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

印光大师  2014/07/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故儒之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佛之戒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也。

奈何世俗凡情,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每见出家释子,辄随己臆见,肆其谤讟,谓为不孝父母,与荡子逆徒无异。

不知世法重孝,出世间法亦无不重孝。

盖世之所谓孝者,有迹可循者也。释氏之所谓孝者,略于迹而专致力于本也。

有迹可循者,显而易见。专致力于本者,晦而难明。

何以言之?

儒者服劳奉养,以安其亲,孝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其亲,大孝也。推极而论,举凡五常百行,无非孝道发挥。故礼之《祭义》云: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故曰:孝悌之道,通于神明,光于四海也。论孝至此,可谓至矣尽矣,无以复加矣!然其为孝,皆显乎耳目之间,人所易见。

惟我释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多生之父母,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仅于父母生前而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使其永出苦轮常住正觉。故曰释氏之孝,晦而难明者也。

虽然,儒之孝以奉养父母为先者也。若释氏辞亲出家,岂竟不顾父母之养乎?

夫佛制:出家必禀父母;若有兄弟子侄可托,乃得禀请于亲,亲允方可出家,否则不许剃落。其有出家之后,兄弟或故,亲无倚托,亦得减其衣钵之资以奉二亲,所以长芦有养母之芳踪(宋长芦宗赜禅师,襄阳人,少孤,母陈氏鞠养于舅家,及长,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出家,深明宗要,后住长芦寺,迎母于方丈东室,劝令念佛求生净土,历七年,其母念佛而逝,事见《净土圣贤录》),道丕有葬父之异迹(道丕,唐宗室,长安人,生始周岁,父殁王事,七岁出家,年十九,世乱谷贵,负母入华山,自辟谷,乞食奉母,次年往霍山战场,收聚白骨,虔诵经咒,祈得父骨,数日父骨从骨聚中跃出,直诣丕前,乃掩余骨,负其父骨而归葬焉,事见《宋高僧传》)。

故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至诚为亲回向,令其永出五浊、长辞六趣、忍证无生、地登不退。尽来际以度脱众生,令自他以共成觉道,如是乃为不与世共之大孝也。

推极而论,举凡六度万行,无非孝道扩充。故《梵网戒经》一一皆言应生慈悲心、孝顺心。又云:若佛子以慈悲心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是杀我父母。因兹凡所修持,皆悉普为法界众生而回向之,则其虑尽未来际,其孝遍诸有情。

若以世孝互相校量,则在迹不无欠缺,约本大有余裕矣。

惜乎不见此理者,不谓之为妄诞,便谓之为渺茫。岂知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佛眼圆见,若视诸掌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孝行得善报的几则故事

《孟子 梁惠王上》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蕅益大师劝母念佛

蕅益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莲池、蕅益)之...

以肉来行孝乃无知之人之作为

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何可谓不遵父吃肉...

佛陀教父亲修行什么法门来报父恩

从人之常情来讲,儿子做裁缝,一定要做几件最好的衣服...

孝亦有道,方为孝道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经常听孔子讲孝,就暗暗下定决心,...

大孝中的大孝

佛世,大目犍连事母至孝。母死出家,精进行道,得六神...

爱的细节

年底的时候,是游子归家的时候,更是父母期盼的时候。...

为什么修行人要精勤修习孝养父母之道

母亲具备了十种德行 一名为大地于母胎中,为子女所依托...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了生脱死,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

欲皈依佛法,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

印光大师开示养生之道

印祖推崇面食,对豆子、豆油也特别提倡。并提出,保养...

在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

原文: 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

试思还时之苦,当不能下咽矣

汝年已六十五,戒受过两次,尚未吃素。是只知肉之味美...

【佛教词典】不如理谢戒

【不如理谢戒】 p0330 瑜伽四十一卷十页云:若诸菩萨、...

【佛教词典】受持

(术语)受者领受,持者忆持。以信力故受,以念力故持...

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到清净心才能往生

问: 请问法师,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佛念到清净心才能...

佛陀为何主动宣说净土法门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

【推荐】诵经如何达到最佳状态

我们说读诵一部经典,要恭敬受持、法加持受持、随闻入...

普贤十忍

在《华严经、十忍品》里,普贤为菩萨摩诃萨提出十忍,...

潇洒人生,坦然面对死亡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切宗教、哲学、文学、...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法喜

什么是禅?禅是一种良好的状态,禅翻译成中文为正思维...

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每次梦醒,在凌晨三点半到四点醒来的时候,都会听到远...

大安法师:万法唯心

这个鸠摩罗什大师七岁,他看到佛钵就很高兴啊,他就过...

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

我们在生活修行中会遇到种种障缘和阻挠,十件事中不如...

星云大师《忍耐就是力量》

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毁谤、...

及时行孝

单位组织了一次旅游。快到海边时,我们见到了这样一对...

两只流浪狗的遭遇

一只流浪狗因为偷吃了一户人家厨房里的食物,所以被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