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中开光的真正含义

2016/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中开光的真正含义

开光,即便是在非佛教界人士那里也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我常碰到有人拿一些佛像挂坠、佛珠、手串甚至一些首饰给我看,说这是开过光的。甚至有一次还有人拿一支非常名贵的钢笔给我看,说这是某某大师开过光的。

前不久,网络上还流传一组照片,是某寺院的一些僧人围着一排汽车,说是给汽车“开光”。这组照片广泛的在网络上流传,引起很多争议,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如果按照佛教的仪轨和制度严格的讲,给手串、首饰、钢笔乃至汽车做的这些“仪式”都不能叫做“开光”,可以叫做“加持”。

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才能叫做开光呢?开光是佛教术语,释迦牟尼佛在《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中讲:“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在《事师五十颂》中称“开光”为“圣住”,“圣住”是非常标准的称呼,意思是请佛和菩萨的化身与般若智慧安住于佛像内。

严格来说,“开光”只适用于寺院落成、佛塔落成、佛像落成与安放、以及佛经安放等佛教活动上。依照佛教的传统,寺院、佛塔和佛像落成后,要选择适合的日子,举行致礼仪式,以表示供奉、安住等意!

“开光”本身并没有什么神秘性可言,只是一个佛教仪轨而已。佛教寺院、佛塔和佛像落成,举行开光仪式,是为了向大众昭示佛法,表示佛法长住,提醒大众不忘佛恩,精进修行,开启我们的自性光明。所以不是人给佛菩萨开光,佛菩萨也根本不需要人们给开光,是以佛菩萨的形像表其智慧,借佛的般若之光,开启我们自性的智慧之光,这是佛教开光的真正意思。

藏传佛教比较重视佛像的开光,开光有一套完整的仪轨。在佛像开光前,通常要给佛像“装藏”。“装藏”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僧人来做,是个严谨、细致且很辛苦的差事!通俗来说,“装藏”是把不同的经文安置在佛像的不同部位,如:头部、四肢、身躯等。不同的佛像装的经文也不一样。

此外“装藏”还需要在佛像内供养金、银、宝石、五彩丝线、五谷等物,也有将佛教圣地的泥土装在佛像里的,更有较为殊胜的“装藏”是要在佛像内供养舍利的。凡此种种,都是要给修行人以信心和加持力,提醒修行人要精进修行。

有人以为,佛像一定要开光才有灵气。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和错误的。其实只要我们有非常虔诚的信心,佛是无处不在的。人们执着于“为佛像开光”,其实不过是我们凡夫脑海里有很多俗念,有很多区别心所致。

如法地、虔诚地迎请佛的智慧身融入到佛像,确实有助于内心对佛像生起信心,由此会得到佛的真正加持和帮助,有助于我们精进修行。如果只是请了一尊开过光的佛像到家里,以为这尊佛像可以为自己带来实际的利益,平时根本不修行,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该造业继续造业,该作恶继续作恶,那么即便你请了一尊释迦牟尼佛本人开过光的佛像到家里,也还是要承受因果报应的,而且可能报应来的还更快,这点一定要注意。

佛教开光仪轨有简有繁,一般来说主要包括:驱邪、洗秽、观佛、迎佛、供养、诵咒、化形、安神、开光、加持、散花祝福等。这即是佛教的仪轨,也是佛教的文化。如果碰巧能赶上一次寺院、佛塔、佛像的落成开光仪式,那是非常吉祥的事情,很殊胜难得。即便不信仰佛教的朋友,也可以借此机会感受佛教的博大内涵。

现在佛教界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开光商业化”,这是违背佛教教义和制度的。一些佛具店出售所谓开过光的物品,本来物品可能价值十元,一旦说开过光,立马标价百元以上。一些寺院和旅游景点出售所谓的开光护身卡,这些都是愚弄大众的行为,北京话叫“蒙事儿”。

还有一种极其普遍的行为,也是“蒙事儿”,就是有些寺院的出家人,拿着信众送来的佛珠、项链、首饰,甚至手机,进行所谓的开光。我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一些僧人拿着这些物品,念几句经文咒语,烧几根香,前后用不了两分钟,然后告诉信众“开完光了”。这样的“开光”你信吗?

甚至一些很著名的寺院,都明码公示:开光一次十元。春节期间,我看到一些寺院,烧香的人排成长龙,手里拿着刚买来的佛珠、护身符,请寺院的僧人开光。僧人一手拿钱,一手拿东西,嘴里念念有词,因为排队的人多,一个人至多半分钟时间,然后就“开完光”了。我甚至有一次见到一个年轻人,拿着一个十字架找寺院的师父开光,十分搞笑。这也让我非常的感慨:佛教如果这样搞下去,其教育的功能也就彻底没有了,佛法也就会更快的消亡。寺院和僧团绝不能以这种手段欺蒙信众。

有人会问:如果这不叫开光,那叫什么?这叫加持!加持是给予信心的一种方式,就好像一个连长要鼓励他的士兵,常会用拍拍肩膀来表示一样。当你对师父的信心越强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师父给你的加持力越大。这有点象物理学上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如果你需要用十元钱去换取这种“加持”,那么这种加持可能就价值十元。当我说破这层窗户纸的时候,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十元钱“加持”回来的东西连十元的价值也没有。如果真是这样,我感到很抱歉。不过我希望大家了解真正的佛教,而不是让一些人打着佛教的旗号去愚弄大家。

信众对佛教寺院和僧团的供养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某种形式的利益交换。更不应该靠欺骗的手段去骗取信众的供养。佛经上有这样的记载,如果僧人虚拿信众供养,甚至骗取供养而不传真实佛法,死后要堕地狱变成肉山,供地狱道众生食用,以偿其债。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要慎之又慎!

开光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开眼”,开佛眼普照众生疾苦,以此提醒出家人不要忘记自己肩负的弘法利生的职责。在汉地的寺院中已经很难见到这种“佛眼”了,不过在藏地和尼泊尔,我们通常会见到这种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佛眼”。

有人问:“佛像需要每年开光吗?”当然每年开光也行,每天能开光更好。因为每天观想一次释迦牟尼佛真正的智慧融入到佛像以内,每天都可以生起很大的信心,由此可以得到很大的加持力。但是要学会开光的仪轨及观想才可以。

单从修行角度来讲,一般的居士也可以迎请佛的智慧身融入佛的三昧耶身中,并供养七支供、猛励祈请等。但是否能达到开光的真正效果就是另外一回事。但起码由此可以得到相应的加持力。每年不进行开光也没有任何问题。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找一个出家人替佛像开光就灵了。出家人还是凡夫,若凡夫替佛像开光,那佛菩萨也变成凡夫了。果真开光就灵,不开光就不灵,你何必拜佛像?拜这个法师不好吗?因为法师比佛像还厉害、还灵验。这不是颠倒吗?这是世间人错误的观念。

所以,开光就是启用典礼仪式,是要告诉大众,塑造佛像、盖建筑,代表的意义,我们应以何种心态来供奉,要将这些事理搞清楚。这种种设施是佛陀教育的手段,不是目的。佛陀教育的高明,就是将教学与艺术结合成一体。这是至今有很多人想到,但是还无法做到的,而佛法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彻底实施了,这是最完美的教学。

给佛像开光易,给人开(智慧)光难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可以自己在网络上受戒吗

问: 请问在网络前可以受戒吗?哪些戒可以在网络上受?...

星云大师《佛教的特质是什么》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难得今天有这么一个殊胜的因缘...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问: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 答: 归敬...

吃素念佛之人为什么也会遭受苦难

问: 今有一疑问,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

佛像如何开光才灵

你要礼佛前,一定先要发愿。第一个愿发菩提心,要成佛...

印光大师《三皈与五戒十善》

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

莫将敬神与信佛混一为谈

学佛者首须了知如何是佛,如何是佛教之大概,心中方能...

佛教不同于天神地祗

社会人士对佛教误解最深的,莫过于迷信二字。大多数受...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佛号要念出一个味道来

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蕅益大师说: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

遇到逆境你会用哪种思想去面对

这个思想,刚开始比较不坚固叫思想,当这个思想坚固了...

宏海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布施一切

一劝贫者施。 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

【佛教词典】诸行流转智多诸行还灭智

【诸行流转智多诸行还灭智】 p1363 瑜伽八十六卷二页云...

【佛教词典】三种无上

【三种无上】 p0183 瑜伽八十八卷十四页云:复次有三种...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义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尽形寿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

计较得越多,失去得越多

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

如果每天念一念,这个牛肉就吃不下去了

我住支提山的时候,就碰到牛会拜人的事情,它为什么拜...

真能念佛,即是现前修行六度万行

汉传大乘法门里面所讲的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

木碗的故事

有位老太太卧病在床,儿子每天都得送饭到房间给她吃。...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我念弥陀佛念我,天...

心律法师:莫以善小而不为

古人曰: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环顾身边,...

「快乐」其实无处不在的

最近在佑顺寺举行「八关斋戒共修法会」期间,进行了三...

念佛与念观音菩萨的关系

观世音菩萨代表阿弥陀佛慈悲的一面,寻声救苦,拯救众...

梦参老和尚谈亲近的四位高僧

我走的地点多,有的人曾经跟我说:能像弘一法师、慈舟...

爱喝酒的年轻人

有一位年轻人很爱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但是酒醒后...

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

我们常常无意中把世界过于美化,或者把世界过于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