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奉献自己的生命,使它更具价值

2016/1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奉献自己的生命,使它更具价值

我们虽然知道自己的生命并不长久,却沉迷于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为自己带来烦恼,还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受苦。我们应该自我反省自问,倒数时光,我们活在人世的时间还剩下多少?我们应该如何奉献自己的生命,使它更具价值。

时光流水,时间绝不会为我们而停留,我们的生命逐分逐秒地减少。为了让大家能警觉地生活,有位法师曾详细地就这件事作了解释,现在与大家分享。

法师经常提醒来寺院修功德的居士们:

“每个人都是厌苦喜乐,人的生命却无法拒绝痛苦,所以生命则有乐与苦。我们随时都要准备以正念去面对痛苦。”

“每个人一生就有苦相随,这是无法避免的。苦有三种,即是老病死。这些苦每天都正在等着我们,只是轻或重罢了。”

“说实在的,我们都能清楚地看到随身之苦,我们被其他的事情覆盖了自己的苦,甚至还去寻找更多的苦。我们希望能从爱人、丈夫、妻子、孩子等身上得到快乐,其实他们本身,也跟我们一样有随身之苦。”

“照理我们得到他们时可以如愿地得到快乐。但我们却要分担他们的随身之苦,同时还要加上离别之苦。”

“谁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就应该了解这些苦,工作、生活与照顾父母亲,几乎把我们的时间用完了。一旦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后,还必须担当夫妻的角色,以及负起为人父母的责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完成。因此家庭生活令我们担心与执着。”

“如果懂得正确地过家庭生活,也会有快乐的时光,但是最后谁都无法脱离痛苦,因为生离死别不停地在世间上演着,虽然非常相爱、非常关心、非常执着,总有一天必定要分离的。虽然我们都不想去面对,但这是生命的事实,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遇上它。因此人活在世上,若要快快乐乐地过生活,必要懂得忍耐,接受痛苦,千万不要痴傻地去寻找新痛苦。”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样的教导方式是悲观的。但要先了解这个世间人事物的本质,我们才能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它。”

“佛陀是离苦得乐的伟大胜利者,他告诉我们,坦然面对意外之苦的人,随时准备身心面对老病死的威胁,还需不断地提醒自己三件事,即是:

(一)懂得生命的真正目标:即是明了我们生而为人,不是为了嬉戏享乐,在轮回中徘徊轮转,而是累积功德,跟随正等正觉佛陀的脚步,迈向涅槃。

(二)懂得提醒自己:即是要经常意念死亡,死亡是必然的,我们是无法逃脱与避免死亡的,也无法知道自己将在何时死亡,同时更无法确定自己所喜爱的人事物,会在何时离开我们。

经常意念死亡的人有两种:

第一种会想:认为自己反正不久就会死,而不想做任何事情,得过且过,不愿行善,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

第二种会想:认为人既然无论如何一定会死。所以在死之前,一定要好好地利用我们的人身,致力于行善,让生命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让善业跟随着自己到未来世去。”

行善会死,造恶也会死;懒惰会死,用功也会死;聪明会死,愚笨也会死;富翁会死,乞丐也会死,每个人都会死!但是死亡不是生命的最后目标。每个生命的目标,都是为了修功德波罗蜜,以便自己能断除一切烦恼,往向涅槃。当我们还有烦恼时,就应该修更多的善业,直到命终。能如此想、如此做是最好的。

我们要时常“念死”、“念分离”,每天晚上入睡之前就会让我们警惕,静坐时心情就能保持平和,容易入静。我们千万不可放逸,要随时接受死亡的到来,不受任何人与事物的束缚,认真行善,不起退心。其实,我们诞生,死亡就在等待着我们,这是自然的规律。我们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间,随时随地都要面对死亡的威胁。

(三)懂得勤修与累积功德:生命的价值,在于我们能好好地把握时间,精进修行,累积功德,让这些善业跟随我们到未来世去。相反地,如果我们把时间花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对己对人都没有利益。

正等正觉佛陀告诉我们,这世间“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因果。世尊开示说: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我们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则得恶果,谁也无法代替我们承受这些果报。”

行善会死,造恶也会死;懒惰会死,用功也会死;聪明会死,愚笨也会死;富翁会死,乞丐也会死,每个人都会死!但是死亡不是生命的最后目标。每个生命的目标,都是为了修功德波罗蜜,以便自己能断除一切烦恼,往向涅槃。

佛陀为了教导我们能好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提出了三项生活原则:

(一)诸恶莫作:如果曾经造过恶,就必须改过自新,今后切不可再重蹈覆辙,更不可去造作新的恶业,因为这会加重业力,甚至可能因此而堕落地狱,无法往生天界,往向涅槃。

(二)众善奉行:如果有功德还未修,就要加以勤修。修过了的功德,应该再修、多修,精进地修。这样,我们才不会堕地狱,而能往生天界,往向涅槃。

(三)自净其意:即是净化心灵,让心在呼与吸之间,都能保持清净。如果我们只吸气而不呼气;或只呼气而不吸气都会死亡。死亡是不会预先通知我们的,因此,我们必须经常保持一颗清净的心,随时接受死亡。

心的清净与混浊,是往生天界或堕落地狱的关键。

如果在临终时心混浊不清,只能想到自己曾经造过的恶业,那么,心识就会向下堕落地狱,遭受自己在世时,所造作的恶业报。相反地,如果临终时,心很清净,一直忆念自己曾经修过的善业,那么,心识就会往上,转世到天界去,享受自己在世时所修过的善果报。

正等正觉佛陀教导我们十种舍恶行善,使心清净纯洁的方法,称之为“十善业如下:

(一) 布施:将物品给予他人,与他人分享。

(二) 持戒:保持身口意清净,不可伤害他人。

(三) 静坐:通过静坐来训练心志,使心清净。

(四) 尊敬服从:对有品德者要尊敬服从。

(五) 热心公益:积极行善,不做有违法律的事、应从事促进文化与道德的善事。

(六) 回向;将功德回向,与他人分享。

(七) 随喜功德:随喜他人的功德。

(八) 闻法:听闻佛法。

(九) 讲法:讲佛法。

(十) 正念:守护自己的意念,使之正向,善良。

“十善业可以总括为:三善业,即是布施、持戒、静坐。

能了解生命目标的人,会经常想到死亡,会积极行善。他认清事实,勇敢的面对世界,任何痛苦都无法使他的心动摇,快乐一定会在今生来世跟随着他的步履前进。”

上述所说都是师父的教诲。他时刻提醒我们,生活不可放逸。每天都要认真地舍恶行善,使心保持清净纯洁,这样生命才会有价值。笔者希望与大家分享师父之教诲,让大家懂得如何面对与解决痛苦。因为生命真正的价值,是利用在世的时间勤修功德波罗蜜,关闭地狱之门,而迈向涅槃境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要把歉疚理想带到棺材去

每一个人在世间经历数十年的寒暑岁月会有病老死亡的一...

世间有五种不易

黄龙慧南禅师说世间有五种不易。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

人类普遍的一种的悲哀

我们一般人的生活情态,从早上睁开眼睛离开床铺,到晚...

什么才是成功的标准

我对当今所谓的成功,从来比较淡泊。日前,一位朋友拟...

【佛学漫画】人生十善

古人说从善如流,对于正确的指引理当如流水向下那样,...

证严法师《认清因果》

在无常的人生历程中,如何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我始终...

为什么现在选择自杀的人特别多呢

问: 师父,为什么现在选择自杀的人特别多呢? 慧广法...

望前名果,望后名因

关于这个所知依,我们当然是没有办法想象,阿赖耶识不...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若能放下,即时解脱

最近看到苏轼的一首词《行香子述怀》,词云: 清夜无尘...

为什么要戒杀

为什么戒杀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 世间一切,没有比...

对任何人都不要轻视

亦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你若受持、读诵这个般若波罗蜜...

逃不掉的因果

以我自己而言, 一生感果苦得很,常生惭愧,怕错因果,...

【佛教词典】十轮

(一)指如来之十力。出自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二之十轮...

【佛教词典】天使

(天名)阎魔王之使。天者自然之义,发自自然之业道而...

积累资粮与消除业障的五个方法

学会赞美,尊重他人 在《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

谁拉你走向了平庸

有这样一个试验: 一个长跑运动员参加一个5人小组的比...

让自己成为快乐又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人生活过得很快乐,缺少智慧的人生活过得很不...

为什么恶人不得恶报

问: 佛家强调因果报应,但在当今这个社会,我看到的...

在声色货利的前面,我们要能自制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 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

【佛学漫画】根器

根器也可以称为修行佛法的禀赋。一个高智商的行业佼佼...

主导生命的两个力量

佛陀在经典当中告诉我们,生命就像是无止境的水流,这...

信愿法师《生死之解脱》

没有生命,一切希望,皆是空谈;没有生命,一切理想,...

「真铁汉」佛源老和尚的禅门棒喝

佛源老和尚,湖南桃江人,18岁时从益阳会龙山栖霞寺智...

善用金钱

财富必须被善加利用,以便增进你和他人的福利。假如一...

过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

佛法中有提到顺星、犯太岁吗

问: 顶礼法师,请问佛法中有提到顺星、犯太岁吗?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