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人和时代是怎样的关系?这其中存在矛盾吗?时代的束缚是否是个人无法解脱的根源?
希阿荣博堪布答:我想这个问题用佛教名词来说,主要就是个业与共业的关系,以及人是否能摆脱业的束缚。
并不存在独立、自有的共业,共业只是无数交汇在一起的个业。因缘具足的时候,需要感受相似果报的众生面前会显现共同的果报,表现为一个共同的时空,也就是一个时代和社会。就每个众生而言,在共业的时空里,他们仍然是感受着各自的业因果,所以个体无法解脱的根源在个业,在自己身语意的造作,而不在时代或社会。时代、社会并不是自有的存在,它只是无数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的会合,在个体的身语意业之外,找不到单独存在的时代或社会。
业的力量虽然强大,个体却并不是只能被动承受。承受当然是必须的,自造业自受报,各人循业流转,无可代者,但是在承受已成熟的果报之同时,个体仍然有机会去改变因缘,进而改变未成熟的果报。
身处某个时代,某个社会,对于其中的问题,一味指责或袖手旁观都不会有帮助。要知道,那些问题、那些趋势的形成,每个社会成员都出了一份力的。你带着你的业,你的习气,你的因缘,来到这个时空里,强化着共业的种种特征和力量。
而要改变时代,改造社会,我们需要从自己做起,也只能从自己做起。个业改变了,共业才会改变。如果你希望在一个诚信、祥和的社会中过着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那么你自己先做到诚信、平和、理性,尊重他人。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强大的惯性,身心活动一直是按着某种固定模式在周而复始,细观察下,我们很多的言行、思想乃至心念都会给现在和未来的自他带来伤害。我说的伤害是指会让人经历、感受痛苦。根据佛法,改变这种循环的外力有二:一是反省自己的行为,清醒地认知它们的性质和后果,对于已造成或将造成伤害的行为生起真诚的悔意,并下定决心以后无论如何不再重复同样的错误,这叫忏前戒后。再通过持续的觉察,在平常生活中把这份认识和决心落到实处。另一种外力是根除对自我的执著,证悟空性,现见诸法实相。
我们看到,在不同时代和社会,有识之士们,有着理想和抱负,对社会、对现象有着敏锐观察、深刻思考的人们,他们在寻求个体解脱、共同幸福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并不总是有结果,究其原因,恐怕跟上面讲到的两个方面都有些关系:对自己的思想言行所涉的因果没有真正深入的认识;对自我很执著,坚信我以固有实常的方式存在,我很重要,我的一切都很重要。
个人解脱的根源在于净化个人的身语意业,更进一步说,在于息灭个人内心的贪婪、嗔恨和执念,而不在于外部的环境。寂天菩萨说过,在整个大地铺上地毯是不可能的,然而只要穿上鞋,我们就能免受荆棘砂砾之苦。同样道理,只要内心没有了贪嗔痴,我们就能免受外界的侵扰,从痛苦中解脱。
大乘佛教行者在解决了个体解脱的问题后,再次回到个业与共业的关系这一点上,把特定、有限的时代社会扩大为十方三世,尽法界遍虚空,发愿通过自己的修行,以自己清净的身语意业之力,去帮助所有众生离苦得乐。
每个人的生命都或远或近地是其他人、其他众生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你的苦也是我的苦,你的局限也是我的局限,而我的愿,我的修行,我的清净善业也指向你的安乐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