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妙莲老和尚  2016/01/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世间人为了传宗接代,夫妇之道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以佛法来讲,无边的大苦都是因为有夫妇之事,才有这个苦。所以,真佛法不但讲夫妇之邪淫不可有,连夫妇之正淫也要断,这就是出家人不结婚的道理。其实情欲是生死之根,所以佛陀对断淫这个法说得最透彻。诸位是受五戒,才初发心学佛嘛!所以讲到淫戒,只告诉诸位不要邪淫,正淫就好了;但是学佛法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了生死。无边的大苦都是因为有生,有生必有死,我们要如何解脱呢?这就要受戒、持戒。现在大家来受戒,就是为了要求解脱。要解脱就须断淫欲,断淫欲梵行才能修成;染净二行必不能同时生存。有了染行就坏了净行,必要有清净梵行方能了生死啊!

受戒,受什么戒才真正能一生就解脱呢?这就是佛陀所教我们的真实之法──要离情爱、奉持沙门戒法。要知道,生死从哪里来?六道众生都在生死轮回之中,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从妈妈的肚子来。不错!是从妈妈的肚子来,但为什么人会到妈妈肚子呢?因为有情欲,颠倒想。一有了颠倒想,霎时昏蒙就迳直投胎了。

什么是颠倒想呢?颠倒想就是欲念。人就是从动淫念而来,也就是中阴身来投胎时有此欲念。因为有情有爱,有情才有爱嘛!爱就是苦的根源,一切的苦皆从爱欲而来。有爱就造“生”因,有生必有“死”,生而不死不可能。生死是个大苦趣啊!你想断绝苦,就要斩情绝爱,千万不可有颠倒想。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才不灭,不生不灭才是本性真如清净之法。那决定要断淫欲,断淫欲才是出世之道。你能离欲,连你没有欲念、不贪爱,就不会受胎的。出家人为什么不结婚?就是要修梵行。为什么要修梵行?就是为了离这生死根缘。贪欲是根,淫行是缘;贪欲之因得遇淫行之缘,因缘相会就有生死;贪欲之因得不到淫行之缘,因缘不合,怎么会有生死呢?你怕生死苦吗?那你就不要有邪因邪缘啊!

因此,五戒守得好,夫妇之外没有其他不道德的行为,培养这清净之因,就有善根进一步受八关斋戒;八关斋戒第三条是不淫,不但不邪淫,连夫妇的正淫也断。这就像维摩诘居士:“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戒法;示有妻子,常修梵行。”梵行是印度话,“梵”是清净的意义;虽是夫妇不行夫妇事,同出家人一样,在污泥而不染,这就是不淫。断邪淫不堕三恶道,断正淫才能够了生死。这才是佛法真正之道,明白了吗?

梵行的功行怎样呢?也是有生!什么生?莲花化生,莲花化生都是清净之体啊!不要以为:“如果大家都出家,没有了夫妇,世间人不是绝种了吗?”哪是这种下劣的观念?不结婚,世间人的苦恼就尽了;修梵行,将来这一切世间人就莲花化生,这里就是佛国,最极清净的嘛!不要把因果弄颠倒了。

照佛法来讲,不结婚,保持童贞的男女,就算没有闻佛法,将来还是升天──升色界的梵天。梵天没有男女之欲,有男女之欲还是在欲界天。梵天的众生都是清净之体,没有夫妇之欲;当然三界都是不究竟的,所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修行一定要出离三界,如果守五戒不邪淫,只可保持不失人身,一定要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妙莲老和尚文章列表

为何会有「鱼鸟龟蛇」这类卵生众生

卵是因想生,就是说这个众生过去生当中接触六尘,他的...

遇安禅师的生死自在

温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师,天台德韶国师之法嗣,福州人...

顺生死流的十种心

刚才有个道友问我:如何能够保持着我们这个菩提心不退...

浊乱恶世成就易往却非易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

让你的生死业缘干干净净

一个清净的比丘跟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在乡间的小路走的...

修行人要开始忘掉过去

我们今生有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是怎么来的呢? 从过...

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

玄奘大师的生死观

子午岭沿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之间的边际徐徐东进,南折...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中峰大师禅诗百首欣赏

01 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 当念只因情未撇...

十善业道之法,也是成佛之法

从大乘佛教的业果学说来看,对业果最重要的认识在于:...

修行最怕就是还没有上路

我们现在有两个问题要注意: 第一个先检查自己的行蕴,...

金刚经的40句名言

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

【佛教词典】尊像

指诸尊之像,亦即佛、菩萨、明王、诸天、护法神等之像...

【佛教词典】三学次第

【三学次第】 p0194 瑜伽二十八卷二页云:问:何缘三学...

星云大师:交友七法

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真正的好朋友应该是患难与共,也...

佛经中关于观音菩萨身世的记述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圣众体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萨。关于观音...

大安法师:无上道心怎么发

善导大师在《四帖疏》里面,对这段经文,给我们开示了...

何等众生具备往生净土的资格

问曰:天亲菩萨回向章中,言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心净则国土净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

一口气不来,便向驴胎马腹胡钻乱撞

诸仁者,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不知所从来,死不知所...

与佛相应的心没有了

有一位朱慈目居士是对净土法门非常有修持的信徒,一天...

把握当下,珍视生命

上海市外滩于新年之际发生的踩踏事件震惊了全国,36条...

生命入胎疑

男女未会以前,从无产乳之事。一经配合,便有子女。试...

为何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问: 为什么说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不可四尽(法演四戒)

宋朝有一位禅师,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禅师。他当年在...

修十大愿王为何能往生极乐世界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