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放下,究竟是要放下什么

2014/1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放下,究竟是要放下什么

1、放下争论对错

有许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也是犯错的,而是希望自己永远正确,殊不知,这对我们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巨大风险,也给我们或别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仔细想想,这真是的值得的吗?因此,当你感觉自己急切投入到争论对错的时候,请问一下自己,这样做真的是对的吗?对自己真的是有利的吗?我们的自我真的就那样大吗?

2、放下你的控制欲

要愿意放弃你对身边人、环境和事物的控制欲。无论他们是你爱的人,还是你的工作伙伴,或仅是街上一个陌生人,请允许他们遵循自己的状态,这样你就能感受到更好。

3、放下责备

不要去责备别人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也不要凭着你的感受去责怪别人。

4、放下你的自怨自艾心态

许多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们消极的,不洁净的和反复出现自暴自弃的心态。不要相信任何消极的自怨自艾的想法。这样你会更好。

5、放下对自己有限的认识

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现在,放下你对自己问题的思考,对自己有限的认识不应该让你圈禁自己。张开翅膀,尽情飞翔吧!

6、放下抱怨的心态

停止你一贯对(人、环境、事物)的抱怨吧!除非你愿意,没有人能使你不快乐,没有环境能让你沮丧可怜。不是环境引发了你的这些感受,而是你自己选择的。积极想法的能量不可低估。7、放下批评

不要去轻易批评与你不同的人和事。我们都是不同的,但我们又都是相同的,我们都希望快乐,希望被人爱和理解。

8、放下虚荣心

停止去迎合和取悦别人,因为这是做不到的。只有当你放下伪装,摘下自己的面具时,你才能接受和拥抱真实,这时别人也才能被你吸引。

9、放下惰性

改变是好的,改变可以帮助你从A到B,改变可以改进你和你周边人的生活。跟随你的运气,拥抱改变吧,不要去抗拒它

10、放下随意判断的心

不要给那些你不了解的人和事轻易下定义,贴标签,尽管有时它们看起来很怪异不同,尝试一点点打开你的心灵。记住,头脑在打开的时候才会工作,高级的愚痴就是轻易拒绝那些你一点也不了解的事。

11、放下恐惧

恐惧只是一个幻觉,它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你创造了它,它只存在于你的头脑里。只有一样东西令我们恐惧,那就是恐惧本身。修改你的内在,外在的自然就变好。

12、放下借口

大多数时候,我们限制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是使用这样或那样的借口,而不是改进我们的生活和努力成长。我们被它们障碍了,被它们欺骗了,要知道99%的借口都是虚假的。

13、放下过去

我知道这是很难的,尤其,是过去十分美好,而未来令人恐惧的时候。但是你不得不认真考虑现实,因为现实才是你拥有的。

过去虽然是你渴望的,但那只是你的一个妄想。你必须回到现实认清这一点。不要令自己迷惑,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毕竟人生是旅程,而不是终点。为自己做好准备,保持一个清醒的意识,仅仅活在当下。

14、放下执着

这个概念,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确实很难领悟,但这依然不是不可能的。你可以通过花时间不断地锻炼一点点做到。

放下执着就是超然物外,放下一切,但这不代表你可以放弃爱,因为爱与执着是两回事,执着更多的来源于对失去的恐惧。

而爱是纯净的,宽容的,不自私的。当你爱的时候,你不会恐惧失去。因此爱与执着不能共存。放下执着,你将变得十分平和,宽容和安详。

这时,你能够理解一切事物,甚至包括你并未体验过的事。这种状态超越语言。

15、放下别人的看法,自己过自己的生活,太多的人在为别人生活,而不是自己。

他们总是根据别人的观点去生活,包括别人认为好的。他们忽视内在的声音,内心的呼唤。他们总是忙着取悦别人,为别人的期望生活,而忘记控制自己的生活,忘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到底想要什么,到底需要什么。

最终,他们忘记了自己。请记住,你拥有自己的人生,这是一项权利,它是属于你的,你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而活。尤其注意不要让他人的意见左右你的道路。

有的人以为放下就是不管不顾,或者就是随随便便。其实不然,不管不顾是放弃;随随便便是马虎客。真正的放下,不是应付了事,而是用心做事。

做事包括工作、生活、学习、修行等等。在做事情过程中不做与事情本身无关的事情,比如边做事边胡思乱想,边做事边觅心觅性,边做事边计较,边做事边情绪化,一边做事边妄想我在做事,等等,这些统统要放下。

那么做完事呢?你尽心尽责做完事了,剩下的只能是结果,不管是好是坏,已经告一阶段了。你对好的总结经验,对坏的吸收教训,然后全部从心上放下,好的不留恋再三,坏的不难过忧愁,都不要去执着了,因为你已经努力过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世间之人情执牢结坚固

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为想的太多

一位搞研究的学者问:整天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课...

人生大梦何时能醒

明朝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大师,著述宏富,弟子汇编遗...

以「空」为乐的生活

人生活着的最大目的是追求快乐,而快乐的来源有很多种...

杀佛杀祖

临济有一天去拜访达摩灵塔,守塔的和尚问:你是先拜佛...

生前徒费心千万,死后空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 生前徒费心千万,死...

这三个加在一起,人生就无解了

第二念以后,就落入了分别变,我们看看这个怎么从「因...

「我见」是怎么产生的

这个见就是我们凡夫种种的知见,当然以我见为根本。这...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好比一个道场,必须天天要有...

你要用什么思想来面对果报

第六意识扮演的是我们所强调的受用缘起,它受用果报的...

孔子的九条人生智慧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孔子哲学的中心思...

【推荐】什么是「造作等流果」

造作等流果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 前面的领受是约外...

【佛教词典】三你陀那啰梯

(术语)Sa?nidlāna-,八转声中第七所依声也。见唯识...

【佛教词典】抽象神

谓不具可见形象之神。主要指犹太教、基督教及回教所信...

最令人敬仰的四个老实念佛人

一、黄铁匠: 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

好心真的能有好报吗

我们都知道,慈悲是佛教的根本,而因果律则是佛教理论...

牌位超度与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

问: 写牌位超度祖先与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应该...

发愿与发誓

佛教徒常常发愿,一般人则常常发誓,那么发愿与发誓的...

八个人生经典问题解析

有个失恋的女孩,在公园里因为不甘而哭泣。一个哲学家...

出家人应该如何学戒

对于出家人来说,只有真正受了戒,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

遇到逆境你会用哪种思想去面对

这个思想,刚开始比较不坚固叫思想,当这个思想坚固了...

梦参老和尚:看破财色

我们再说色。好多人在情上自杀的,大家想想划得来吗?...

略论「一心不乱」

净土法门是一代时教之特别法门。千经万论皆赞净土,独...

一个人会造业,一定是先有一个思想

此中说缘起者。如说: 言熏习所生,诸法此从彼,异熟与...

大安法师: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修学

问: 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大...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在修行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