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对治第六意识的粗重分别

净界法师  2014/07/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对治第六意识的粗重分别

在第六意识分别当中是否也有轻重的不同?对有些事情我们的分别是特别的重、也特别的快,面对这种粗重的分别,已非单纯的自我说服就能够解决,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对治?

我们修无分别智的空观,要兼修事修。所以你无分别智以后,后续要提起佛号,赶紧提佛号。空观的智慧,它相应的快,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它很难相续,相续也太难,所以我们遇到事情,第一件事情不是马上提佛号,不是哦!你要先修无分别智,再提佛号,为什么?

有些人他完全不修空观,他就提佛号,他有什么问题呢?

就是你的执着是用佛号把它压下去的,凡是压下去的东西它一定会反弹,总有一天你压不住它的。但是你用空观来照它呢,是一种对治,会破坏它的结构。所以如果你一辈子都不修空观,你遇到事情,你的不分别只是转移目标,把对这件事情的执着转到佛号去,那么换句话说你的遍计所执性、你的攀缘性一点都没有破坏,你只是转移而已,

或者说压抑而已,这种压抑式的念佛,总有一天你会压不住的,总有一天,因为它是无始劫的习气,你念佛是短时间的几年的时间。所以你不用佛法的空观的药,你只是一路的用事修来跟它压着,你总有一天压不住的。但是你只是修空观,你把它暂时调伏了,你不提起佛号,也不行。所以无分别智修完以后,赶紧提佛号,这个合乎大乘的中道——无住生心!这个是合乎中道思想的。

我们今生的一些修行,你比方你今生起了菩提心,断恶修善,你今生也会有一些美好快乐的因缘出现,这个是花报。但是为什么佛法要我们今生要全盘的放下呢?它要你不要把精神放在今生,你把精神体力放在今生,你今生已经是有漏了,它的本质是有漏,就算上面多一朵花、多一个水果,又怎么样呢?它的本质是轮回的果报,就是说虽然我们今生好好念佛、好好持戒,你今生人生也会产生命运的改变,但是你都不能去执着,今生要彻底的放下。

所以佛法叫你放下今生的意思就是:你的精神体力要完全放在创造来生上。也就是说你今生只有一个意义,你人生只有一个意义:为了创造来生而活!这是佛法的思考。当然这个是针对一定要往生的人来说了。诸位,为什么它要你放下今生?是这样子,韩信的军队只有三万的军队,项羽有十万大军,凭什么韩信能够打败项羽?最后那个时候,在垓下的时候,最后一战,韩信能够用三万的军队,打败项羽的十万军队,凭什么?

因为他背水一战!他过河以后把船都烧掉了。

诸位,你凭什么用短短的几年的时间,去了生死,凭什么?你凭什么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去解决无量劫来留下的问题,凭什么?凭的就是你放下今生的那个决心——我一定要成功嘛。
所以你如果又分心在对今生的果报的一种攀缘,你的精神体力就分散了。本来你的精神体力就有限了,你面对又是一个强大的敌人,你要没有背水一战的决心,你就完了。所以你要知道佛陀很多的规划,他是有道理的。今生跟来生你只能够选择一个,就像蕅益大师说的:你不可能“腰缠十万贯”,又要“骑鹤上扬州”。你要选择,你又要享受今生荣华富贵,你来生又想求生净土?不可能,不可能的,因为你没有足够的决心。

一个会往生的人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背水一战!因为你面对的敌人是一个无始劫的业力。往生与否只有一个字,就是你的决心够不够而已了。其实不是佛号念多少,诸位,你没有决心你佛号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也没有得生之理”,你要是决心够,一句佛号乃至十念就够了。所以一个人,如果你现在是我很想要往生,你大概不会往生了,你只是很想要往生嘛,是吧?可有可无。

所以我们在学唯识,你会发觉,你不能对今生有任何的缝隙,它无分别智就是所有的缝隙,把全部攀缘娑婆世界的门全部关住,把所有的精神体力放到来生去,你才可能成功的。所以你无分别智不要随便操作,它是对治你心中的执取,不对治外境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

问: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是先开示吗? 净界...

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三善十一者:无痴者,于诸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

看到莲华跟佛出现在空中,该怎么办

问: 请教老和尚一个修行上的问题,遇到了境界。如果有...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更互为缘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

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

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 这个就很重要了!我们想要...

行恶与修善

有学僧请示峻极禅师道: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峻极...

在生活中如何智慧觉照

问: 虽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生活中如何智慧...

宣化上人:不要为「我」着想

我因为没有自私心,没有一个自己,不愿意有自己,所以...

攀缘善法,本身也是一种轮回性

大乘佛法的修学,有两个重点:首先,我们刚开始是成就...

人能百忍自无忧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脾气粗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有...

无处不在的恭敬--东林大佛的设计与建造历程

大佛的建设意义与建设理念 东林寺净土苑的定位是纯宗教...

不要拿「吝啬」当「惜福」

吝啬是个贬义词,惜福是个褒义词。 很多人生性吝啬,日...

【佛教词典】无明所随增

【无明所随增】 p1070 瑜伽六十六卷一页云:于非苦乐之...

【佛教词典】道谛

云何道谛?谓由此道故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是略说道谛相...

腥荤扰五脏,素食益健康

在台湾每五个儿童中就有一位过于肥胖,胖小孩的比率高...

怎样观察念佛有没有进步

今天是佛七第五天了,假如根机好而又真诚心念佛的人,...

宣化上人开示:什么是三障

三障是什么呢?第一报障。第二业障。第三烦恼障。 报...

菩萨戒的四种广大殊胜

一、由种种无量学处广大故;二、由摄受无量福德广大故...

睡觉时能戴着楞严咒吗

佛教的咒语确实是有加持力的,楞严咒也是寺院每天早课...

历代宗门大德开示观心法要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曰:会是...

【推荐】往生这桩事情,不要等死后再请人来助念

有一些磁带讲临终助念,当然精神很可嘉。也是有不少居...

大悲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共同赞叹,功德威...

心开路就开 心死路就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有三个儿子,因为工作的缘故...

圣严法师《再论积极》

曾经有人问我:师父,我看了很多有关积极人生观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