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通过茶去领悟禅的义理

2015/11/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通过茶去领悟禅的义理

禅和茶在佛教当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喝茶讲禅,茶道又与禅相结合,所谓禅茶一味,就是要通过茶去领悟禅的定义。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唐代《国史补》记载,福州“方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岳州“悒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均出产于寺庙。僧人对茶的需要从客观上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为茶道提供了物质基础。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

释迦牟尼佛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人生有多少苦呢?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

其三曰“凡”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此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

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

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最妙: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愿大家都作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寒门佛子成就六祖慧能祖师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入禅之门第五讲:无门关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叫无门关。我想进入这个关、禅的关...

简单的禅修方法

许多慢性病,都是由于生活压力和精神紧张所引起,透过...

净土道场是否可以不提「禅」字

问: 净土道场是否可以不提禅字?学人在永宁寺听说压根...

参禅人,无长远心

参禅人,无长远心。这一句话,粗不尽会。细向自己胸中...

瓦砾与无上法

苏东坡有一次过济南龙山镇,那里的监税官宋宝国拿出一...

反观深究心佛一如

静坐时,当反观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执持名号跟禅是有密切关联的。经典当中有句话:若人但...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不要折损孩子的福

今人多无知,不孝父母,不敬长辈,唯独溺爱子孙。从小...

不要以为有了这张纸,你就有资本了

今天下午,几个老沙弥、沙弥尼,来求戒。都六七十岁了...

把八识成四智菩提

大般涅槃当中,到底它是产生了一个多大的作用,所谓的...

佛弟子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在《法华经》里面佛陀告诉我们,释迦佛以一大事因缘出...

【佛教词典】随类应同

谓佛菩萨应众生根机、能力之不同,随类施以适切之教化...

【佛教词典】比丘大小相敬法制敬本意

子题:尊者、慧命 行事钞·僧像致敬篇:“毗尼母云,吾...

不可甘心苦趣束手死门

遂使垂手徒勤,倚门空望。上孤佛化,下负己灵。今生以...

【佛学漫画】念安般

念安般是诸佛的入道初门,其中不光有简单的观呼吸,如...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十方诸佛是在果地上圆满了菩提心,我们业力凡夫是在烦...

另类的放生人

以前我去买小鱼小鸟,总是对卖主不屑一顾,有一种高傲...

弘一大师《授三皈依大意》

授三皈依大意 第一章 三皈之略义 三皈者,皈依于佛法...

祭祀祖先应该用素食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习行既久,不知其非,反以为...

放下自作多情所捏造的妄想

佛印禅师有一天跟苏东坡在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个少妇走...

白昼举烛

古时候有一位梵志,通达多种经典,很有学识,是位颇具...

回光返照是观照什么

我们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就是我们讲的称性起修,...

会观照的人,还怕人生会不圆满吗

佛教有一个修行的法门,名为观照。凡今日社会人士,不...

用钱修佛像还是用钱来帮助穷人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有人用比较大的钱做佛像建寺院,很...

专修净业,自得心开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