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常见佛教名词释疑

学诚法师  2016/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常见佛教名词释疑

网友:法师您好,“佛法僧”中的僧具体指什么?仅代表出家人嘛?感恩。

学诚法师:僧为梵语,意译为和合众,即僧团,一般四人以上方可称为僧。传统佛教中,指受过比丘戒、比丘尼戒的出家男女团体而言,现在也包含了沙弥、沙弥尼。广义而言,僧伽包含在家众之佛教教团全体。

网友:请问什么是“无明”?

学诚法师:无明是“痴”的别称,指不通达真理,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状态。泛指无智、愚昧,特指不解佛教道理之世俗认识。

网友:法师,何为智慧?

学诚法师:智慧是一种抉择的能力,抉择自己的行为和苦乐。

网友:法师你好!为什么说佛也叫二足尊呢?那“行足”和“明足”是什么意思呢?麻烦法师开示,感恩法师!

学诚法师:二足尊,指于人中最尊最贵者,又以二足譬福、慧,佛圆满福慧,故称二足尊。明行足,明,即无上正等正觉;行足,即戒、定、慧等,佛依戒、定、慧而得无上正等正觉,故称明行足。

网友:师父,弟子第一次听说“恶取空”,请问是什么意思?

学诚法师:恶取空,是对空性的谬解、执着,认为一切皆空无所有,便否定因果。此是极大邪见,弘一大师曾说:“经云:‘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因起有见者,著有而修善业,犹报在人天。若着空见者,拨无因果则直趣泥犁。”

网友:顶礼师父!请教师父,攀缘和随缘,在处理具体事情,做选择时有些分不清,有些困难需要特别努力心里会烦恼是在攀缘吗?您认为有判断标准吗?

学诚法师:随缘与攀缘最根本的区别是:是注重因地的努力还是果相的呈现。

网友:阿弥陀佛。请问师父,有相修和无相修的区别是什么?

学诚法师:一者立,一者破。有相修通过建立种种法相,来破除我们对世间虚妄颠倒的认识;无相修通过扫荡一切,来破除我们对一切相的执着。二者有次第之别,若修行人违越次第,尚无基础便直趋无相,由于内心烦恼坚固、无明深重之故,不但不能真正破除执着,反而容易坚固颠倒妄想。

网友:请问愿力是愿景带来的力量的意思吗?我最近时常诵读金刚经,感觉心里能舒服许多!谢谢您!

学诚法师:愿力,是由理想、志愿而激发出的内心力量。一个人的愿力越坚强,战胜困难的力量就越大。

网友:法师,执着即生烦恼,有些事必须要坚持下去,但执着和坚持有什么分别呢?

学诚法师:执着与坚持是两件事。该做的事情、该承担的责任,都应该毫不犹豫的坚持;坚持的同时,心却不能粘在事情上,否则便成为了执着。譬如走路,步步行,步步舍,不舍前一步,就不能迈开后一步,便是既坚持又不执着的好例子。执着便如同泥地行走,粘滞沉重、拖泥带水。

网友:我想今生最好、来生最好,是贪念吗?

学诚法师:人人都有欲望,欲望即是希望,没有希望,生活就失去了动力。佛法不教人“绝欲”,而是控制欲望、净化欲望。对于五欲的爱染是贪念,应当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少欲知足,身心才能泰然安乐;对善法的追求要永不知足,愿力无限,生命提升、利益他人的动力才源源不断。

网友:如何正确理解恒顺众生?菩萨讲恒顺众生,可众生却陷在贪嗔痴中,岂不是恒顺了五欲六尘?

学诚法师:恒顺众生,就如同医生根据病人的状况开药一样,各人体质、病症不同,所开的药方也随之不同。与他人相处时,用适合众生根器的方法来度化众生,采用种种善巧方便,最终将其引入佛道。例如对中国人说中文,对美国人说英文。

网友:弟子对“恒顺众生”有所困惑,弟子以为对外界的感知都是内心世界的反映,所以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在其世界里,其判断认知都是对的。哪怕在其他人的世界中多么的愚蠢、错误。菩萨恒顺众生,是怕众生生嗔恨心吧?所以暂时的任其错下去,待以后有机会再教化?

学诚法师:恒顺众生,是佛菩萨心怀慈悲,为了利益众生,以智慧观照众生的根器及缘起,而选择适合他的方法教导,并非随顺众生的烦恼、错误。

网友:法身遍一切处,但法身为什么不出现在垢中,垢难道在一切处之外吗?

学诚法师:譬如阳光遍照大地,并无分别障碍,然而盲人却不能看见太阳。

网友:请问“无一物”该如何解释,是否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呢?

学诚法师: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达到智慧与慈悲的圆满。因为智慧,所以没有烦恼;因为慈悲,所以有永远付出的动力。

网友:弟子有时见身边刚入门的同修在佛法上有疑问,便尽己所能的给予帮助。但有些同修说这样不好,度人之前先度己,否则会耽误自己的修行。祈请法师开示,这种所谓的度人之前先度己,会不会与慈悲心相冲突?

学诚法师:“度人先度己”是修心原则,时时返观自心,念念不忘宗旨,只有先调伏了自己的烦恼才能去帮助他人;“度己先度人”是行事原则,学佛之人要学习佛菩萨,放下自我,广行大悲,在利他中才能圆满自己的福慧资粮。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各有针对,不能颠倒理解,否则前者成为自私的借口,后者成为法镜外照的理由,则走到了佛法的反面。

网友:佛度有缘人是什么意思?

学诚法师:佛度有缘人,是对众生而言的,众生与佛的因缘有深有浅;而不是对佛而言的,佛对众生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犹如阳光普照大地,毫无分别,但高山和平原能够接受到阳光照射,有些阴暗的山谷则终年不见阳光。但众生与佛的因缘是可以改变的,就靠自己的发心来改变。

网友:怎么解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学诚法师:“菩提本无树”,谓诸法唯心;“明镜亦非台”,指心幻无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诸法缘生,空无自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阿弥陀佛为什么不示现,让大家生起信心呢

问: 我学净土法门,也念佛。我觉得如果阿弥陀佛能经常...

把自己的家庭顾好,不就可以了吗

问: 人活着,只要把自己的家庭照顾好,不就可以了吗...

学佛可以不求生极乐世界吗

我们经常说我们的业障重,其实我们的业障还不重,原因...

梦参老和尚:如何诵经

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

从身安道隆的角度,一定要断除这五种辛菜

那么这一段佛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生命的变化跟...

怎样知道哪笔钱是自己的福报所感

一信徒问师:师父,我学佛也在做生意,请问师父,怎么...

如何正确看待「烧高香」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佛教有「夫妻相克」的说法吗

古代民间女子若是婚姻不好,尤其是夫死再嫁、寡居等,...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念佛就等于修净土法门吗

问: 念佛就等于修净土法门吗? 净界法师答: 我前一阵...

净土法门发愿的重要性

发愿有什么重要性呢? 净土宗讲信愿时再再强调发愿的重...

做人请牢记十个字

第一个字:清。 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不要,不要授人以把...

发财重要还是修学圣道重要呢

问: 现代人生活忙碌,有时觉得想要修持佛法,心有余而...

【佛教词典】无学位

无学者,言学道圆满,更无修学也。无学位者,谓断至第...

【佛教词典】阿罗婆伽林

(地名)林名。译曰不诸林。翻梵语九曰:阿罗婆伽,应...

信仰不是寻找奇迹 不要过分感性狂热

玉琳国师曾经有过这么一段话:作为大德善知识,为众生...

昌臻法师《正助双修与理事双修》

这一期念佛七明天就圆满了。为了便于大家讨论,今天提...

药王菩萨发愿除灭众生痛苦

像法时期,古印度有这么一对兄弟,哥哥叫星宿光,弟弟...

唯了生脱死才是生命里的大事

活一百岁跟你活七十岁又有什么差别呢?你财富的多少,...

【推荐】如何对治贪财与贪色

无贪的境界,简单来讲就是一种清净心,内心没有贪烦恼...

不多游化之人有五种功德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们开...

佛教的戒律在当今时代

何谓戒律?戒是有所不为,用来防非止恶:律是有所当为...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罪业越是会现形

傍晚,某某法师与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请示老和尚...

佛教徒对风水地理,该存何种态度

身为佛教徒,对祸福吉凶,要抱著何著心态来正见它?对...

心理素质不好,顺境也会产生障碍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三辈往生中上辈者要舍家弃欲而做...

从「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来深信佛力

从理上相信,这就是要相信三种力量。《般舟三昧经》跋...

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

有些人是事业型的,有些人绝对不是事业型的,不要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