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改变自心,就是经营自己的未来

学诚法师  2015/1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改变自心,就是经营自己的未来

我们在佛门里面待久了,学久了,不知不觉自我意识就会很强,认为我自己要怎样用功,自己要怎样发心,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带动别人、影响别人、帮助别人。你内心的这种自我意识很强,表现出来的我相就很突出——你心怎么想,你外在就怎么表现,就有我相。

对别人,你就认为别人应该怎么样子,不应该怎么样子,就有人相了。看到别人的相跟自己内心的这种相不一样的时候,你就会保持距离,甚至你就会躲避,你就会反弹,那你就伤缘。今天伤一个,明天伤一个,后天伤一个,慢慢地,同行善友全部成为自己的冤家。

你认为大家应该怎么学、怎么修,应该怎么努力,应该怎么配合,这是众生相。你内心看到种种人,看到种种众生的假相,并且外在种种的相和你内心种种的众生相不一致,那你自己就会越来越苦。时间长了,觉得这个也看不惯,那个也看不惯,所有人都看不惯。

我相、人相、众生相都是从空间的概念建立起来的,寿者相是从时间的概念建立起来的。从时间的概念建立起来是什么意思呢?你今天心情好了,你说这个同学挺好,挺发心,表现不错;今天心情不好,你说这个人不行,那个人也不行。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内在的自我意识,也就是我执在作怪。这个我执,它是很难断除的。我执断不了,那法执更不可能断了。我们学佛法就是为了破执著。破除执著,第一个就是我执。

我们在道场当中,执著说我们要有外在的什么条件,庙里边应该怎么规定,制度应该有多严格,佛堂里面应该怎么样,斋堂里面应该怎么样,寝室里面应该怎么样,教室里面应该怎么样,房间应该怎么样……我们没有去考虑,我们这个道场、我们这个班、我们这个组,大家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才能让这种结果出现。

我们要改变外在的环境,佛教讲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才能改变外在的环境。所以说我们先要改变自心,就是经营自己的未来,然后来圆满各方面的环境,各方面的依报,这些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改变我们的自心是很难的,非常难!为什么非常难呢?因为内心是无形无相的,我们认识不到自己的心。它不是物质,不是有形相的东西,它无有形相。心是一种力量,心是一种作用。一个人不能安住,怎么能够来观察自己的内心呢?不可能的。整个身心都是乱动的,那我们这个心怎么能够观察得到呢!身心只有安住以后,才能够观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我这个念头是怎么起来的?念头是怎么灭掉的?这个念头为什么会持续?为什么会等流?我们等流的是什么念头?是什么力量?……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心上面的功夫。

我们学习《广论》就是修心。历事练心,事修理观。没有前面的事修,你就关起门来拿一个空道理坐在那边想,是想不出来的。只有通过事修,我们才能够慢慢进入到理观——这是事和理的关系。事修的部分需要种种的资粮条件具足,才有办法让我们自己的身心得到安稳。身心安稳以后,你同周围的环境、师法友的缘分就越来越好。在一个道场,久住就有缘,久住就有道。

修行绝对要靠功夫,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去历练。所有的一切,全部靠心的力量,不是靠身体的力量。心的力量能够影响、带动、承担一切。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要行菩萨道,要有慈悲心,慈悲心就是广大包容心。只有包容,你慢慢才能影响、改变、帮助别人。菩萨就是帮助别人、成就别人,然后来成就自己。菩萨也是无有形相的,不一定说要怎么做,或者说一定要那么做。外在的相是可以不断改变的,但是我们真实的发心是不能动摇的。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对自己的生命的把握,必须非常清楚。

所以我们学佛法要把这些根本的东西掌握住:信心、三宝,然后是自己的这些我执、法执,必须要认识得很清楚。认识不清楚,就会成为自己的障碍,障碍自己,也障碍别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心不在内、不在外」是什么含义

当我们谈到心的实相,世尊曾经说:心不在内、不在外。...

一个人太顺利,未必是好事情

一个菩萨的心,跟大家劝勉一句话:我们的心不能太脆弱...

心清净了,任何地方都能清净

现在很多都市人,因为由于生活紧张的关系,非常的烦躁...

拓开心量

能够包容别人,别人就能包容我;能够帮助别人,别人就...

心中的石头

雪斋禅师去拜访藏门禅师。要告辞时,藏门送他到门外。...

没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以我观物,万...

【推荐】不要被第二支毒箭所伤

昨晚正在给家里的花花草草重新安置一个小家,只听得客...

【推荐】云何降伏其心

那么当我们的心从一个攀缘的心,慢慢的回归到不生不灭...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平常起烦恼忘了佛号,临终也自然会忘了

我们刚开始建立佛号时,是在没有烦恼时建立佛号,你不...

忏悔的必要性——因缘果报有三大理论

我们看甲二的忏悔方法。前面讲到忏悔的善根,这个是灭...

佛教是如何看待风水的

据近代学者考证,历史上对风水最早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

矜哀三界,出兴于世

下兜率而降神,住世八十其年,令九界众生,彻见本来真...

【佛教词典】一百一十善知识

指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值一百一十城所遇之一百一十位善...

【佛教词典】恶行

(术语)不善之行也。俱舍论十六曰:一切不善身语意业...

【佛学漫画】是何因缘,一家八口,相继出家,同往净土

是何因缘,一家八口,相继出家,同往净土...

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

当今社会里,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否则就...

念佛怎样摄住意根

这个意根,我们从小到大可能都没有把它认真地对待过,...

梦中仙人指路 临终正念往生

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他是一个食品公司的工...

早晚课要怎么做才能更有效果

在家做定课的你,也许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坚持。在家如...

遇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该怎么办

你在遇到紧急情况,如果是你自己的话,先调整心态,再...

圣严法师:调整观念让苦变为乐

苦与乐,往往不是来自于物质条件的富不富足,也不一定...

一念善即佛,一念恶即魔

《六祖坛经》云: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前念迷即凡夫...

七种美德让你成为魅力女人

作为一个女人,谁不想自己是个有魅力而又阳光的呢,但...

观身罪重故,不敢不生净土

经典云:犯一个突吉罗小罪,如四天王的寿命五百岁的时...

佛法只要你肯学,都有你要学的东西

作为一个空中的云,作为一个空中的雨水,它是平等的。...

惟贤长老《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

关于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我觉得包括个人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