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净界法师  2015/10/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减。机修,须依教起行,行极证理,使其实有诸己也。二者文虽相似,实大不同,须细参详,不可笼统。】

我们讲禅跟净土,那是约着教理来说的,是从教理的角度。但是加一个有,有禅有净土,那是从修行的角度来说的。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实践。

理论这部分当然是恒然如是,它是一种人生的真理,所以它是在佛不增,在凡不减。但是讲到个人的根机所产生的修行,那就是千差万别了。

所以这个地方文字很相似,只差一个有字,但实际的内涵是大不相同的,应该好好地去分别清楚。

这段就是讲禅、净土,跟有禅有净土,一个是教理,一个是实践。最后一段就非常重要了:

【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

到这个地方印祖把参禅跟念佛它们的一个标准讲出来。

什么叫做有禅呢?

你要能够真实彻底地去开悟我们本来的面目,你真实能够破妄显真,把无始的攀缘妄想给破掉,把心带回家,依止不生灭心来修学。所以禅宗所强调的是一种内心的观照;念佛法门所强调的是对阿弥陀佛的归依。

所以你看,我们再往下看:

【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天,受天福乐。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佛法,普利众生。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

这段对净土宗的开示是很重要的。念佛法门,它是一个他力的法门。在他力的解脱当中,我们之所以能够往生净土,完全不是我们的力量,是仰仗佛力的加被。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情,只有产生一种强烈归依的心来忆念弥陀的圣号。所以说,在整个往生的关键当中,你在忆念这个佛号的时候,你的信心、你的愿力是一个成败的关键。

所以他讲,信愿要很真切,决定不可以悠悠泛泛、敷衍了事。

我想我们曾经有过念佛的人都知道,念佛是不一定能够往生的,因为念佛它是一种善业嘛!无量光、无量寿在你身口意活动的时候,它的确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善业力。但是你的心态是很重要的。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会决定这个佛号对你产生的救拔力。

那么我们真正要把这句佛号的功德全部都把它启动出来,这关键就是你的信心跟愿力要很坚定。这个佛号才能够带你到净土去。

在美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国有一个小村庄发生了旱灾,好几个月都没下雨了。那么这个时候,因为美国都信基督教嘛,教堂就发动这个村庄的人民在礼拜天的早上,大家都到教堂来祈雨,向上帝祷告。那么礼拜天早上大家就都到教堂去了。有一个小女孩她也去参加祷告,那么这个小女孩有什么特别呢?她去祷告的时候,她带了一把雨伞去,其他的人都没有带雨伞。

我们应该说这个人是信愿具足的,她相信她可以做到,她一定可以做到。因为为什么?你去祈雨,当然你就是会下雨嘛!

所以修净土宗的人,其实你的决心是很重要。

我经常听到很多居士跟我讲说,他很想要往生,这个人大概是不能往生的。因为你很想要往生,表示你没有把所有的心力放进去嘛!你给自己很多的偷心嘛,偷心未死嘛!你给自己太多的活动空间。

因为我们往生的人,诸位你看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与否跟你业障深重没有关系,因为是佛力加被,跟你没有关系嘛!但是对你那个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是有关系的。

你去看历代的往生成功的例子,都有一个特色,就是背水一战!你没有退路!就像韩信用兵一样,他面对项羽的军队,是他三倍以上的军队。但是他把军队带到整个黄河的前面,你看后面是黄河,你只有往前冲了。

所以往生的人他所建立的愿力,如果你看看祖师的开示,他对佛号念得好不好这个标准不高,那临终十念嘛!相续称念,乃至十念,这个标准不高嘛!但是一个往生的人,他对你的愿力的要求是超高标准的,非常高的标准,不能有任何空隙。

你佛号可以念得不够好,没关系,这个影响你品位嘛!但是你的决心,这一点的要求就非常非常高了。

净土宗对这个是用超高标准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净土宗的人,就是你对阿弥陀佛那种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临终助念要避免「瞎张罗」

临终助念是件好事,好事要好办,要按印祖撰述的《临终...

【推荐】净土祖师们提倡的念佛方法

十念法: 唐善导大师说十念法是念够十句的佛号。北魏昙...

大安法师:修苦行和往生没有直接关系

修苦行和往生没有直接关系,但有间接关系,这是因为往...

念佛须发长远心决定心

念佛法门,最圆满最方便,大家要真信切愿修持念佛,不...

四位比丘尼的往生事迹

彭际清居士说:在我的家乡吴县,十多年来往生有证明的...

只有一切顿舍,才能迸出净业种子

对这个世间的舍,要从真实心里面真的你能舍得掉,真的...

念佛念到什么样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

问: 念佛念到什么样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念佛有追求...

路边的「阿弥陀佛」

在台湾参学其间,我发现一个现象,在台湾的道边路旁,...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观无量寿佛经》第八观:像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

彰显佛的果德

我们今天讲这个缘起门里边的第三个因缘,叫做显现他的...

人不成熟的四个特征

人成熟与不成熟跟年龄没有关系,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

6字家规孕育出中华最显赫的家族

富不过三代是许多人家面临的尴尬。但让人震撼的是,一...

【佛教词典】太孤危生

禅林用语。太,甚之义。孤危,孤峰险峻之义。生,系接...

【佛教词典】爱味有十种

【爱味有十种】 p1204 显扬二卷三页云:爱味者:谓有十...

拜佛的两大误区

我每天住在普济寺,这是普陀山的首刹。那我们自古以来...

坚受信念

在久远的古代,有个喜食人肉的国王,常常命令厨师在夜...

佛教的因果思想是「三世两重因果」

业力的转变他都是在死亡到来的时候才算帐的,就像我们...

心的妙用

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事,看尽男男女女,...

生活要合理化

我们平时的生活,除了衣食住行会影响健康情形外,有时...

五百女子矢志出家,佛陀无奈立八敬法

佛陀暂住在尼拘陀林中,有一天,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

逆风的香

阿难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有一天,阿难独自在花园...

印光大师:临终病苦释疑

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若有重大病苦发现,切切不要...

印光大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法会法语序 印光乃西秦百无一能之粥饭庸僧,宿业深重...

一天至少要有1小时独处空闲

《广论》云:住所缘境心不散乱,善心一境性。 这个部分...

素食之妙

当今素食话题越来越热门。或为健康,或为环保,或为保...

修净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务,人何为而不修乎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