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自作孽,不可活

蔡礼旭老师  2016/07/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自作孽,不可活

《了凡四训》中说:“福在受谏。”云谷禅师耳提面命的慈爱,了凡先生十分珍惜。“《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天作孽”,从大的环境来看,就是天灾人祸。现在全世界每天发生的天灾非常多,比如地震,现在地震的频率已经超出科学家的想象。以前觉得地震是什么?释放能量,所以连续几年发生地震的上去下来、上去下来,保持这样一个规律。但现在已经完全跟以前不一样了。这个问题,经典里面一句话就解释了。为什么地震灾祸的频率高成这个样子?因为现在人心也是空前地堕落了。“三才者,天地人。”人为什么为万物之灵?因为德行可以跟天地一样无私。现在我们不受伦理道德教育,变成什么样了?可能连自己的至亲和骨肉全不放在心上。

大家看看现在的年轻人,贪男女情爱的一时之快,最后怀孕了,把孩子堕掉,两个人就折了半生的福。所以欲望怎么会是快乐?欲望一定是痛苦的根源。你看应酬多的人,上顿陪下顿陪,终于陪出胃下垂。人到中年会生病,大多跟吃东西有关,纵欲了。现在得高血压、癌症不是四五十岁,是小孩就得了。有一个女孩二十三岁得了癌症,后来她自我反省,她从来没有顺过她的父母,他们家她最大,女孩子脾气这么大,身体都会受损。还有,她记忆当中,经常晚上出去天亮才回来。有一次她父母实在是找不到她,就在夜里十一点多打电话给她,“女儿啊,你赶紧回去休息。”她心里说:“休息?才刚开始而已。”所以我们的下一代觉得享乐是快乐,其实那叫纵欲,那叫自我摧毁。可是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教过孩子尊重生命吗?我们教过孩子养生之道吗?所以我们找到了根源,天灾人祸越来越多,就是人的思想出问题了,价值观出问题了,人心出问题了。

现在的人为什么要拿很高的学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还是为了多挣薪水?现在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做任何事情的动力在哪里?其实两个字就讲透了:利跟欲。我们现在不断在增强孩子的是什么?利益跟欲望。假如我们教的是对的,人的德行是越来越好,“德日进,过日少”。请问,现在的孩子小学的时候德行好还是大学的时候?到大学已经多读了十年的书,怎么越读越后退?我们忽略了教育的本质。不只材料上了生产的机器,我们人也上了工业革命的机器。我们制造出来的就是一个一个的商品,什么商品?会考试,最后会追名逐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终了。人都活成商品机器了,难怪越来越不快乐。

科学家讲,人一两岁的时候一天平均笑一百八十次,成人一天笑几次?七次!我们活了二十几年、三十几年,努力的结果是什么?越来越笑不出来。现在得忧郁症的越来越多。我们真正爱孩子,要把痛苦的根源找到。因为什么痛苦?思想才是根本,他把快乐误解了,他以为自私自利,利、欲满足了,他就快乐了,那是吃吗啡、吃毒药。

孟子告诉我们,“上下交征利”,一个家庭、一个团体所有的人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国危矣”,而家危矣。现在的灾祸一句话讲透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的古圣先贤,哪有教我们以利欲为人生的目标的?要以道义呀!所以大家再想一想,为什么了凡先生能改命?他放下了利欲,更重要的,“此义理再生之身也”,他的人生价值观、目标完全摆正确了,不自私自利了,不纵欲了,尽自己的本分,尽自己的道义。所以现在整个地球的灾祸要化解,也要靠人类真正回到道义。对另一半有道义,对后代有道义,对地球母亲要有道义!大地生养我们,我们就这么糟蹋它,哪有可能没有灾祸?“天作孽,犹可违”,这些自然灾害要降临,还是可以挽回的。“自作孽,不可活”,假如是自取灭亡、自讨苦吃、自暴自弃,那就很可能很难生存下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该如何建立新的亲子关系和观念

问: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里,我们可否用佛教的义理和智...

当今社会人们的嗔心毒火

人类自称为万物之灵,仗着自身的心智优势,成了这个星...

不正当的钱财是守不住的

我们讲一个小故事,跟偷盗有关系的,大家体会一下。古...

菩萨的化身

菩萨是什么样子呢?菩萨就供在庙堂,是不是就长这样呢...

攻人之恶毋太严,教人以善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

占寺院或僧众的便宜,这个千万要不得

三宝物分佛物、法物和僧物。 佛物有供养物、受用物、献...

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

原文: 女人家第一功德, 在孝翁姑, 相夫教子。既为佛...

世间为何会有种种的不平等

轮跋,是一位年轻的求道者,被人世间存在的历历可数但...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10句人生忠告

1.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为想的太多

一位搞研究的学者问:整天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课...

【推荐】如何判断出自己临终是否能往生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在目前自己活着的时候,就准确地...

一犯到这两大禁忌,这个人就不是善知识了

我们在研究菩萨戒法的时候,你一定要掌握两个重点:第...

【佛教词典】不能审听

【不能审听】 p0324 瑜伽七十一卷十五页云:由三因缘,...

【佛教词典】青阳教

清代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之民间宗教。于每月朔...

出家人应该如何学戒

对于出家人来说,只有真正受了戒,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

五刑不如一耻

知耻就是有羞耻之心。孔子曾赞赏行己有耻的士大夫精神...

如何富过三代?德过三代?

财富和财富能力如何传递下去,是个世界级难题,英文对...

念佛人不可求来世人天福报

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处处指点,苦口婆心,慈悲之极,...

业力要得果报,有两个条件

在整个藏教的《阿含经》,它在处理我们的生死业力这一...

通玄秘诀,换骨神丹

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者,七地仅名现相,八地乃得...

何谓「供养」

供养,又称供施、供给、供,是对佛、法、僧三宝进行心...

念一天地藏菩萨的圣号,功德有多大呢

【一日称地藏,功德大名阁,胜俱胝劫中,称余智者德。...

不侵犯他人妇女,能得五种善报

佛言人于世间不犯他人妇女。 这个很重要哦。这个妇女还...

慈悲心与恶风水

去年搬到一间新屋,与市场为邻,而且就是买鸡鸭鹅、猪...

成事不必在我,随喜一切功德

佛教兴衰在人事的和合。在《涅槃经》上说:魔王要是看...

【推荐】佛说有七种布施,不用一分钱就可得大福报

一者,眼施: 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恶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