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禅修中的五种念头

明一法师  2016/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禅修中的五种念头

《禅宗永嘉集》奢摩他颂第四中记载:

复次初修心人。入门之后。须识五念。一故起。二串习。三接续。四别生。五即静。故起念者。谓起心思惟世间五欲。及杂善等事。串习念者。谓无心故忆。忽尔思惟善恶等事。接续念者。谓串习忽起。知心驰散。又不制止。更复续前。思惟不住。别生念者。谓觉知前念是散乱。即生惭愧改悔之心。即静念者。谓初坐时。更不思惟世间善恶。及无记等事。即此作功。故言即静。串习一念初生者。多接续故起二念。懈怠者有别生一念。惭愧者多即静一念。精进者有串习。接续故起别生四念为病。即静一念为药。虽复药病有殊。总束俱名为念。得此五念停息之时。名为一念相应。一念者灵知之自性也。然五念是一念枝条。一念是五念根本。

从这里我们知道第一是故起念,就是我们有心在座上去想一些事情,使得时间好过一些。用意无非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自己就常常教人,如果腿子实在太疼,就在心里面默写《心经》,这样时间就会感觉过去快些。当然用功(数息、参话头、持咒、念佛等等)也是一样,也是给我们一根“救命稻草”,让我们在这根“救命稻草”上缘虑。但是用功是专注的,容易舍掉的,是前人给我们指出的最好用的“救命稻草”。只有达到无念的时候,也就是功夫很深,念而无念的时候才脱离得了这个故起念。

第二是串习念,就是无心而想起的一些事情。它和故起的区别是无心生起的念头。这个念头如果不是用功的那个“救命稻草”就不要理它,一会儿它自己就会消失。我们做功夫也正是利用这个串习念,使得我们的功夫加深变成串习念,把这个“救命稻草”串习到一切时、一切处,最后在功夫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舍去。

第三是接续念,就是自己做不了主的念头,自己控制不住就会去想的念头。一般的念头你不理它,一会儿它自己就会消失,而接续念头则不然,它是因为念头过分强烈而难以消失。但时间长了也一样是会消失的,所以不用害怕,依然可以不理它。我们用功时间长了,功夫也会变成接续念。这时候你想打个妄想都打不起来,遇到这种时候依然是不理它,随它去,久而久之,功夫的念头也就消失了。

第四是别生念,就是觉察到自己这些念头,有意生起一个对治的念头。生起对治的念头,还是念上生念,因为这个时候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虽然是个好事,但是好事不如无事,觉察了便了了。因为我们用功就是一直做到念而无念。

第五个即静念,就是用功深了以后没有任何念头,坐下来一片清净,感觉很宁静,认为自己得到禅定了,听见外面的一切声音反而很讨厌,这就是“即静念”,只是一个静的境界。好像很好,但不究竟。因为“死水不藏龙”,不是真正达到无念的境界,仍属法尘分别影事。这个时候仍然要继续抓住“救命稻草”用功,把功夫延续到动中去,这样才能有机会开悟。

前面所说的五种念头都是我们用功的障碍,也是我们用功的途径。因为用功就是以妄治妄,最后将功夫延续到生活的每时每刻、任何场所。不但是在静中有功夫,在动中也有,在病中还有,在一切时、一切处都有。这样我们在机缘到来的时候就有可能开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禅房的深夜静悄悄

泰国的昧明禅师近日颇受弟子们的非议和斜视值更的僧侣...

时时修正我们的思想

如果土壤中没有种子,就不会有禾苗破土而出,也不会有...

【佛学漫画】惟则禅师

佛窟惟则禅师,宋朝长安人,少年出家后,在浙江天台山...

一切诸相都从心所造,都是虚幻的

「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

一切障不离心,了心的一法

根机利一点的人,用功起来,不算一回事,不假修证,当...

宁可千年不悟,也不能一时住境

现在正是用功的时候,功夫用到什么地方,那只有自己心...

贼不偷穷人家

唐代的只林禅师,得法于荆州永泰寺的灵湍禅师。他得法...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有四类: 第一类现象是痛、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佛是日中一食,过午可以供佛吗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佛是日中一食,所以过午不能供佛。但...

有两种念佛人最老实

念佛的生命,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需要法义的学习作为...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则自然能够放下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

人生不会总倒霉

人皆可圣。你们一再称我是经营之圣,我决不是什么圣,...

【佛教词典】因果

楞严经曰: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

【佛教词典】一经其耳

乃药师十二誓愿中第七愿之语。愿文为(大一四·四五○...

【推荐】生气的时候,默念三句话

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

慈航法师:做一个完全的人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叫做:怎样才叫做一个完全的人?,诸...

如何劝导病人临终正念不失,得生善趣

第三课 瞻视病人甲三、说法敛念 说法敛念 是关于如何...

做人做事,败于10忌,成于10悟

做人做事,败于10忌: 1、自私、自负、自满是故步自封...

慧律法师: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谈到出世,连带就会说到出家。好多人都误以为信仰佛教...

寻找禅心

南天寺无德禅师举行小参时(禅师依学僧的需要,而不定时...

净业行人如何看待转经轮

问: 历史上,汉地傅大士曾造轮藏置于寺院,供众人推...

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当好一个居士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以...

从本来面目来发动佛号,每一句佛号都是不可思议

春秋战国时代,鲁国有一口祖先留下来的古钟,这个钟特...

念佛的真正功德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

乳癌病人的往生故事

有一位是乳癌的病人。她跟先生离婚了,先生也得癌症,...

「南无阿弥陀佛」之声

您听过回声吗?有一种回音壁,弧形的,两端相距有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