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纯想即飞,纯情即坠

大安法师  2020/02/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纯想即飞,纯情即坠

故首楞严经云,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净土生无生论》

这段经文是出自《首楞严经》第八卷。阿难尊者问地狱的情形,像善星比丘、宝莲香比丘尼、琉璃王等都堕到了地狱,那地狱是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

佛回答的这段描述生命现象的经文很长,讲得非常透彻。这里引用一下原文:“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

“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以上为内分,均为黑业,黑业下沉。

“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盼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以上为外分,均为白业,白业上升。

由上可知,内分是由于情爱造作的恶业;外分是其心渴仰、思想善业的一种情形。这是情和想的关系。

在十法界里,到哪一道去,跟情和想的比例有关系。

如果都是纯想的善业,就会超升;如果是纯情的贪爱恶业,就会下坠;九情一想,就是在阿鼻地狱了;如果是纯想无情,就会生到佛国。

众生在“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我们来理解一下这句话。

“暖触”是第八识的表征之一。第八识表明生命的症状,叫命根,有呼吸,有暖气,是生命是否存在的重要因素。第八识一离开,身体就没有暖触了,冰冷了,没有呼吸了。

第八识在生命的生死当中,投胎的时候是最先来,死亡的时候是最后走。人临要死亡的时候,一般是前六识就先比较昏迷了,失去功能作用了,所以看到家亲眷属也不认得了,但是他还有第七识、第八识。

这时候要注意,只要第八识还在,哪怕处在昏迷状态,他的闻性还存在,感知系统还存在。虽然他不能说话,睁不开眼睛,但这时候要对他开示。为什么临命终时跟他讲临终开示很重要?他听得清楚,他明白。

一个人在即将舍第八识的时候,一生的善恶业就会顿然现前。阿赖耶识之所以叫业识,就是因为它藏着善恶业的种子,当第六意识不产生作用的时候,这些善恶业的种子就会顿然出现。

为什么善业多(情少想多或纯想无情)的人死亡之时就比较从容,面带微笑呢?他看到的都是好的境界——天宫的境界,佛国的境界,当然就非常地愉悦。

这时候,“纯想即飞”。就是他的善业,想的成分是纯想,他就会向上飞,必定会生到天上去。

造恶业多(情多想少或纯情无想)的人,临死之时看到都是很不好的境界,刀山剑树地狱境界。他还颠倒地认为刀山剑树是美好的园林。所以人临命终时是“一生善恶,俱时顿现”。

如果“纯想即飞”之人心中,平时还能够修行,这叫“兼福兼慧”。如果具体到净土法门,就是修净业三福,这叫修福,有福德;同时他有慧,能信愿称名(念阿弥陀佛名号为最高的智慧),并且还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愿,那这个愿就会引导心王(阿赖耶识)前往极乐世界的。

就像《普贤菩萨行愿品》中说到,一个修普贤十大愿王的人临命终时,什么权势、家产、眷属,一切都会舍去,唯此愿王不相舍离。愿不相舍离,就会引导这个神识去西方极乐世界。

有福慧和净愿,自然心开,就能见十方的佛国,这叫“随愿往生”。

如果不是专修净土的,他可能随着他的好乐生到相应的佛国;对于专修净土法门的人来说,他平时就是每天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时候显现的就是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自然阿弥陀佛会兑现十九愿的愿力——勤修我皆接引愿,前来接引。

这个人就会见西方三圣前来接引的情形。接引情形跟他念佛功夫有关。上品上生的接引场面非常地宏大,有阿弥陀佛来,有一千尊化佛,有观音、势至,一个持莲华台,一个持甘露瓶。

其实按《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来讲,是观音、势至共同托着莲台来的,以后我们可能给观音、势至又各自分了一下工——“观音甘露洒吾头,势至金台托我足”。

一切法由心想生,我们给两位菩萨分了个工,这两位菩萨也恒顺众生——观音菩萨拿甘露瓶,大势至菩萨拿着莲台前来接引。

业障重的众生虽然有信愿,但是造业很多,所以临命终时,他可能看不到佛,可能只是见到莲华。所以下品中生、下品下生都见不到佛,他会见到莲华,那朵莲华很重要,是他的托质之所。

他的神识到了莲台里面就好办了,虽然见不到佛,佛也就在当下,这就随佛往生。

这桩事情确实是很奇特的。世间人对这个事情是不会相信的,甚至听都听不到的。他认为人死了不就像灯灭了吗?哪有什么他方净土?哪有什么极乐世界?但是在很多的净业行人临命终时,会呈现出这一幕。

所以《净土圣贤录》中记载,很多往生者临命终时,都是含笑往生的。并且他常常会说句话——“佛来了”,说完这句话就走了。佛来了,意味着什么?真有这回事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智者大师: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天台智者大师 说 宋四明沙门知礼...

波尔尼仙人的故事

佛陀涅槃后的五百年,有位阿罗汉从迦湿弥罗国,来到犍...

出离心不切,佛号提不起来怎么办

问: 惭愧弟子学佛好几年了,一直持诵《无量寿经》,可...

每天一万声佛号是净业行人的底线要求

每天念一万声佛号是对我们净业行人的底线要求。虽然有...

用什么简单方法处理24小时的妄想

问: 平常我念佛可能只有两个小时,我不可能一直念佛...

念佛如何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於口者。然回向祗...

修念佛法门有两种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说,修念佛法门有两种:一者...

《观无量寿佛经》第六观:总观想

【经文】 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贤母才能培养贤善的子女

印祖在一生教化众生的过程中,尤其注重教化女人。治国...

回向和不回向有什么差别

问: 回向和不回向有什么差别? 大安法师答: 回向和...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简析

普贤大士之德集中就体现在他的十大愿王。在《普贤行愿...

信愿称名,乃是第一无上遣魔之妙法

序文 七、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

【佛教词典】二天三仙

(名数)中论列二天。百论列二天三仙。合之则为二天三...

【佛教词典】三论四释

(名数)二谛义中曰:一随名释,二就因缘释,三显道释...

忏云法师《四念处的观法》

天台宗藏教的析空观,用四念处、五停心析空。把物质分...

【推荐】印光大师对老年人的劝诫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一切法念念不住,心心生灭

诸法无常,无常的意义就是生灭法。变化无常,不是常义...

超越轮回导归净土的路

是以欲透尘劳,须知要径。将施妙药,先候病源。若细意...

若修念佛,则实为稳当之极

原文: 汝之性情,每好作无谓之话说。汝家不充裕,兼有...

大安法师:什么叫发邪心

什么叫邪?发邪心,立邪愿的相状:世有行人,一向修行...

圣严法师《为什么贪心》

只要是贪,都是不好的心态,不会因你所贪着的东西种类...

莲池大师《七笔勾》浅析

一、五色封章一笔勾 【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

白隐禅师的「只手之声」

有一位沙弥南利,每天看着师兄们早晚都到禅堂里参禅,...

我在职场的戒烟戒酒经验

在职场中坚持学佛,还要如法持戒,这确实很不容易。但...

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

事必躬亲成就不了大事

问: 领导是门艺术。如果弟子做事不积极,让他做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