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孝父母,学佛一切皆无意义

2015/05/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孝父母,学佛一切皆无意义

想想父母未生我们以前,我们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只是赤条条的光净身,连一根线也没带来。父母也不嫌我穷,也不是因为儿对父母很好,确是欢喜之至,对我这样真诚,毫无贪图心,可说完全是真的。

不料想我们长大成人,嫌父母穷,没给他置下房子地。你想自己一文钱也没带来,怎么也能长大成人,没受着饥饿呢?怀抱三年擦屎刮尿,父母也不嫌我脏。父母老了,吐痰流涕,你嫌他脏,对吗?

小孩若是哭一声,父母会察颜观色,说我的孩子饿了,或者是冷了,赶快给他奶吃。抱在怀中暖暖,给他穿上点衣服,不转眼珠地瞅着,恐怕小孩受屈。儿子大了,在父母面前说话不管不顾。父母告诉的话,当了耳旁风,说的遍数多了,还起厌烦心,甚至说出冒犯父母的话,对吗?

再想想老人生我以前,怀胎十月,提心吊胆,惟恐伤着儿胎。儿子降生之时,正是母亲过阎王关之时。儿子的生日,俗云『母难之日』,此之谓也。降生以后,吃母亲的奶,就是喝母亲的血。经过乳哺三年,父母的心血,不知费尽多少,方才长大。稍有知识,便不听父母的话,对吗?到了六、七岁时,送到学校里读书,还认为是给父母念的,及至年将弱冠,便给儿子定亲完婚。

一生到老,心力用尽,只累得耳聋眼花,牙也掉了,腿疼腰弯,行动不便。你想这是为的谁呢?当然是为的儿女。父母对待儿女,处处都拿出了真真实实的心来教养。人子若想尽孝,当想想父母待我之慈爱真心,即便拿出良心去孝养父母,亦难报父母之恩于万一,况黄泉路上无老少,老人的寿限,和自己的寿数,难以确定。

老人在世还有几年?即能尽孝,又能尽几年?语云:『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想到这里,真令人心酸落泪。

既然明白了孝道,当拿出良心,去找父母的心,及时尽孝,以补已往不孝之罪。在父母已去世的,赶快补行孝道,对父母生前所爱之人,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敬之,以安慰父母在天之灵。

推行大孝,孝于天下,使天下老人皆得其养,以达到不独亲其亲的大同景象;实行远孝,孝于万古,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为千古人子孝道作模范,留孝名于青史,遗孝风以化人,才是真孝子呢!

人能把孝道行到圆满处,便能救国救世界,就是由小孝扩充到大孝,近孝推及到远孝。将身化行全球,欧美的老人,得享有子之乐,中国的父母,全得欢喜之心,那才算以孝治天下,达到孝道圆满的目的呢。

时代变迁,西风东渐,国人昔日三代同堂,含贻弄孙景象已不多见,且现代人崇尚自由,不喜与父母同住。由于父母过度关心,成为子女精神负担,造成社会更多的孤独老人,生活无人料理,病苦无人照顾。有些与父母同住者,由于父母久病卧床,也成为久病床前无孝子。甚至更严重者,有的不顺己意,就忤逆父母,恶骂、殴打、甚至杀害父母,违背伦理,造下无间大罪。

在世为人凶暴、不孝父母、欺侮良善、不敬师长,必定常逢恶疾、衰恼、恶事,灾难缠身。这时再四处求神、逢庙必拜,从南到北,日日月月,年初至年尾,杀鸡宰羊,奉上丰富甘美饮食、牲醴求诸魍魉,祭拜诸天鬼神,以求福报终不可能得福。所谓日月祷祀如山,怎奈罪如江海,杀生求福,去福远矣!

佛说:“孝顺父母,世间第一福田。”若能孝顺父母师长,礼敬三宝贤仁,不必四处祈求,则可得四种福报:

一者、颜色端正。

二者、气力丰强。

三者、安稳无病。

四者、健康长寿,不逢灾难。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化人学佛的通病

文化人学佛,大多好乐研究教理,总想从经卷中得大总持...

三皈五戒是学佛的基础

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合称为三宝...

证严法师:孝的真谛

做人要饮水思源:生命从何而来?人生如何成就?能知恩报...

证严法师:父母应该给孩子是关怀,而不是溺爱

父母为孩子操心、担忧的情形,时有所闻!其实,父母给...

婆罗门妇害母遭自灭

昔日,有一位婆罗门,他的妻子姿容美艳,但是妇德不佳...

体悟苦谛的小沙弥

在人间,父母、子女亲情难以割舍,面临生离死别之时更...

一旦父母不在,哪有儿女归途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说: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

判断是否为明师的四依法

韩愈曾经说过:术业有专攻。因此,学习任何法门都应该...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佛教素食观对于改善生态的巨大价值

佛教素食观的核心内涵 佛教从慈悲观念及业报轮回思想出...

五款豆腐的时尚新吃法

如果在素食中找一样最能做出变化多端的滋味的食材,一...

妙莲老和尚《阎王老子三封信》

我们为什么要信佛?为什么要修行?就是为了了脱生死,...

常律法师:修持药师法门的感应实例

药师经云: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

【佛教词典】五法摄大觉地

【五法摄大觉地】 p0281 佛地经论三卷一页云:尔时世尊...

【佛教词典】宿植

(术语)宿世所植之善根也。法华经普门品曰:宿植德本...

学佛是为了比别人好吗

问: 学佛是为了各方面都比别人好吗? 大安法师答:...

如何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丰子恺有次画了一幅《牵羊》,画一个人用两根绳子各牵...

我们的烦恼都是自愿的

一天,师父带着徒弟到山里面,走着走着,突然,师父就...

净土法门的临终助念

死亡,对一般人来说,是一恐惧而痛苦的事情;而对净业...

怎样观察念佛有没有进步

今天是佛七第五天了,假如根机好而又真诚心念佛的人,...

存什么心太重要了,这是保持人身的条件

有人曾经问过一位僧人:人的身体为什么是直的,站着走...

孔子拜师的启示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享有极高威望。然而,孔子并没有...

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这三种力量

如果你看《弥陀要解》,你就会知道,我们临终的人要达...

佛教念珠的实用性

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颗、五十四颗、四十二颗或二十一颗数...

君子有九思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

魔境与胜境之分别

接手书,知宿根甚深,现行颇纯,故有种种胜境相现。然...

「不落因果」与「不昧因果」是何意

我们所说的因果是指原因与结果。亦即指因果律。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