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让心走到轨道上

学诚法师  2017/06/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让心走到轨道上

人的才能、人的技术、人的学问都属于世间法的范畴、世间法的一部分。我们生命潜能的开发,我们的觉悟、我们的智慧,是不共世间法的。就是说,再多的知识、再多的学问、再大的能力,都不能开发智慧。用得好,它对我们人的觉悟,对智慧的开发是有用的;用不好,它起反作用,刚好成了我们心所缘的一个对象,心所缘的一个境界。

反过来说,我们体悟了无我,超越了种种事物的生住灭相,我们能够把握诸法都是仗因托缘这样一种和合的假象,既然仗因托缘,那么它就是假象;所谓假象,就是不真实的。不真实,这种境界就是能够改变的,能够过去的。那么,不好的就让它改变,变成好的;好的我们就能够仗因托缘,让它一直持续,并且好上加好。这是我们生命所要去着力的地方。

如果我们不会、不能在这些方面去着力,那么我们就非常容易让自己生命在现实世界的边缘上存在。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会认为说,现实社会、现实缘起,这个世界众生共业所感,我也没有办法来改变这个世界,我又不想去改变这个世界,但是我又不能说我不活,那我怎么活呢?算了,我也不能跟你们大家混在一起,我站在最边缘的地方去,所以你就活在这个世界最边缘。不知不觉,人都是这样莫名其妙的一种心态。

在一个团体当中也是一样。慢慢慢慢,自己认为说:别人不重视我,自己好像边缘化了。其实没有那一回事。为什么会认为自己被边缘化了?说明你自己缺乏主人翁意识,或者说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在退化,才会有这样一种思想。就比如说我们是中国人,你不会怀疑说“我不是中国人”,哪一个人会怀疑我们不是中国人呢?我们学佛法也是一样,你住在一个道场也是一样,你本身就是这个道场的一员了,但你一直不相信,一直在怀疑,所以法就学不进去。从此以后你会引发很多很多问题,都是因为这些,你的正见出了问题。你的正见要是出问题,那么你的念头、正念也出问题,正知也出问题,正行也出问题,一切都出问题。所以,我们要远离颠倒梦想,要让我们的心走到正路上,要走到心的这个轨道上。

我们人的心念念持续不断,真如法性是如如不动的,它是超越生灭的,无为法是超越生灭的,我们的心念——有为法,是念念在生灭。念念生灭,伴随着自己,伴随着自己的一生,伴随自己的生生世世。我们的心这样念念相续,但是我们往往是忘失本心。忘失本心的话就会造成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舍近求远就是说,总觉得不容易得到的才是好的。那什么东西不容易得到呢?最远最远的东西不容易得到,这个东西在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或者在大海最深的地方,不容易得到,认为这个最好,这个就是舍近求远的标志。舍本逐末,就是认为外在的成就才是实在的,内心的成就不实在,所以就不会非常重视在自己内心上去观照和做功夫。这样的话,我们向外追求,怎么能够解决我们内心的问题呢?不可能的事情!

有些人认为说:“现在因缘还不到,我还不需要去好好去修行;因缘到了,那我好好去用功,好好去努力。”这个也是错误的。哪里说有人建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一个非常殊胜的修道场所,最后请你来,“某某,请你到这里来修行。”这有可能的事情吗?没有可能的事情。你还等待什么,没有什么等待不等待,都是念念相续。我们修道的人、用功的人,绝对不能说,哎呀,我还要等待,还有什么期望,期待以后怎么样,谁再给我教什么东西,谁给我们讲什么东西……实际上这些都是一种梦想,都是一种颠倒梦想,都是不知道佛法的知见是在自己内心上面用功。

我们的种种幻想、种种梦想,是造成我们无法安住当下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实际上,大部分的人、绝大部分的人,所追求的外在上的一些成就——刚才我谈到的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这一些梦幻泡影的境界、海市蜃楼的境界——就是我们生命状态的扭曲。如果我们生命状态没有扭曲,非常正常、非常健康、非常有判断力,有慧就有判断力,就知道怎么办,此时此刻、当下就知道怎么办,而不是说期望以后再过几年怎么样,那就不是一种判断力。有判断力,时时刻刻都知道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都非常清楚。

所以,我们要去做的东西,我们要去追求的东西,我们要去安住的东西,是我们生命本质上面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那些不切合实际的东西。追求不切合实际的东西,最后就会造成远离大众、远离师法友的因缘。就是你跟大家在一起,但是你另外想去得到一个什么东西,大家都没有的;去得一个什么,比大家都要高一点的。这种念头就会造成你不能安住,就会造成你远离师法友,就会造成对佛法的体会越来越遥远,而不是越来越接近佛法。就是用心用错了。

我们要安住当下,能够安住当下,需要安住当下。但是不等于说我们要安住当下就能够安住,对不对?我刚才讲,舍本逐末、舍近求远不能安住,但不等于说我想安住就能安住,这也不能画等号。我们为什么不能安住呢?就是有种种幻相,如梦幻泡影的这些幻相。我们不能通达人无我、法无我,所以不能消除这些幻相。因为不能消除,我们会把这些如梦幻泡影的形相信以为真,认为是真实的,认为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所要拥有的。这样,我们就无法解脱。

所以,我们信佛,我们修行,我们用功,这一切都是要认识我们的本心,认识我们本心所创建的种种幻相,然后来净化我们的本心,而不是说停留在对佛法种种内涵、法相名词、意义假设的这些观念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痛苦不在工作而在内心

没有几个人觉得工作快乐,更现实的是,大部分人的不快...

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

以真空妙有来调伏内心,这才是真正的阿练若

在唯识的教法当中,把胜义的道理分成四种: 第一个,世...

心累之人

常听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

没有人可以伤害你的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你说...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够更深层

我们在心中能够受持常住两个字,就能够远离三恶道。常...

原谅别人才能解除内心压抑

有的人即使不学佛法,也同样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这就...

培养自己心灵的力量

佛教对人生的解释,它主要依止的理论就是建立因缘观,...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问:女众到寺院,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为什么呢?女众...

心灵的四个品级

人们通常会用官衔和才能来衡量男人的品级,用相貌和气...

净土宗的感应道交有两种差别

我们净土宗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它最重要的一个特色,就...

虚云老和尚除夕普茶开示

诸位上座,今天又是腊月三十日了,大众都认为是过年。...

【佛教词典】依报

(术语)心身者,正实之果报也。此心身依止之身外诸物...

【佛教词典】安居受日缘相是非

亦名:受日缘相是非 行事钞·安居策修篇:“(一、为他...

沦为屠夫的修罗陀比丘

有位修罗陀比丘,初出家抱着坚定心志,日中一食、树下...

【推荐】平常没什么感觉,临终时你就知道怕了

如果一个人,他对过去的业都没有处理没有处理的意思,...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得克...

人类心中的那根刺

有只小鸟问它的母亲,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灵是什么?母亲...

【推荐】菩提心的十种譬喻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个。 【譬如大...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共有四种:第一、心态不...

培养不孝儿女的六招

看看自己作为父母是不是已经在培养不孝子女: 1.百依...

【推荐】临终助念念佛时需注意的几个重要事项

用心照顾,徐徐念佛,切勿狂喊乱叫 如果这个人已经昏沉...

逆境烦恼,最怕你下定决心

一切法的逆境,最怕你下定决心,当你下定决心,这个时...

什么是水陆法会

一、什么是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是佛教所有法会中最大,...

星云大师《感应的原理》

有个信佛的老太太早晚课都按时做的,也回向给众生,自...

如此诵经,可得大利益

诵经,有三个重点(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