互相争夺,不重道德,岂知仁义?故是造成不良之社会,纷乱之国家,战争不息,世界焉得太平?

总而言之,皆因我字所召感也!是知我见为世乱之源、众恶之本。故佛大悲心切,教以修习妙观、照察五阴诸法,分明可指。细究我执之处了不可得,虚妄不实,则我执照空。既得无我,则诸恶不生,互相推让,众善奉行。人心既善,国运昌隆,战争不息而自息,世界不平而自平,岂不善欤?

圆瑛深望诸位公余之暇,研究佛学,依四念处观发心修习,必得其益,受用无穷,则终日处世随缘接物,莫不心地广阔,坦然无得矣!而佛法之裨益于世道人心者,大矣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圆瑛法师文章列表

这是一个大安乐处啊

禅宗有一个雪峰禅师,他在福建的一个道场做方丈。福建...

破除法执的相状

我们看看,讲到出世的圣人,佛陀也给他一些建议: 非明...

慧律法师:一切观象皆是我们的牢狱

为什么说一切观象皆是我们的牢狱,因为你执着金钱,你...

大安法师:如何淡化过重的情执

问: 过重的情执(主要指亲情),目前已是弟子修行的...

念念着相执情,故念念起烦恼

俗夫之人,看事看物,系含意识意色情感。而菩萨之伟大...

世间之人情执牢结坚固

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

既知死后无情义,早把生前恩爱勾

你在娑婆世界所受的痛苦,毫无意义,对你的增上一点都...

福业与波罗密有什么差别

问: 请问尊者,什么是福业?什么是波罗密?它们两者...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普贤行愿品》第四,忏悔业障: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

死尽偷心,方能出尘

死尽偷心,它真的也是一个境界,是一个技术活,是需要...

佛法的大要--因果

今天承刘典狱长之邀,来和各位讲讲佛法。佛法的大要,...

六根的结到底在哪里

这以下两段:第一个,委示颠倒处所合所结喻;第二个,...

【佛教词典】乘种

(术语)出佛乘萌芽之种子也。宗镜录二十六曰:因闻般...

【佛教词典】三行

(一)指身、口、意三业。中观论有“起三行”之语,即为...

打坐完有这两点需要注意

前面是讲调心调息,现在看调身。 然后微微动身,次动肩...

古代高僧净土感应事迹

净土宗对佛教其它宗派影响很深,一直受到历代高僧的推...

菩萨众中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

佛为法王,文殊绍佛家业,名法王子,菩萨众中智慧第一...

饿鬼道之苦

看第二个。饿鬼的苦,我们看这个饥渴寒热,刀杖驱逼之...

小牛救母口吞杀刀 孝心打动屠户养牛到老

能海上师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是讲到父母的恩德。同样也...

一个佛教徒的嘴巴

有一只老虎王有一天跟其它的老虎说:从今天开始,看到...

欲报父母恩,应当一心念佛,代父母忏悔业障

汝兄立田,天姿甚好,惜其未学。然已大半辈子过了,无...

堕入鬼道的四种因缘

我们把堕入鬼道的四种因缘简单地说明一下。 第一种,是...

虾蟆虔心闻法,感生天上

过去世尊常在恒河边游化,广说法要。每当世尊说法之时...

切莫贪图享乐而浪费光阴

生命短促,切莫贪图一时享乐而浪费光阴。修行因缘难起...

做了好事被人骂,还要很高兴

阴德就是说你自己默默地修行,默默地帮人家,不用宣传...

本焕长老长寿秘诀:心胸开朗,粗茶淡饭

出身新洲农村贫寒之家,年轻时吃过很多苦的本焕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