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忍气吞声但感觉心中难平,该如何调整

学诚法师  2015/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忍气吞声但感觉心中难平,该如何调整

网友:法师好,弟子去年接触佛法以来感觉良好,直到昨天,亲人的责备与发怒还是燃起了我的怒火。弟子惭愧!自知慈悲、忍辱心没修好。请教法师,如何能够做到无论别人如何为难,都能好好面对呢?

学诚法师: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顺境中多听闻佛法、积累资粮,逆境中思维佛法、随转修心、调伏烦恼。对这颗心的驾驭程度,就是修行的功夫。

网友:法师,每日和脾气暴躁的人相处,如果一味忍辱,会让他越来越过分,我应该怎么做?请法师开示!

学诚法师:先调伏自己的烦恼,才谈得上帮助他人,如果很容易便被他人的情绪所影响,离解决问题只会更远。境界爆发时,若有一个人能冷静,就像火遇到冰,慢慢就燃烧不起来了。平时要点滴劝慰,慢慢开导。

网友:弟子在火车上遇到两人因琐事爆发口角继而大打出手,其中一人很嚣张,我当时想上去揍他,又一想身为佛弟子不应起嗔恨心,想见义勇为却没有动手,后来乘警把他俩带走了。师父,我感觉自己有点软弱。对自己要修忍辱,对别人该怎样做呢?

学诚法师:忍辱,不是忍受外在的侮辱,而是净化内心的烦恼。菩萨见众生一切苦,心生悲悯,外相上则不拘一格,“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相”,有慈眉善目,也有金刚怒目。修行者纵然一时没有能力做到,也应发效学之愿。

网友:法师,请问如果一个人三番五次的忍让,甚至被打。而打骂的人还变本加厉。还要不要忍?

学诚法师:在事上善巧处理,避免身体受伤害;在心中慈忍相对,避免心灵受伤害。嗔心如毒刃,伤人先伤己;忍辱如甘露,容人润己心。

网友:忍让要忍气吞声,感觉心中难平,请教大师如何调整?

学诚法师:忍气吞声而心中忿恨不平,就好比用堤坝围堵洪水,不是究竟解决之道;真正的忍辱好比疏导洪水,内心宽阔,毫无滞碍。烦恼如洪水,要以智慧来疏导它。看得远些,心量大些,是产生智慧的基础。

网友:法师,我现在基本可以做到在别人毁谤我的时候忍辱,甚至可以说是根本不起心动念。但 是有时候某些人实在恶口,涉及到了我的家人,外国人辱骂我的祖国,这时候我就会压不住心中怒火,请问这该怎么办呢?如果反击就等于不能忍辱,如果不反击等 于不报父母恩,国土恩,究竟怎么做才对?请法师开示。

学诚法师:对方恶口,只有自己去领纳了,才会真正伤害到自己。譬如一个人用你听不懂的语言辱骂,即使听到也只是“某种声音”而已,不会引发嗔火。

网友:师父,若有人我敬他让他,他初时还知欢喜感恩,后来习以为常,再后来得寸进尺,甚至一再逼迫我容忍的底限,当如何?我是凡夫,还不能忍辱到无人无我。

学诚法师:当如何做,取决于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取决于对方的态度。

网友:每次都是我在不断的劝自己如果能忘却就忘却,但是有的时候真的很委屈自己,是活得有尊严好还是委屈求全好呢?

学诚法师:尊严并不是从外在争取而来的,而是由自己行为的高贵决定的。一件事情,自己觉得是委屈,就越想越委屈;心无挂碍,自己就从烦恼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了。

网友:顶礼大法师!如果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腐败掠夺都予以忍受,那么这个世间的腐败掠夺等横行无碍,那岂不是更恶化?又怎样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呢?

学诚法师:忍辱不等于“无动于衷”、冷漠、麻木,而是一种转化,一种升华。把外在不好的境界,通过自己的慈悲与智慧来化解,并用正能量的方式去改变,这才是真正的庄严。

网友:大师,在社会和家庭中,如果有人故意伤害我们,作为佛弟子怎么面对这一切?

学诚法师:学佛不是培养窝囊的人,而是培养智慧的心。生活中的嗔怒、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等,表面上看起来是维护自己的,实际上只是增加心中的不平和怨怼,把人拖入烦恼的深渊,学佛就是要解脱烦恼,而不是在外相上硬忍。学佛,增长了慈悲和智慧,人才会得到真正的福报和快乐。

网友:师父,应如何正确面对生命中的那些恶缘?有时明知不该起烦恼,却控制不住,自己和自己矛盾,觉得讲理与佛法的容忍不符,不讲理又觉得不对。请师父开示。

学诚法师:对事要讲理,对人要讲情;处事宜智慧,待人宜慈悲,如俗话说“得理要饶人”。佛法之忍,并非忍受外在的侮辱、容忍他人的过错,而是平息内心的烦恼,取而代之以清净和慈悲,在自己不起烦恼的基础上,再去处理事情、帮助对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在家女众哪方面最难突破 该如何下功夫

问: 在家修行的女众在哪方面最难突破?该如何下功夫...

应如何看待堕胎现象

问: 请问法师,应如何看待堕胎现象? 大安法师答:...

开悟之后为何还要求生净土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

大安法师:念佛为何能对身心起作用

问: 念佛对身心确实能起作用,这如何从理体上解释呢...

什么是贩卖佛法

问: 请问什么是属于贩卖佛法,弟子做有关的工艺品,...

学佛人著魔了怎么办

问: 学佛人著魔了,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著魔一般都...

往生是活着去还是死后去

问: 请问,当人往生去极乐世界时,是活着去或死后去...

恶心的果报

从前,舍卫城的施主们供养僧众斋食时,首先供僧,然后...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学《法华经》继承了什么家业

诸位,你说我学《法华经》,我继承什么家业? 你继承两...

发心大的人,福德就厚重

《感应钞》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江西有个姓舒的教书先生...

莲池大师警策

伤足自规(四条) 一、自今已往,得一时筋骨轻安、行坐...

【推荐】佛教中开光的真正含义

开光,即便是在非佛教界人士那里也不是一个陌生的词,...

【佛教词典】娑婆诃

(术语)梦溪笔谈曰:夔峡湖湘人,凡禁咒语,末云娑婆...

【佛教词典】菩萨坐

即半跏趺坐。又称半坐、半跏、贤坐。安坐时,以一足跏...

大安法师:如何降伏淫欲心

问: 现在的人淫欲心都比较重,应该如何降伏这颗淫欲...

新年的十问

在今后的生活中,尤其是在情绪波动等时候,都可以用以...

胆小的人如何通过念佛来改变

问: 弟子生来就胆小,经常想些事情给自己害怕,请问...

老来无三昧

我说几句话。我是说过,年轻人发心修行是容易一点,但...

瑜珈习者的饮食长寿观

民以食为天,惟病从口入,吃本来是求得健康益寿的乐事...

圣严法师《禅--人类意识》

一、佛教对人类意识的分析 佛教把意识分为心、意、识...

【佛学漫画】持安忍

持安忍...

生命不止,布施不断

因果法则是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否学佛,每个人...

让皇帝感动的永明大师

【及至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显垂言教,著...

为何念佛人要到临终时,才能见佛来迎呢

问: 佛是无处不在的,那为什么念佛人要到临终往生之时...

圆瑛法师为什么能从禅堂里穿门而出

佛法是不二法门。怎么叫不二呀?《心经》大家都会背诵...

虚云老和尚法语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