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以菩提心摄持,福报很快就会成熟

嘎玛仁波切  2016/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以菩提心摄持,福报很快就会成熟

一、清净心积大福报

富豪们的巨大财富,几乎富可敌国,有人对此会非常惊讶、赞叹,感到非常不可思议。其实,现在世间特别有福报、人们特别羡慕的名人、富商,也不一定是前世造了特别大的福业。如果他有幸遇到特别殊胜的福田,加上自己怀有一颗清净心,如此以小小的福德也会感召巨大的果报。例如,我们以前说过的我乳转轮王,就是过去世曾以七颗豌豆供养佛,而成为统治三十三天以下的转轮王。

如果对于微薄的财富、地位,会感到稀奇罕见,就表示是自己孤陋寡闻,没见过真正富有的人。也表示自己过于贪着现世、不懂因果规律,或只是懂了,却没有真正相信。如果对因果深信不疑,即使看到财富惊人、地位高不可攀、权势不可一世的人,也不会产生羡慕之心。因为自己会知道,这些都是暂时的因缘。而如果真正生起了出离心,也会理解这些世间福报,没有任何稳固性,随时都会因无常而消失,就不会过度执着了。

有些人感到疑惑,为什么自己修行那么多年,却愈修愈执着,甚至因此而怀疑佛法呢?其实,不是因为修行你才执着的,而是因为你没有依照佛陀的指引,没有具德上师的指导,没有如法闻思修行,才会产生矛盾和偏差。如果你愈修虔诚心愈薄弱,这时,不是佛法让你失去虔诚心,而是你执着世俗的得失,执着文字语义上的研究,没有将佛法用到自己的心上。当你的聪明才智用在增加佛学知识上,浸泡在佛学领域一久,佛法对你来说就只是一门学问,而不是修心的妙法了。如此一来,对佛法的信心,会在不知不觉中淡化、流失,到最后,连对上师三宝的虔诚心都会失去。这样偏差的学佛方式,连净化业力的效用都没有,何况是想证悟心的本来面目呢?

藏人常常以包裹酥油的牛皮来比喻这种人,因为牛皮吸入过多的酥油,时间久了之后会变得更硬。一旦我们忘记佛陀的教导,没有随时随地观察自己的身口意,不能以佛法调整约束自己时,很容易变成似乎很懂得佛法理论,实际上却远离佛法的佛油子。

二、以菩提心供养

虽然凡夫的能力很有限,但是心的本体性空,没有任何力量会比心力还大。若能善用心,有限的资粮就能变得无限。累积无漏资粮的方法,虽然有千百万种,但是都离不开菩提心。佛陀说,在众多累积资粮的方法中,最快速、最殊胜的,就是发菩提心和行菩萨道;最殊胜的供养,就是以菩提心来供养。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私心,都想成就佛果。但身为大乘佛教徒,如果一切努力都为了自己,就与菩提心互相矛盾了。要知道,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反之,只思考如何利益他人,最后反而能成就自己。就像诸佛菩萨还未成就前,所作的清净业障、积聚资粮,都是为了利益无边众生,没有丝毫利己的私心,最后成就了圆满佛果。而众生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所以至今仍在轮回流转。

如果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只希望自己成就,单是这种心态,就不算是大乘佛教徒了,何况还不断增长五毒烦恼而不自知。这就像在治病的药物里放入了毒药,喝了这种掺毒的药,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

事实上,把利益众生放在第一位,一切善果自然会源源而来。就像在寒室中点起一盆火,自然会有热度。也像已经种下的稻苗,日后一定会长出茎叶、稻谷。不管是上供诸佛菩萨,或下施六道众生时,只要以菩提心摄持,福报很快就会成熟。

所以,我们行善的过程中,一定要根除追求现世福报和自利之心。同时,以如梦如幻的方式看待一切显现,不要过度执着。当我们以众生的利益为重,而去忏悔业障、供曼达拉、行持六度等等,就在逐步舍去我执。终有一天,我们自然会体悟空性,最后一定会成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真正的富有

从前有一个婆罗门国家,名叫多味象,这个国家的国王信...

八佛名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

准提菩萨——薄福恶业众生的大依怙

稽首皈依苏悉帝。头面顶礼七俱胝。 我今称赞大准提。惟...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为什么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

一饮一啄来之不易,从点滴处节俭惜福

我们一定要爱惜五谷粮食,不能浪费,浪费粮食就是暴殄...

不要再「傻傻」地求了

很多人刚开始接触佛教的时候,都是带着一种有求的心态...

星云大师《如何施舍财富》

有些人以为金钱第一,有了钱什么都行得通,甚至说:有...

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

无著文喜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师,他七岁出家,参访善知识...

劝孝歌

父母不亲谁是亲,不敬父母敬何人 千两黄金万两银,有...

佛教报恩孝亲谈

虽然社会上也还不断上演佛教故事目连救母等有关佛教报...

想往生的人,是否需要戒掉手机和电脑

《维摩诘经》当中说:心净则国土净。往生净土需要以清...

如何烧香才是正确

问: 法师:您好!不好意思,我不懂得应该如何烧香才...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丈夫的木讷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付出的关...

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和求加持

什么叫加持?加持就是说,加是加被,持是任持。加被是...

为何日日须发今日必死之心

一 总说: 论云:第二思惟死无定期者,谓今日已后,百...

这种情况是对佛的愿力认识不足吗

问: 我越是修行,越觉得自己差劲,越来越惭愧,越往自...

佛教对社会自杀行为的预防

一、前言 自杀就是自己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一般...

转识成智的次第与方法

识是心识,智是智慧。凡夫的心识是有分别的,佛的智慧...

生气对身体的9大害处

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从中医角度来看,生气至少有以下...

佛法为人生之必要

论到佛法大意,本来头头彰显,不待言说,言说不及。若...

树与小男孩

很久以前,在一个森林里,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位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