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淡泊人生,需要我们精进不怠

2016/0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淡泊人生,需要我们精进不怠

“淡泊”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的解释是:“不追求名利”,如:淡泊名利、淡泊明志等。《东观汉记·郑钧传》载曰:“好黄老,淡泊无欲,清静自守。”这就是道家的一种处世态度:淡泊无欲,清静无为。宋代诗人秦观在《送蔡子明襄用蔡子俊韵》中写道:“故人淡泊处天性,鹪鹩巢林一枝足。”这同样是说,淡泊是一种知足、不逐名利的心态,其实古往今来的先贤哲人们,无一不以“淡泊”二字为座右铭。淡泊人生,方能不忘初心,有始有终。

淡泊人生,需要我们少欲知足。少欲知足在佛经中多有论述,是佛祖希望信众们持有的一种生活态度。对于自己尚未得到之物不贪求,谓之少欲;对于已得之事法,即使少得亦觉满足,谓之知足。《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经中是说,多欲多苦恼,知足才能富乐。唯有少欲知足,我们才能不为名闻利养所累,才能不为权势利禄所羁绊,才能真正淡泊人生,福乐相伴。

淡泊人生,需要我们勤修福慧。诸葛亮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人生,需要我们明志、达远,放下身心的束缚与障碍,追求自由与洒脱。这就需要我们勤修福慧,培植自己的福报,长养自己的慧命。一个有福报的人,是需要广结善缘才能去成就的;一个有智慧的人,是需要面对很多困苦和挫折才能成就的。我们想勤修福慧,就不必患得患失,只需要勇敢地去面对,去承担,去付出,去创造,就能在人生中找到真正的乐趣。“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当我们福慧具足,就会活得轻松、自在、洒脱,也就达到了淡泊人生之境。

淡泊人生,需要我们精进不怠。佛陀曾说:“诸事无常,精进不怠。”即是说,我们的人生如同光怪陆离大千世界,倏然多变,生老病死等人生“八苦”一直在我们身边。如何才能淡泊这复杂多变、无常的人生呢?那就需要我们精进不怠。精进不怠就是要求我们发出离心,发勇猛心,不忘初心,誓不退转。《了凡四训》中讲到“天下聪明俊秀不少”,聪明的人太多了,为什么不能成就自己呢?“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就是大部分人常常陷入因循苟且之中,容易懈怠散乱,被无常多变的人生所困顿、桎梏,而耽误了自己,所以,我们要时刻找个心念,精进不懈,时时观照自心,修正身心,才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失初心,淡泊人生。

淡泊人生,需要我们心无旁骛。何谓心无旁骛?即是说,心中没有太多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常言道:“一心不可二用。”我们若想做成一件事,就不能有二心,就不能分心。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只要我们能集中精力地去做一件事情,就能获得圆满。实际上,我们心很容易散乱,思想很容易散漫,以致我们很难去关注一件事情,很难去成就一件事情。唯有物我两忘,心无旁骛,才能专心致志,集中心念和思维去完成任务;唯有心无旁骛,心系一念,才能摒弃身心之外的一切烦恼,破除妄念与执着,达到淡泊人生之境。因此说,淡泊人生,需要我们心无旁骛,去克服人生中的种种困惑、疑虑等等。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淡泊人生,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处世态度,是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豁达情怀,是一种“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的怡然之境。只要我们能少欲知足、勤修福慧、精进不怠、心无旁骛,就能达到物我两忘,淡泊人生之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去自如。淡泊人生,人生淡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圣保罗国际影业公司计划筹拍一部情感电影《中央车站》...

慎选人生方向

世间有许多微妙的事,譬如心境,有时一点点起心动念,...

人生可以看做三层楼

我常常凝视着丰子恺先生的像,猜想着他那颗博大而善良...

证严法师:心不争,自圆满

修行学佛前应先学做人,能把自己的心照顾好,再去照顾...

人生中需要放下的八样东西

1、放下压力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心灵的...

放弃主宰,因为一点好处都没有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妇人,跑到河边准备要跳河自杀。正...

待人要退一步,爱人要宽一寸

学佛,一定要学得心在宁静中。能够如此,则普天之下的...

无所事事绝对不是自在

常常听到人们说被工作和日常的琐事困住,没有过上自己...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把心念进去了吗

有朋友问,修行只要念经就可以了,另外多参加法会多去...

念佛没有巧路,靠的是老实念佛

我们皈依三宝了以后,不管是出家僧人,还是在家居士,...

怕冷可多吃四类食物

一、根茎类: 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人怕冷与机体无机盐...

净界法师:闻法仪轨

(第一讲) 监院法师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

【佛教词典】点化

指示教化、教导之意。碧岩录第六十则(大四八·一九二...

【佛教词典】大胜金刚

总摄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之菩萨。此尊一身兼具三十七尊...

慧律法师《安住心性》

佛法最重视悟,不悟的人就像经典所讲的煮沙成饭,那么...

吃粥有十种好处

粥有十利,这十种好处是: 一、资色,吃粥有益于身体...

在家人可以讲经说法吗

问: 请问师父,在家人可以讲经说法吗? 大安法师答:...

念地藏菩萨圣号,临终随愿往生佛国净土

随你愿生哪个净佛国土都可以 念我名号(地藏名号)这个...

过多的欲望使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

世间的人或者为物所累,追求物质,追求事业的广大;或...

极乐世界的池水庄严

我们看最后一段,庄严的第三段,池水庄严。 戊一、总标...

莲池大师的自规自警

提起莲池大师,大概在佛门弟子中没有几个不知道他的鼎...

饮酒有三十六大危害

目前吸烟、酗酒或吸毒现象日趋严重,有害我们的智力,...

念珠有哪些意义

佛教中的念珠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粒,于称名念佛或...

赵州禅师和赵州禅

今天给各位讲讲我们本寺的赵州和尚和赵州禅。赵州禅的...

扮新娘

三十多年前,在我办的佛学院里,有一个比丘尼,四方脸...

临命终时你如何走出来,这个很关键

同样的烦恼、业障,表现在内心有大乘善根的人,它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