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大梦何时能醒

见溥法师  2015/03/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生大梦何时能醒

明朝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大师,著述宏富,弟子汇编遗文题为《憨山老人梦游记》,因为大师文中提到:“三界梦宅,浮生如梦,逆顺苦乐,荣枯得失,乃梦中事,时其言也,乃纪梦中游历之境。”“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吾人所居住的是欲界,指存有色欲和食欲的有情世界。大师告诉人们,生活是一场梦,世界就是我们梦里共同的家宅。所有的顺逆、苦乐、荣辱、得失,都只是梦里的情节。一般人在梦里,有人、事、时、地、物,心情也是起起伏伏,感觉很实在;但是一觉醒来,知道是黄粱一梦,很容易就把一切的喜怒哀乐抛在恼后。因此,如果能把生活中的得失、是非也看作是梦境,就能体会经中所说“无住”的道理。

五阴如幻 巧作佛事

憨山大师说:“一切众生生死苦具,皆以有我而成。无上菩提福慧庄严,皆以无我而至。”众生误认有个“我”存在,因而有了物、我两立,所有的是非、爱憎、喜怒,随之而生。由于认为身体、感受、想法、念头……都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眼前的境界与所有的情绪,也就变得非常真实。

每天早上醒来,只是从一个梦境换到另一个梦境。毗舍浮佛偈云:“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紫柏大师认为这个偈子的意义,已经涵盖一切佛法的内容了。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也就是现代科学所认定的器官、组织、体液、体温等。分析之后,没有任何一个部分是我。而感受、想法和念头,都是因为外面的环境所引起的。例如,口渴时,喝水的念头生起了;喝完水,一切念头也都消失了。然而,我们何曾想过:“这些念头及感受是如何生起的?之后又去哪里了?”“我的习惯,以及我喜欢的食物、服饰等,真的就代表我吗?”“听到他人的称赞或责备,心中的无数感受,是别人给我的吗?感受只有自己有,似乎不是别人给的,但这些感受是真实不变的吗?”如此分析之后,是否发现生活就像憨山大师所说的,如梦如幻?

虽知诸法幻化,但也不妨宴坐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憨山大师受到妙峰禅师的启发,契悟了“境由心生”的道理,证入耳根圆通。其后,“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其修行之德,感得皇太后敕修海印寺。入京谢恩时,造成全城的轰动。之后久居山东,刚到的时候,当地人从未听闻佛法;离开时,三岁小孩也懂得念佛。无奈神宗皇帝的迁罪,一夕之间成了阶下囚,甚至被除去僧籍,流放充军。虽然失去了出家众的身分,仍然本着佛弟子的本分做事,甚至重修六祖曹溪祖庭。结束流放的生涯后,以近七十岁的高龄,重披僧服,十方学人闻风而至。

人法常空 实无缚脱

大师的一生,从显贵到没落,其坎坷不是人们能够想像的。假使不了知“人生如梦”的道理,如何得以这样洒脱?因不忍众生在迷梦中受苦,所以来此一遭,以大慈悲心度化有缘。走完一生,留下修行的心得著作、得以续佛慧命的弟子,以及供人瞻仰的全身舍利,令末世众生起大信心。大师如同暗室中的蜡烛,燃烧自己,点亮我们的觉悟之路。

古德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虽是圣者的境界,却不是遥不可及,只要在生活中学会触物起照,境界现前时,自问:“谁在高兴?谁在烦恼?我在哪里?”提醒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渐能看淡生活中的得失。久之回想一下,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自己还记得多少呢?又有多少如梦境一般,再也想不起来呢?

或许有人会问,这人生大梦何时能醒?就端看我们在梦中,如何不离世间又不着世间。藉由看清人生苦、空、无常、无我的本质,效法祖师的大慈悲心,从利益众生当中,看清无我的真相,才是真正的觉醒!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损者三友与益者三友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

微笑的人生最美

一位家境贫困的小女孩,虽没有华丽的衣服衬托,却以最...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20岁时的人,会顾虑旁人对自己的看...

「四不」原则健全我们的人生

我这一生周游世界,云水行脚,到过不少地方,但在今天...

追求它是伤痕累累;逃避它却也非常可惜

佛陀真正的智慧,叫作安住心性、历事炼心。就是说人生...

不要把回忆拉到现在来

我们总爱想过去的事,过去都已经没有了,还要回忆把它...

欲上天堂,先下地狱

有一对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结果,哥哥收到了...

为什么现在选择自杀的人特别多呢

问: 师父,为什么现在选择自杀的人特别多呢? 慧广法...

论佛教徒的修养

佛教传入中国将近两千年。自东汉到唐末是由萌芽而达灿...

如何对待「看不顺眼」的人

人是不可以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的,既然要和其他人打交...

煲汤不放肉,也能很好喝

中国人喜欢喝汤,尤其是广东人,老火靓汤是必不可少的...

四念处之观身不净

好,我们看附表第二的四念处,四念处呢,这个我们先解...

【佛教词典】羯利沙钵那

(杂名)又作羯利沙钵拏,钱量名。...

【佛教词典】无诤第一

(故事)须菩提在弟子中得无诤三昧为最第一。...

十句蕴含大智慧的话

1、炫耀什么,缺少什么;掩饰什么,自卑什么。所谓正...

我是个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

问: 师父,我皈依佛门多年,是个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

圣严法师《懂得因果,更积极》

很多人以为佛教的因果观念是消极的,其实不然,学佛的...

【推荐】从空性的真如中启动佛号

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

五僧缘影:达照法师的出家因缘

五僧缘影之信仰的传承 爱因斯坦说时空是我们的错觉,我...

「施食」就像家里关着门做慈善

你提到的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有问到,其实施食的前提就...

这样的老实头,就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老实头很可爱,知道自己业障深重,知道自己一钱不值,...

万境本闲,惟人自闹

双轮照禅人来参,且云将隐居山中,单究向上事,乞老人...

德亮法师往生见闻录

时维丁酉(二〇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十七点二十分,德亮...

星云大师:要有佛教靠我的信心

一九四九年,我初到台湾,当时海峡两岸战云密布,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