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南怀瑾老师  2016/07/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怎样,而事实往往未必。假使讲文学与哲学合流的境界,中国人有两句名言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还无法向人诉苦,对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都无法讲,这都是人生体验来的。又有两句说:“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这也代表个人,十件事九件都失意,一百个人当中,还找不到一个是真正的知己。这就说明了孔子深通人生的道理,事实上“毋必”,说想必然要做到怎样,世界上几乎没有这种事。

所以中国文化的第一部书——《易经》,提出了八卦,阐发变易的道理。天下事随时随地,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在变,宇宙物理在变、万物在变、人也在变;自己的思想在变、感情在变、身心都在变,没有不变的事物。我们想求一个不变、固定的,不可能。孔子深通这个道理,所以他“毋必”,就是能适变、能应变。第三是“毋固”,不固执自己的成见。“毋我”,专替人着想,专为事着想。这就是孔子学问修养的伟大处。

一个人活在这个社会上,都想自己名声好,成就高,一路春风得意,但那是不可能的。一个真正有道的人,处在这个社会,常有很多的委屈、侮辱、痛苦,没有办法向人诉苦,只有自己挑起来。所以我也常告诉大家,有一副古人的对联很好,“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人生的境界,十次有九次是输的,满足的极少。找一个结婚的对象或做朋友的对象,能够真正使我们满意的,找不到。

还有两句话,“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生的事,十次总有八九次是痛苦的、不如意的。但是心里的痛苦,能够找知己来谈谈的,不到十分之二三。所以不必求人安慰,因为他安慰你的话毫不相干,我吃了苦,很苦,他说吃点糖就好了,他也不晓得你苦在什么地方,这就是人生。尤其处理大事,更是如此,所以我现在发现,历史上受冤枉的人很多啦!现在以我的经验再来看历史,有些人盖棺还论定不了,死后把冤枉、痛苦带进棺材的人太多,所以历史太难懂。

其实,这个世界上一切皆苦,所以有八苦十二苦。如果考问这些居士们,八苦背得出来吗?八苦是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很多佛经你看了半天,往往一部经只讲一个苦,发挥起来已经很多很多了。八个苦是大原则,归纳了人生最痛苦的事,你们背了也不体会。实际上与这些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都是连带的。普通讲八苦,讲深刻的有十二苦,八苦再加上愁、悲、忧、恼四苦,十二个大原则。换一句话说,人生是痛苦的活着。

你们问我人生问题,我平常告诉你们,人活了一辈子,就是三句话——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的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每个人都这样,自己莫名其妙生来,不知道怎么生来的,为什么生来的。活着呢?无可奈何的活着,你们追求这个,追求那个,你们常说的,都为了追求快乐、幸福,可见你们都活得不快乐不幸福。死了不甘愿,活着很痛苦,就这么活着。最后死的时候,不知所以然的走掉了,如此而已。所以佛说一切皆苦。

佛讲苦是什么意思?一般学者说,佛对社会人生世界的看法是悲观的,这是讲哲学的人的讲法。佛只告诉你大家这样活着苦,他并不是说本来苦;他是有方法的,教我们修持,跳出这个苦,得到极乐,这是佛的目的。他在这里叹苦,告诉你世界上皆苦,叫我们认识这个世界,认识整个的人类社会,人生毕竟是苦;可是有一个不苦的东西,你去找,这就是佛的目的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不为明日而忧

刚才来了位信徒。 她带着小孩,有点忧心的样子。一见...

我们自己让自己痛苦

为什么会有痛苦?是我们自己让自己痛苦! 世间上我讲实...

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我们看这个家字,上面一个宝盖,好像一个房子一样,底...

用这个宝贵的人身,让生命更有价值

这样我们如果放在这么一个长远的时空底下来看,我们原...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文】 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

求一份心安,坦然以对人生路

无相禅师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这时看到有一...

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

佛灭度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国王。有...

【推荐】人生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我们一定要视之为身世无常,幻缘虚假,这是一种无常败...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这条路走得熟悉,临命终你就容易走

在这无相当中,因为因缘的作用,就有它的差别──迷晦...

注意足下 细微处见精神

日本的禅寺,往往都在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注...

昏散根源,全由迷己作物

做工夫人,每被昏散所扰,久便退悔。不知昏散根源,全...

生老病死时如何放下心身

问: 生老病死有很多痛苦,我们应如何放下心身。 答:...

【佛教词典】三处阿兰若

(名数)三种之空闲处也。慧苑音义上曰:有三类:一名...

【佛教词典】六即

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师,立六即佛义,以示由凡夫修...

圣严法师《拜忏做什么?》

拜忏,又称为礼忏,就是礼拜诸佛菩萨,忏悔自己的一切...

植物也是生命,难道不是杀生吗

当我向别人阐述为什么我们要吃素的时候,最常遇到的反...

你要不动,外面的世界不会动

整个修行当中就是四个字:莫向外求!你一定心中有仁者...

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

自己的修持以心地清净为最重要,处世接物以言语谨慎为...

婚姻美满之道的三个步骤

佛在《玉耶女经》里说到,上等的夫妻关系是互相欣赏,...

造河船以济人渡

造河船以济人渡,就是建造船来渡人。我们面临着江河湖...

印光大师嘉言录--标应读典籍

● 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专阐观法...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问: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各种不同的功德偈...

爱人者人恒爱之

人们常问:天堂、地狱在哪里?就在人间! 如果每一个...

佛说真吉祥

过去,在王舍城耆崛山南麓、恒河岸边,住着一位名叫尼...

镜子老师

徒弟擦一面镜子,边擦边说:这镜子可真是贱货,几十元...

极乐世界离开了八苦

我们展开的生命是在分段生死当中。你看分,分是分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