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学佛要强调生死大事

学诚法师  2016/11/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师父,我有时会笑话那些不经过了解而迷信的人。你再怎么说他也不信,反过来他还感觉你神神叨叨。

学诚法师:我们修行佛法,既不要因为外人的误解、偏见而怯懦忧虑,又不应瞧不起还不了解佛法的人,更不能去嘲笑他们。正确的态度是自信而慈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用自己的行为来展现佛法的内涵,而不是用佛法来包装自己的烦恼。

问:法师好!总感觉别人对不住我,该怎么办?

学诚法师:不要带着气去思考。放下这口气,放下人我比较,想想:真正别人能占去的便宜有多少呢?做人不需要别人对得起自己,要自己对得起自己。别人怎么对自己,与过去的业力有关,与当下他人的心有关;自己怎么面对、怎么做,与自己的着眼点有关。看得更远些,吃亏是福,少争一口气,赢得天地宽。

问:师父,为什么学佛要强调生死大事?为什么不把生死置之度外?

学诚法师:佛法强调念死,平常就为死亡做准备,真正面临生死时才能从容平静,不惧不慌。平常故意不去想死亡,以为有安全感,就好比面对一件不想看到的事情,拿块布把自己眼睛遮起来,看不见就当做不存在了,徒然自欺。当真的面临那一天,惶恐忧恼,却已来不及了。再者,把生死当成大事,才能衡量出哪些事值得去做,不会把时间白白浪费在无益的事情上,这样的一生,是最高效、最有质量、最无悔的。

问:法师好!大姨平时对母亲不好,但遇到困难还总是要求母亲帮助。她很苦恼,该怎么办?

学诚法师:亲人之间,念恩不念仇。人都有糊涂之时、烦恼之时,会说错话、做错事,如果我们心里把人糊涂时候的话当成真的,念念不忘,那不是自己也糊涂吗?怄气伤身,对自他都没有好处,何苦呢。心大一些,多想好事,不计前嫌,自己开心,家庭也和睦。

问:法师好!最近工作不顺心,学佛后觉得自己更差劲,总有无名怒火无法发泄,该怎么办?

学诚法师:生活中,我们往往是被一个不顺利牵引出内心许多远的、近的、明显的、隐藏的矛盾和苦恼,然后一下子懊恼到顶点。其实没有这么糟糕,只是烦恼一起来,把心搅乱了,此时的“反省”也变成了自我否定,相助于烦恼了。让自己冷静下来,比如彻底打扫一下房间,或去寺庙走一走,再去思考。

问:师父好,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啊?

学诚法师:人在顺心如意的时候一般不会去想“活着的意义”,而是沉浸于满足与享受中;而当处处碰壁,求而不得之时,就开始怀疑活着到底是为什么。其实无常才是生活的真面目,只是我们平常对它视而不见。逆境让我们看见真相,迷茫折射出内心深处的缺失,这正是我们深入反省、思考的机会。

问:法师好!,我是个高中生,朋友的妈妈告诉别的家长要少跟我接触,说单亲孩子的性格都不好。我该怎么办?

学诚法师:别人的话好听还是难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怎么对待。处理得好,好听的话是鼓励,难听的话是激励;处理不好,好听的话是奉承,难听的话是伤害。

问:师父好,弟子在跟人相处方面起烦恼了,该怎么办?

学诚法师:不管对方是对是错,起烦恼就是自己错了。冷静下来反省自己烦恼的原因何在,然后用佛法去化解它。

问:师父好,从医学和心理学来看,情绪是自然反应,那佛法是怎么看待的?情绪还没生起时,有没有方法察觉并化解?

学诚法师:佛法对心的剖析非常细微,当我们接触到一个境界(或人或事或物)时,迅速根据内心对这个境界的认识、判断作出反应,并在烦恼或智慧的作用下呈现种种不同的状态。这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多个心理活动环节,佛法的修行就是在这些细微之处改变,从而改变内心的状态。

问:法师好,什么是业道罪?

学诚法师:业道罪是指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恶业,无论是否受戒,做了这样的事都会有苦果,如杀盗淫妄。与之相对的是戒罪,有些事本身不是恶业,但戒律规定不可做,做后就会有犯戒之罪,如饮酒。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仅贪求极乐世界的享受,是否会障碍往生

问: 《大宝积经》说,时一比丘,闻佛赞扬不动如来佛刹...

打佛七时一直哭泣,可以祈求阿弥陀佛快来接引吗

问: 请问师父,打佛七的时候,一直哭泣很悲伤,祈求...

【推荐】当时好像是被人欺负了,其实那是消灾免难

我们不论学一门技术,或者念佛也好、参禅也好,要面对...

在家居士怎么样持守戒律

问: 阿弥陀佛!我是第一次听法师讲经。通过这次参加禅...

怎样面对修行中出现的境界

问: 弟子有一次在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感觉进入了...

生病时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觉得不相应

问: 请法师开示,生病时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觉得不相应...

当你摆平自己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没有所谓的不平

什么叫无量层次关系呢?比如说,这是一个zero,这是三...

学佛后为何还会发生不顺的事

问: 我有一个同修,学佛以后,说信佛这也好,那也好...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苦都是因业而成,都是自己造的

今天是佛七的第四天了。这几天,大家都在为自己忙,这...

劝人合作布施比单独布施功德大

《优婆塞戒经》摘录: 1、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

【推荐】六根攀缘的种种境界都不是真实的

缘影心就是指的第六意识,能够缘种种影像。缘就是靠六...

从医学的角度看堕胎对身体的危害

上天有好生之德,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医学报告指出堕...

【佛教词典】中国佛教美术(Buddhist art in China)

Zhongguo Fojiao meishu   源于古印度而在中国发扬光...

【佛教词典】宝吉祥天

(菩萨)月天也。月天之名云宝吉祥。势至菩萨之应现也...

三种涅槃的差别

我们可以知道菩提的智慧影响到你涅槃的浅深大小。我们...

虚空眨眼

在一次法会上,唐肃宗向南阳慧宗国师请示了很多问题,...

心灵与物质平衡的重要

在面包店,我为了买奶酥面包或花生面包而迟疑半天,因...

心就像是一座寺庙

有一个皇帝想要整修在京城里的一座寺庙,他派人去找技...

一句佛号,超越供养布施

一个人烦闷纠结的时候,你为他开解,那是最好的礼物。...

不可为贪功德致放生变放死

放生,是《梵网经》,《金光明经》等所说到的。佛法不...

念佛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

原文 窃谓座下此心,实属不可思议。然于关中用功,当以...

供灯之功德利益

《地藏十轮经》上说,世间一切令人感到舒适的用具、一...

生死大事未明,如丧考妣

示石镜一禅人 古人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吊影单栖,...

贡高我慢之心,易招来宿世怨家对头

原文: 喻如一人,小有才,亦小有修持,心中便觉得我很...

沉迷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不开手机,并沉迷其...

为什么古代禅师一句话就能令人开悟

问: 修行要长期熏修,可是为什么古代禅师往往只是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