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地狱五条根,财为第一

2014/1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地狱五条根,财为第一

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为什么把财放在第一位,因为这五样属财最难舍。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由此可见,财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世俗之人普遍为了家庭和个人私欲,穿梭于各个阶层之间,奔波劳碌。不惜用尽机关,损人利己。只要能赚到钱,则不顾一切。最后恶报来时,或是身患多病,或是遭遇水火,或是深陷牢狱等等。可叹,这时候谁都帮不了你!平日辛辛苦苦、费尽心思所赚的钱财都会舍你而去。平时最亲的家人,没有一个可以替你分担一点痛苦。这一辈子所造的恶业全都得自己背负,真是可怜至极啊。

《安士全书》上说:“世人之所蓄积,有人夺得去,吾带不去者。有人夺不去,吾亦带不去者。又有我带得去,人夺不去者。金银财宝、家舍田园,此人夺得去,吾带不去者也。博学鸿才、技艺智巧,此人夺不去,吾亦带不去者也。若夫吾带得去,人夺不去者,唯有修善与福耳。修善到极处,能使七祖超升,百神拥护。修福到极处,能使火不能焚,水不能漂。善者福之基,福者善之应。”

这话是说,世人的积蓄,有他人夺得去,我带不去的。有他人夺不去,我也带不去的。又有我带得去,他人夺不去的。金银财宝、家舍田园,此是他人夺得去,我带不去的。学识渊博、才能卓越、技艺高超,此是他人夺不去,我也带不去的。至于我带得去的,他人夺不去的,只有修善与修福了。修善达到极处,能使七世祖先俱得超升,所在之处有百神拥护。修福达到极处,能使火烧不着,水漂不没。修善是修福之基础,得福是行善之回报。

如果一味地只知道赚钱,而不知道布施,最后定会被财所迷而落入深渊,不能自拔。有很多学佛的居士可能会说,我赚钱都是为了学佛啊!为什么呢?因为我赚的钱都是用于建寺院、造佛像的,又有什么不好呢?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做善事,而不把重点放在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上,就是本末颠倒。最后还是会被善法所迷,将来最多得到人天福报,享完福报,又堕入三恶道受无量苦,又有何用?

钱财着实可怕,末学是深有感触。只是善根浅薄,虽有感触,但是还是不能彻底放下。前几年,自己做生意亏了很多钱,生活也随之过得比较拮据。那时候的想法就是早点赚钱把债务还掉,够吃够用就可以了,也没有什么其他贪多的想法。到后来生活开始改善了,债务也慢慢还得差不多的时候,想法开始改变了。嫌旧车的各方面功能不如新的好,就换了辆新车。然后也希望生活品质能够好一点,要好的衣服,好的生活用品等等。之前还愿意和同事一起合租房子,但是现在就不愿意了,想着还是自己一个人租一个小套房比较舒服,当然价格也会高很多。这说明我已经开始迈向深渊了,已经被财所迷了。

幸好末学还没有小孩,有小孩的人,就更加要辛劳奔波了。因为他们不光为自己的贪欲而求财,还要为自己的小孩做一系列的打算。有条件的人在自家小孩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为他准备新房了。条件一般的人刚开始的想法可能是,一家人合住一套房就够了,以后把这套房留给自己的小孩。但是随着钱慢慢多起来后,就开始想着要再买一套房子,以后可以单独给儿女结婚用。如果钱再多起来,又会想着,在外地景色比较好的或是具有升值空间的地方买房。以后不但可以赚钱,还可以度假养老。就这样一迷再迷,迷得不能自拔。甚至有人为了赚钱太劳累辛苦,而导致身体出现严重病症,尽管如此也还要坚持去赚钱。有时候想想,人确实很可悲、很矛盾!年轻的时候用生命去换钱,老了的时候用钱去换生命。不知道究竟有什么意义?

这里末学随便再提一下关于小孩的事情,因见多有学佛居士对于自己的小孩都牵挂的不得了。“一切都以孩子为主,一切都为了孩子”这样的话经常听到。殊不知生生世世之轮回下来,我们曾经多少世被“孩子”所害,又有多少世因“孩子”而使自己堕入三恶道,今生又开始为孩子忙碌。学佛之人,多少知道父母和小孩之间是有宿世因缘关系的,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反省和深思这种因缘呢?

《法句喻经》里面有则公案谈怨亲颠倒:“舍卫国有婆罗门,富而悭贪,每逢食时,坚闭其户。一日烹鸡作馔,夫妇同食,中间夹坐一小儿,数取鸡肉纳小儿口中。佛知此人,夙福应度,乃化作沙门,现其人前。婆罗门见而怒曰:‘道人无耻,何为至此?’沙门曰:‘卿自愚痴,杀父娶母,供养怨家,如何反谓道人无耻?’婆罗门问故,沙门曰:‘案上鸡者,是卿前世之父,以悭贪故,常堕鸡中。此小儿者,往作罗刹,宿生常被其害,以卿夙业未尽,又欲来相害耳。今此妻者,乃卿前世之母,以恩爱深固,还作汝妻。此种轮转,愚人不知,惟有道人,了了皆见。’

佛于是即现威神,令识宿命。婆罗门忏悔受戒,佛为说法,得须陀洹道。”这话是说,从前舍卫国有一婆罗门,家境富有而悭贪。每当吃饭时,紧闭门户。有一天,烹鸡作食,夫妇同吃,中间坐一小儿,他们轮番夹肉送进小儿口中。佛知此人过去世之福德因缘已成熟,今当得度,即化作沙门,出现在此婆罗门面前。婆罗门见而大怒说,道人真是无耻,为何闯进我家。沙门说,你自己愚痴,杀父娶母,供养怨家,怎么反说道人无耻。

婆罗门问,此说何意?沙门说,餐桌上之鸡,是你前世之父,因为悭贪之缘故,常堕落鸡中。此小儿,前世曾作罗刹,在你过去世中常被其害,只因你的前世业还未尽,他今生又想来害你。你今生之妻,是你前世之母,因为恩爱深固,又来作你妻。此种轮回转世,愚痴之人哪能知晓?只有修道之人,才能见得了了分明。佛于是现威神力,让婆罗门见到前世之情形。婆罗门当下向佛忏悔,请求受戒,佛为其说法,即证须陀洹果。

看到这里,请大家用心思考一下,我们现在的小孩,真的是你的儿女吗?你也真的是他们的父母吗?只恨道眼未明,不能知其中之微妙的业缘关系。如果让你看到和小孩的宿世因缘,可能会倒抽一口凉气,原来自己辛辛苦苦所养的,竟是宿世的怨家。这时候,你还能这么牵挂自己的儿女吗?又有人讲:“我现在要多努力几年,将来等我有钱了,我就什么都不做了,就开始真正地修行了。”

殊不知,天如大师在《净土或问》中就开示过:“稍有一事挂心,早是念佛不得。况待临终时哉。何况你更道且做世间事业,你真痴人,说此痴话。敢保你错用身心了也。且世间事业,如梦如幻,如影如响,那一件有实效,那一件替得生死?纵饶广造伽蓝,多增常住,攀求名位,交结官豪。你将谓多做好事,殊不知犯了如来不体道本,广造伽蓝等戒。岂不见道,有为之功,多诸过咎。天堂未就,地狱先成。生死未明,皆成苦本。眼光落地,受苦之时,方知平生所作,尽是枷上添枷,锁上添锁,镬汤下增柴炭,剑树上助刀枪。袈裟下失却人身,万劫难复。铁汉闻之,也须泪落。

祖师如此苦口劝人,曾许你且做事业,待临终方念佛乎。又不见死心禅师道,世间之人,财宝如山,妻妾满前,日夜欢乐。他岂不要长生在世。争奈前程有限,暗里相催。符到奉行,不容住滞。阎罗老子,不顺人情。无常鬼王,有何面目。且据诸人眼里亲见,耳里亲闻。前街后巷,亲情眷属,朋友兄弟,强壮后生,死却多少。

世人多云,待老来方念佛。好教你知,黄泉路上无老少,能有几人待得老到。少年夭死者多矣。古人云,莫待老来方念佛,孤坟多是少年人。又云,自从早年,索妻养儿,经营家计,受尽万千辛苦。忽然三寸气断,未免一旦皆休。若是孝顺儿孙,斋得几僧,看得部经,烧得陌纸,春三秋九,做得碗羹饭,哭得几声,犹是记忆爷娘。若是不肖之子,父母方死,骨头未冷,作打财产,出卖田园,恣意作乐。以此较之,著甚么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

复引古德云,冷笑富家翁,营生忙似箭。囤内米生虫,库中钱烂贯。日里把秤称,夜间点灯算。形骸如傀儡,莫教绳索断。死心如此苦口劝人,曾许你且做事业,待临终方念佛乎。当思人生在世,能有几时。石火电光,眨眼便过。趁此未老未病之前,抖擞身心,拨弃世事。得一日光阴,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临命终时好死恶死,我之盘缠预办了也,我之前程稳稳当当了也。若不如此,后悔难追。思之思之。”

应当想想,人生在世,能有几时好光景?就如同击石所生之火,如闪电刹那之光,一眨眼间便消逝而过。应当趁着现在未老未病之前,振奋精神抖擞身心,拨弃排除世间杂事。得一日空闲光阴,便念一日的佛名。得一时短暂的工夫,便修一时的净业。不管临命终是好死还是恶死,我往生西方的盘缠资粮,早已经预先办妥了也。

我往生极乐世界的前程路途,早已稳稳当当了也。若是不能如此努力念佛,临命终时后悔难追。古德早就知道我们这些人的心态,所以提早就给我们打下了预防针。我们不得不好好反省了。佛说,生命在呼吸之间。一气不来,便已下世。试问:你有什么能力能够保证,自己就可以活到老呢?今天晚上睡下去,能否看得见明天的太阳,你都不能够保证。还说什么几年之后呢?

今世难得遇到净土法门,又有明师在旁孜孜不倦地教诲,就更应珍惜时光。多看祖师遗著,多听师父开示。放下五欲六尘之贪恋,尽此生信愿持名,一心求生极乐世界,直至往生,才不辜负三宝之恩典。如此,才是名“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历经尘世千般苦,才知一句阿弥陀佛的珍贵

信 相信阿弥陀佛 意味着相信智者的觉悟 常常与人感叹,...

大安法师:光明彻照十方愿

第十二愿光明彻照十方愿。法藏菩萨是这样发愿的:若我...

【推荐】一句佛号能解怨,凶煞之地化清凉

自古以来佛家有一句成语说:一子持斋千佛喜,九玄七祖...

受果报的时候,会因造业的人多而减轻吗

问:在琉璃王灭释迦族的时候,世尊的头痛了三天。这是...

能够信愿持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什么叫多善根?多善根不是你自己有多少善根,而是阿弥...

大安法师:念佛机在什么时候放呢

现在制造了很多念佛机,是好事,也是坏事,何以故呢?...

一切依正庄严都是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

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

窃以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是以必...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

当今社会里,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否则就...

佛弟子不能吃肉的经典依据

《大乘入楞伽经》 佛言:『大慧!罗刹恶鬼常食肉者,闻...

整天奔波忙碌为了什么

我们人都有这种习性:虽然知道死无定期,但因日日见不...

七种美德让你成为魅力女人

作为一个女人,谁不想自己是个有魅力而又阳光的呢,但...

【佛教词典】离相戒

(术语)对于随相戒而言。又云无相戒。持戒之人,心无...

【佛教词典】摩诃止观辅行搜要记

凡十卷。唐代湛然(711~782)述。又称摩诃止观弘决搜...

爱极乐胜过爱娑婆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中说到:须知入净土之缘起,出娑...

哪一件事情因为发脾气而变得更好

我过去在佛学院做执事,带了一批新生,这当中有一个居...

人善土地就丰壤,人奸地就薄

佛在《地藏经》上讲,如果有人能在南方清洁之地,供养...

学佛人不应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普通人研究佛教,多偏重求知,忽略了力行,这也是众生...

妙莲老和尚:大智大勇

一、舍小智小仁小勇 大家都知道佛法难闻、难遇,闻到...

学佛可以解脱众生之苦

帝王中信佛的不少,其中尤其以梁武帝、顺治帝为最,舍...

大安法师:因果轮回是否真有其事

问: 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道德建设的必要前提,那么...

心随境转,心也跟着生灭

随着我们佛法修学时间的增长,我们整个修学的功夫也应...

生孩子难产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

【何以故。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

观音菩萨能令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

《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闻熏闻修,以金刚三昧无...

十八罗汉

在佛教经典记载中,原是十六罗汉,罗汉即阿罗汉的简称...

净土法门唯上智与下愚不疑

有世智辩聪,心意识很发达,逻辑思维是很发达,包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