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极乐世界离开了八苦

大安法师  2020/1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极乐世界离开了八苦

我们展开的生命是在分段生死当中。你看“分”,“分”是分限的意思,指寿命而言,我们只是一段时间的寿命。“段”是形段,是我们身量的大小。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寿命和形段,里面就一定会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那西方极乐世界,你看正好八苦离开了:生苦,我们十月怀胎的胎狱之苦,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它是莲华化生;

我们这个世间会衰老,西方极乐世界是无量寿;

我们这个世间是血肉之躯,有种种的病菌,会生病,西方极乐世界是金刚那罗延的身体,它没有病菌,他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他永不生病;

我们这个世间会死亡,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永不死;

我们这个世间怨憎会——冤家对头常常见面,西方极乐世界人人见面生欢喜心,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这个世间有求不得苦——欲望很高,得到了一种还想得更多的,但总有一种是你得不到的,这求不得苦,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个苦,你念头一动,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这个世间有爱别离苦,亲爱的人常常要分别,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男女的眷属;

这个世间的五阴炽盛,这是色、受、想、行、识五阴的作用像猛火燃烧的情况,那西方极乐世界观照五蕴的空性,透体通凉。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离开了八苦,他得到心能转物的大自在,他能够分身他方世界,衣、食、住、行各种资生用具应念而至。这种种的快乐,我们在净土经典当中都能看得很清楚。行、住、坐、卧等等资生用具享用都是非常快乐的。

我们众生为什么叫苦恼众生?有这个身体就必然会有苦,叫“身为苦本”——身体就是苦的根本。然而有这个心、意、识的精神现象,就会有烦恼。

“心为恼端”,就是烦恼的萌芽都在我们的心理里面。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心理疾病——焦虑症啦?他这个种子就有。我们这些苦恼的众生,他在生命的本来意义上来说,有一种要求解脱的渴望——这种内在的需求。只不过这种内在的需求,被我们很多的分别、执著遮盖住了,迷掉了。我们展示不出来,提不出一种明显的要求。

净土法门要用念佛往生、建立清净的但受诸乐的刹土,来把我们生命当中趋乐避苦——离一切苦、得究竟乐——的那种宗教需求展示出来。那么这种展示就有一个比较了:我们这个世间是众苦充满,但到另外一个地方却是“但受诸乐”的刹土。哎!这里就有娑婆的众苦和极乐的诸乐之间的相互比较。通过两土苦乐的比较,我们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才能够激发出来。

西方极乐世界永远离开了苦苦、坏苦、行苦。因为谈极乐,它不是苦、乐对待的乐:它是超越了苦和乐对待的——那种绝待的、不二的、圆融的、不会有变化的;而且你在乐当中不会有受乐之想、去执著的乐。这才叫“极乐”。“极”,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问: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常敏...

请您来安排我的一切!

世上的一切,有多少人力不能为?至爱的亲人离世,人命...

凡夫的福报是不自在的福报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

别让福气迷了眼

佛经上说诸经灭尽后,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住世,如果有...

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

【原文】: 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生死苦海,非念佛...

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

在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上,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至诚念佛可以转业

原文: 又学道之人,凡遇种种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会。...

仗弥陀功德力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从阿弥陀佛因地发愿来解释无量寿

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

劝人布施也要注意善巧方便

问: 师父,以下综合几位同修的问题,请慈悲开示:对于...

一切境界,唯心所现

我们修学净土念佛法门,一定要对大乘的通途教理有所了...

【推荐】了生脱死的人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气魄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佛教词典】欲贪緾及随眠略于二种补特伽罗相续可

【欲贪緾及随眠略于二种补特伽罗相续可】 p0992 瑜伽十...

【佛教词典】自性冥谛

(术语)数论二十五谛之一。冥诸者自性之异名。...

若以这种心来持咒诵经,则是舍本逐末,不善用心

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

不要扰乱众生得度的因缘

随缘度化: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死后各分散

宗喀巴大师要我们修无常观,分三个次第: 第一个思惟今...

忆念弥陀慈父

在很小的时候,我喜欢观看电视上播放的《济公传奇》,...

圣严法师《父母是家里的佛》

问:当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时,常会在兄弟姐妹间造成紧...

千经万论偏重指归极乐世界的原由

【原文】 然十方诸佛,净土无量,经论偏指归极乐者,略...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有什么看不开的呢

比舍是个出名的珠宝商人和经验丰富的航海家。一次,比...

讲经讲得不对,劝其他人不去听,是谤法吗

问: 讲经讲得不对,劝其他人不去听,是谤法吗? 仁清...

证严法师:要看「透彻」,不要「看破」

常听人说:我看破了!其实遭遇困难时,应该将问题看透...

人生哪有来日方长,时时刻刻是无常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现在年轻力壮,身体健康,人生一...

让烦恼拐个弯

在崔永元所著的《不过如此》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