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净界法师  2015/08/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别,还是不分别,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个事情应该这样解释:我们的目标是无分别,当真理真实出现的时候是不能分别;但是过程一定要分别,你过程没有分别,没有用文字的引导来修正你的思想,那你就不能悟入真理了。这个分别要怎么分别呢?我们说明一下。

这个分别的方法,这个地方的方法是讲行相,就是“于一切法唯有识心”。大乘止观跟小乘止观最大的差异在哪里?小乘止观它的空,是对外境全盘的否定,它就从无常下手,反正一切法被无常一观照以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所有的东西都消灭掉,没有价值。所以小乘的空观,它所对的境界是五蕴诸法,整个五蕴被他的空观一对治以后,全部消灭掉。大乘佛法的空观是“遍计本空,依他如幻”,它是保留外在的因缘,这个因缘依他如幻,如幻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能动它,你知道它是生灭相,但是你不能去破坏它。

那你要去破坏谁呢?所以大乘的空观它所要对治的是你心中的遍计执,你心中的名言妄想。“遍计本空”这一句话的意境,简单地说就是保持内心的平等,这就是遍计本空。

比如我今天看到一个人,诶,这个人对我很好。当你动了这个念头的时候,你的心开始不平等。这个时候你马上要观照:这个人对你很好,你已经落入了不平等。不平等就是说,你已经开始在造业了,这个生死业力开始启动了。你要把不平等调成平等,你应该观照说:这个人对你没有很好,也没有很坏,你的心就平等了。

所以你在修遍计本空的时候,你心中的名言,你要记得一句话:多用否定的话,少用肯定的话。诸位如果读过《大般若经》你会发觉,佛陀在《大般若经》里面,很少用肯定的话:“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这个意思。

但是你要注意,否定不能否定单方面,要二方面都否定。若你想这件事情对我有好处,你便开始不平等,你要开始对治:其实这件事情对我,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你的心平等,就是远离二边。所以你对于每一件事情,你都用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你的心安住在平等。

所以在修遍计本空的时候,诸位要知道:你刚开始修大乘空观的时候,你尽量少用肯定的字眼,多用否定二边的字眼。你不能否定一边,因为否定一边,一高一低也不平等。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他刚开始修观的时候,是先破对外境的执取,先破所取相,就是对外境保持平等,然后再对治能分别的心。因为这个外境对我们是比较疏远,所以我们比较好对治,刚开始先对治对外境的不平等,然后再对治内心对自我的不平等。

所以这个地方就说明“于一切法唯有识性”,就是把我们这种有所得、不平等的心,带入到平等的一真法界、不二法门去,就是于“一切法唯有识性”,进入到平等的圆成实性。依止这个平等观,“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这个就是修行大乘止观的整个过程。

修行大乘止观,我们也说过,整个大乘止观,它很强调内在的改造,它不改变外境,外境完全不动,因为依他如幻,一切法有它背后的因缘,你知道就好,但是它是让自己用平等心来面对。

我们看黄河,黄河泛滥一直是中国很大的天灾,你看黄河一触动的时候,生命财产的破坏不得了,所以治理黄河永远是历代君王一个重要的政策。刚开始是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他用围堵的方式:你会泛滥,我就做很多的堤防来阻挡你。结果,这个水你不要看它看似柔弱,其实坚强,它一发狠的时候,再大的堤防都被它冲破,就失败了。大禹很聪明,知道这个水不能跟它硬挡,要疏导,把它疏导到一个干旱的地方灌溉良田,不但没有坏处,还有好处。

其实我们的心也是这样,看似柔弱,但是它要狠起来的时候,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所以对心,你能够硬压,像外道的无想定?其实这个无想,完全把这个心的功能、思想完全压住,这不是一个好方法,来生它会更严重。

诸位要知道,大乘的止观,就是你要很勇敢地面对内心错误的思想,然后用佛法慢慢地加以导正,不要去压制你错误的思想。错误的思想一来,我就念佛,当然这是刚开始的方法。我错误的思想一来,我就去拜佛,对,刚开始我们不一定要去跟它硬碰。但是你要慢慢培养一套方法,来疏导这个错误的思想,就是“遍计本空”,就是用否定的言词,把你的思想永远保持在平等,使令你离开好坏得失的对立。

因为这个好坏得失,都是你自己的概念创造出来的,世间上的事情哪有好坏?世间上的事情就是“依他如幻”,它就是随顺很多的业力,显现很多的影像,然后一直一直地过去、一直一直地过去。但是我们在过程当中,说这个是好、这个是坏,又产生很多很多的业力种子。所以我们应该让内心保持平等,这就是所谓的“于一切法唯有识性”,这就是整个大乘止观的相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利益他人来展现

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然而我们总是认为,我们...

五点计数念佛法的实际操作

有一个老和尚说,他讲一个譬喻很好,他说,出声念就是...

惟贤长老《建立信仰并学菩萨》

一、建立信仰 你们参加法会做义工,你们都有信仰吗?...

训练心

如果我们有了错误的知见,那么即使是住在一个深暗的洞...

娑婆世界道难成

【娑婆魔外事纵横,寂灭无如安养城。苦乐双忘名极乐,...

圣严法师《积极的人生观》

何谓积极?时时地生活于现在,不将生命的时光浪费在对...

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开的

回顾中国两千年的佛教历史,我们会发觉中国佛教在这两...

圣严法师《增上缘》

增上缘,增上的意思是帮忙。他已经在做一件事,且做得...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小事做不来,大事难成就

俗语说:小事做不来,大事难成就。此是从小事上可反映...

了解阿弥陀佛之前,先了解他的特色

念佛法门,普遍在整个大众当中,是很多人修学的。 但是...

懂得因祸得福

一粒沙子嵌入了蚌的体内,蚌无法将其排除体外,就分泌...

如法放生需要遵循的行为原则

放生是指解救处于生命危险和恐惧之中的众生,使它们免...

【佛教词典】冥薰

又作内薰。于本觉之真如内,冥冥薰习妄心,使生菩提心...

【佛教词典】禅秘要法经

凡三卷。姚秦鸠摩罗什等译。又称禅经秘要法、禅秘要法...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净...

让青少年超越烦恼

青少年朋友们,经常听到你们呐喊着:一大堆的烦心事,...

修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

诸位都知道观音菩萨的手中执有净瓶与杨枝,净瓶与杨枝...

般若与人生佛教

般若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具大智慧,第二是有大悲心,第...

如何为亲人善巧助念

问: 若人濒死或已命终,当地没有助念团或居士,如果...

修悟兼顾莲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当中,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

大安法师:放生如何才能如理如法

问: 放生的意义及其事项,怎样做如理如法?戒杀和放...

圣严法师《帮忙保平安》

有次我去拜访一位相当有钱的居士,他家门口有保镳站岗...

【推荐】花季在极乐绽放——肺癌少女往生故事

我今天把《净土》杂志去年的第五期找出来,给大家介绍...

波罗奈人身贫供养因缘

佛弘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之时,那时,国中有一位大...

观机说法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收了两个弟子,他们都跟目犍连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