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该不该有信仰

竺摩法师  2017/0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该不该有信仰

人生渺渺,世事茫茫,何去何从,很难确定,原因是个人的力量有限,对人生的认识亦不够,对人生世界所发生的许多复杂问题实在不易解决,所以应有一个信仰的对象,那面对现实社会,会更理智更有信心,不致於傍徨歧路,不知如何是好。

有些人认为人生不需要有什么信仰,只要信仰自己就好;那些信仰神灵,求神问卜,信仰宗教唯神是赖,小看了自己都是不对的。

说这些话的人,有没有理由?理由是有的,他们只是太看重自己,没有看到自己以外的道理与宗教,想法未免过於偏激或偏差了一点!试问自己五官所接触到的、所知道的事物有多少?五官所接触不到和不知道的事物还有很多,所以信仰自己或尊重自己本无有错,只是自己所知所见的力量有限,对於一切未知未见的东西,都解决不了,成了问题。因此,要对人生的各种问题有透视的认识,信仰宗教还是需要的,尤其是佛教。

佛教虽然亦属於宗教,但佛教不是教人信一全知全能的神,以为人生都在痛苦之中,唯有信仰全知全能的神,才能得救;佛教则不然,它是教人先信仰自己,信仰人生一切的痛苦都源自自己过去所造的业因,既是自己做出来的, 须要自己负责自救,不是专仰赖一神来解救。自己不救自己, 也是解救不了的。因为自己所作的罪业自己不负责,把它推给神来负责,那是极不合理的。

佛教虽然和其他宗教一样很重信仰,但更重视理智;因佛教有自力教和他力教,自力教是靠自己的力量,他力教是靠佛菩萨的力量加被。在自力教方面, 佛教根据轮回的因果律,说明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皆由自己造成,自己造了善因,自然感受善果;造了恶因呢,自然也逃不了恶果的,纵使要求佛力加被,佛力也只能指示做法,要你自已去改造。自己如不肯改造,佛也无法帮你的。如老师教导学生读书,并指示好的方法,如果学生自己不努力,即使老师教导得怎好,甚至尽力提携,也起不了作用;佛教既注重自力教,什么都要靠自己努力,自己不努力,佛也无从帮忙的。所以叫我们拜佛、念佛,多是一种他力助缘吧了,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够勇猛精进,努力不懈,那,最後必定会获得成功。

有人说:如佛教说人生是苦的、空的、无常的、无我的,教人不贪恋这个世界,不是厌世吗?人人厌世,世界上的事情谁来做?世界上的事无人做,世界岂不是不会进步,反会趋於毁灭吗?

佛教说苦、空、无常、无我,是教人认识人生的事实真相。人生有生老病死,怨亲会离,不是苦的吗?几千年人世光阴,转瞬即寂,不是空的吗?一切事物的新陈代谢,刹那生灭,不是无常的吗?万法因缘所成,缘会则聚,缘散则灭,那里有我可得,不是无我的吗?佛教作这样说法,要人看破世情,不贪有相,减少争执,和乐相处,并不叫我们去厌世自杀,是要我们知道人生苦空无常无我之後,进求不苦、不空、常住、真实的所在,才能究竟离苦得乐。你看释迦牟尼佛,先观人生苦空无常无我之後,证到出世的真理,然後出入行化,入世度生,做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伟业。这不正是证明了佛教究竟的精神在救世而非厌世的吗?亦有人误会佛教的礼佛、烧香、燃灯、供水等等,觉得这样做没什么意义,而且是迷信的。

宗教都有仪式,这是佛教的仪式。礼佛不是拜偶像,偶像是代表我们所尊敬的对象,如子女对祖先礼拜、军人敬奉长官、学生敬重老师。佛陀修养高贵,人格伟大,精神不死,影响後世无量众生,使之舍恶行善,不值得我们尊敬吗?有什么迷信!烧香是清除浊气,表示敬信;燃灯象徵光明,代表智慧,表示学佛为求智慧,破除人生的愚暗;供水以示清净,水可洗涤外界秽污,表示以佛法的圣水,洗掉我们的心垢,成为纯洁的人生。研究起来,这礼佛、烧香、燃灯、供水,那里有半点迷信的气氛呢?

还有些人以为佛教叫人念佛诵经,烧纸求财,不但迷信而且是浪费金钱, 它的好那里呢?

念佛是教人除妄念,妄念除则定慧现前,自然会断惑证真。诵经使人从文入观,触发智慧,这有什么迷信?至於烧金银纸扎,及拜神求财,原是中国民间的习惯,为道教所提倡的作法,被人搬入佛门,就把这笔账记在佛教身上, 其实与佛教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据说以前有个贪心的财主,怕死後没有钱用,所以临死时异想天开,派人去买了一大堆黄纸,在这些纸面印上了金钱模型,同时吩咐儿女在他死後把这些纸钱焚化,以便给他在阴司地府享用,於是造成烧金银纸扎的风俗,一代一代的传下来。其实在所有佛经中,都没有这种伪造金钱的记载。反之,这却与道教提倡符打醮,烧红绿纸有关,这种荒谬不正确的传说,与佛教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佛教的教义,既重信仰,又重智慧,故不盲目崇拜,亦不感情用事。佛经说:「有智无信增我慢,有信无智长愚痴。」可见佛教是一个智信并重,福慧双修的宗教,其真理给予人生莫大的启示,其修养给予人生莫大的裨益。所以我们不信宗教则已, 若要信仰宗教,那应选择佛教的信仰,是十分正确和需要的。

因此,人生应有一个信仰,确立自己事业的目标,决定自己的志行,做起事来,精神贯注,不会散漫无章,才有所成就。这还是对信仰普通学问而说。一个人若是信仰宗教,则会更实际,因对宗教有真诚的信仰,可保证这个人是好人而不是坏人,因宗教都是劝人舍恶向善的;若在宗教中选择佛教的信仰,那更是自己一生幸福的胜算,甚至来世可得到一个踏实的、永恒、清净庄严的归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追求它是伤痕累累;逃避它却也非常可惜

佛陀真正的智慧,叫作安住心性、历事炼心。就是说人生...

这些在家居士团体,易养成我慢之心

优婆塞与优婆夷是佛门四众弟子,译为近事男与近事女,...

佛学常见辞汇(九画)

【皈依】 皈向、依靠、救度之义。皈依佛、皈依法、皈...

惟贤长老《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三学之含义 各位同学、各位居士: 我来到三学读书会,...

「上香」意义的省思

农历乙未羊年新春期間,是善信上香祈福的大好日子,尤...

药师佛国与西方无异,何须定愿西方净土

又问:东方药师佛国,依正庄严,与西方无异。又有八大...

是不是要等待因缘到了再来修行呢

问: 法师您好,我是被家人拖到群里来学《文钞》的。我...

朝山的意义与功德

朝山活动的功德 《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但得闻佛名...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善良被人利用,该怎么办

佛弟子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总还是更为善良一些的,更...

契悟当下这一念心

现代人总觉得生命很短暂,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

初学佛的误区

由于无始以来烦恼业障的染污,人们大多具有各种各样的...

端正思想消除极端

有些人在修轮回痛苦的时候,会出一些问题。我遇到过这...

【佛教词典】健驮逻国

【健驮逻国】 p1035 西域记二卷十五页云: 健驮逻国,...

【佛教词典】性宗相宗

【性宗相宗】 中国大乘佛教,习惯上把佛教分为性、相二...

星云大师《为死囚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您一定听过死囚在铁窗里,唏嘘哀悔...

道宣律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道宣律师,是彭祖的后代,吏部尚书钱申的儿...

大藏经者,如来之慧命

大藏经者,如来之慧命,人天之眼目。无明长夜之智炬,...

佛,是有灵的

丰子恺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佛无灵》,曾载在1938...

从小吃过不少肉还杀过生,现在该怎么做呢

问: 我已28岁,从出生到现在吃过不少肉,也杀过不少昆...

每天坚持做功课

日课是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克服习气、增强定力的好方...

没有价值的东西要放在心里做什么

要怎么修忍辱?(为什么会觉得那是种侮辱、压力?) 有...

人生的四个「第一」

人都希望自己样样第一,然而你也第一,他也第一,谁来...

比丘尼谈出家后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这确实是...

杀生可以致富,那是前世的福德因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告诉诸比丘们...

四念处观

四念处观就是一种般若智慧。有的人讲小乘没有般若;小...

悲心利他报佛恩

一日,琉璃王出兵讨伐舍卫国,将释迦族人埋在与腋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