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净界法师  2015/10/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减。机修,须依教起行,行极证理,使其实有诸己也。二者文虽相似,实大不同,须细参详,不可笼统。】

我们讲禅跟净土,那是约着教理来说的,是从教理的角度。但是加一个有,有禅有净土,那是从修行的角度来说的。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实践。

理论这部分当然是恒然如是,它是一种人生的真理,所以它是在佛不增,在凡不减。但是讲到个人的根机所产生的修行,那就是千差万别了。

所以这个地方文字很相似,只差一个有字,但实际的内涵是大不相同的,应该好好地去分别清楚。

这段就是讲禅、净土,跟有禅有净土,一个是教理,一个是实践。最后一段就非常重要了:

【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

到这个地方印祖把参禅跟念佛它们的一个标准讲出来。

什么叫做有禅呢?

你要能够真实彻底地去开悟我们本来的面目,你真实能够破妄显真,把无始的攀缘妄想给破掉,把心带回家,依止不生灭心来修学。所以禅宗所强调的是一种内心的观照;念佛法门所强调的是对阿弥陀佛的归依。

所以你看,我们再往下看:

【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天,受天福乐。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佛法,普利众生。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

这段对净土宗的开示是很重要的。念佛法门,它是一个他力的法门。在他力的解脱当中,我们之所以能够往生净土,完全不是我们的力量,是仰仗佛力的加被。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情,只有产生一种强烈归依的心来忆念弥陀的圣号。所以说,在整个往生的关键当中,你在忆念这个佛号的时候,你的信心、你的愿力是一个成败的关键。

所以他讲,信愿要很真切,决定不可以悠悠泛泛、敷衍了事。

我想我们曾经有过念佛的人都知道,念佛是不一定能够往生的,因为念佛它是一种善业嘛!无量光、无量寿在你身口意活动的时候,它的确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善业力。但是你的心态是很重要的。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会决定这个佛号对你产生的救拔力。

那么我们真正要把这句佛号的功德全部都把它启动出来,这关键就是你的信心跟愿力要很坚定。这个佛号才能够带你到净土去。

在美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国有一个小村庄发生了旱灾,好几个月都没下雨了。那么这个时候,因为美国都信基督教嘛,教堂就发动这个村庄的人民在礼拜天的早上,大家都到教堂来祈雨,向上帝祷告。那么礼拜天早上大家就都到教堂去了。有一个小女孩她也去参加祷告,那么这个小女孩有什么特别呢?她去祷告的时候,她带了一把雨伞去,其他的人都没有带雨伞。

我们应该说这个人是信愿具足的,她相信她可以做到,她一定可以做到。因为为什么?你去祈雨,当然你就是会下雨嘛!

所以修净土宗的人,其实你的决心是很重要。

我经常听到很多居士跟我讲说,他很想要往生,这个人大概是不能往生的。因为你很想要往生,表示你没有把所有的心力放进去嘛!你给自己很多的偷心嘛,偷心未死嘛!你给自己太多的活动空间。

因为我们往生的人,诸位你看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与否跟你业障深重没有关系,因为是佛力加被,跟你没有关系嘛!但是对你那个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是有关系的。

你去看历代的往生成功的例子,都有一个特色,就是背水一战!你没有退路!就像韩信用兵一样,他面对项羽的军队,是他三倍以上的军队。但是他把军队带到整个黄河的前面,你看后面是黄河,你只有往前冲了。

所以往生的人他所建立的愿力,如果你看看祖师的开示,他对佛号念得好不好这个标准不高,那临终十念嘛!相续称念,乃至十念,这个标准不高嘛!但是一个往生的人,他对你的愿力的要求是超高标准的,非常高的标准,不能有任何空隙。

你佛号可以念得不够好,没关系,这个影响你品位嘛!但是你的决心,这一点的要求就非常非常高了。

净土宗对这个是用超高标准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净土宗的人,就是你对阿弥陀佛那种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不为慈悲以修西方,却欲嗔恨而堕为神

【原文】 世有疾恶者,谓世间为恶人,予力不能治。死必...

【推荐】临命终的失败,就是一生修行的失败

我自己读《遗教经》,读到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

净土修行拣正辨异

斋天的要义 我不是说斋天不好,只是现在有的大和尚,...

修净土的人是专修好,还是圆修好

问: 有法师说,净密双修的功德最大,单修净土念佛法门...

药师佛国与西方无异,何须定愿西方净土

又问:东方药师佛国,依正庄严,与西方无异。又有八大...

大安法师:信得越深,念得就越切

这句名号我们要念呢,要有一些前提:第一是信愿,第二...

如何正确理解心清月现

汝何不知事务,一至于此。光何人斯,何可以与莲池大师...

打佛七不是「打佛吃」

1977年,第一次见到广钦老和尚,当时老人家没别的开示...

临命终恶业起现行的情况

「若行不善业者,当于尔时,受先所作诸不善业,所得不...

今欲脱离苦果,惟有一心念佛

佛说三界唯心,一切唯识。 以真心随缘,而成妄识,妄识...

世话、戏论、愦闹的二十种过失

《大宝积经》云:菩萨应舍愦闹乐于寂静,舍诸世话观于...

关于吃豆腐您所不知道的秘密

豆腐是咱们老百姓最熟悉不过的食品了,但是,豆腐究竟...

【佛教词典】布施摄事

【布施摄事】 p0532 集异门论九卷一页云:云何布施摄事...

【佛教词典】纯大苦蕴

【纯大苦蕴】 p0933   法蕴足论十卷三十一页云:云何...

新参四问

一日,一名年轻的学僧前来参问大珠慧海禅师,学僧一见...

歌神张学友坚持吃素

张学友吃素吃上瘾,对山珍海味毫不垂涎,打算长期茹素...

【推荐】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问: 在忏悔时,我们对罪业是诃责的,但是要同时观察罪...

四位比丘尼的往生事迹

彭际清居士说:在我的家乡吴县,十多年来往生有证明的...

看到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自心不清净

观察他人的缺点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从来...

逞强好胜,终非道人资格

参禅人,只顾真参,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时,用头触柱,...

煽风止沸

古人说:以德伏人者昌,以力伏人者亡。世间大多都是以...

人不成熟的六个特征

人并不因为你的年龄大而成熟,也不因为你的年龄小而不...

如何在不同场合守住妄语戒

佛教讲,我们造业的方式有三种:身、口、意。口业占了...

地藏菩萨之圣德及其法门

每年农历七月间,中国佛教界,盛行超度救济的法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