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圣凯法师  2017/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在《维摩诘经》中,佛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当时,舍利弗便对佛陀的佛土生起怀疑,佛陀回答了舍利弗的疑问,说:“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国土严净,非如来咎”。佛陀以足指按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便成清净国土。

我们见到这个世间的沌秽,生起一种厌离心,从而愿意往生到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净土与地狱是相对的,人们都在寻找那种充满快乐的净土。但是,地狱却不必在死后才看到。比如我们现在看看阿富汗,在美英的轰炸下,到处是残垣断壁,人们流离失所,没有水喝,没有食物吃,那不是人间地狱吗?当然这个世间会有一些相对的快乐。但是,有相聚的快乐,便有别离的痛苦;有相爱的快乐,便有愤恨的痛苦。

人世间之所以能够维持种种的不平,因为世人有最公平的事情,那就是每个人都会死。无论你是多么富贵,多么美丽,多么才华横溢,但是死免不了的。畏惧死,才有宗教;知道死,才会尊重生命;珍视生命才会把握光阴;把握光阴,才能有更大的成就。

因为死,我们知道了生命的局限性,所以我们才会更加努力地把握当下每一刹那;因为死,我们才知道生的可贵与快乐。既然我们已经生而为人,为什么就不能把握这难得而又可贵的生命呢?虽然这个世间有许多黑暗,但是光明仍然在等待着我们。

许多为了求生净土,行种种善事。善事是我们本来应该做的,就象许多人在遇到一位乞丐时,如果先考虑他是真的,还是假的,那么他就不会布施给他了;或者想给乞丐钱,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同样也不会行善事了。

人生的遭遇、世俗的毁誉都是无法计较的,祸与福都是在相对地转换中。世间的许多“法”,都是我们人为规定的框框,真正的“法”应该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所以,其实世界都是在我们的心里,无论是痛苦与快乐,都是我们的心变幻出来的。

既然如此,世间的一切都是我们应该去面对的,去承受的,那有什么理由逃避呢?《浮士德与魔鬼》中有句话说:“我有入世的胆量,下界的苦难,我要一概承担。”这正是经过“魔界”的苦难,才会达到“佛界”的快乐。祖师不是说吗?“随业消旧障,更不造新殃”。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过了一生?留在我们大海脑里,其实都是一些苦难的影子。记得小学时候,经常被老师留在教室里,重新写上几百遍的字;有一年除夕时,从平台掉下来,昏过了四个小时,差点死掉;无数次生病的痛苦;出家时,经常被老和尚挨骂的情景;佛学院毕业时,那种生死别离的流泪;在南京时,手被刀割的不便……

快乐是短暂的,而痛苦却是永久的。我们丰富地过一生,不是因为有太大的享乐,而是由于我们有许多苦难。而在这些苦难中,在我们的挣扎下,都过去了,而且从记忆中升华,成为一种美丽的“彻悟”。

那种没有任何痛苦的净土,不失为一种修学的途径。但是,如果我们在苦难中体悟,在苦难中寻找快乐,那应该是捷径中之捷径吧?所以,我愿意寻找一个苦难的净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原谅别人才能解除内心压抑

有的人即使不学佛法,也同样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这就...

放下心灵的包袱

一个得道的高僧养了一条狗,名字就叫放下,每到给它喂...

身相既离,心亦如幻,示疾者谁

示众:豁开正眼,千圣罔测其由;一句全提,万别千差路...

培养自己心灵的力量

佛教对人生的解释,它主要依止的理论就是建立因缘观,...

随时随地怀一颗善良柔软的心

闲来无事,网上漫步,看见一则小故事让我感动不已。一...

五位百法——心法的种类功能与意义

学习佛法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为不了解名相的含义所障碍...

判断净土秽土的两个指标

我们从佛陀的名号华光如来,没办法去判定是净土、秽土...

诵此八事,进趣菩提,速登正觉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经行有六点好处

经行和静坐是禅修过程中最基本的主要形式,这在经律论...

学佛的人,最怕的是「放不下」

学佛第一个观念,就是 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 。看众生...

持名念佛虽易,亦须真信切愿

《解》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

第八识就像是一个急速的水流,不常又不断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

【佛教词典】满泥

(杂语)Vande,又作漫提。译曰礼拜。观自在如意轮瑜伽...

【佛教词典】牟子理惑论

Mouzilihuolun   中国佛教论书。通称《牟子》,亦称...

体会生死,契合生死,利用生死

凡夫之心总是不断生灭,只是自己不曾察觉,也不会去注...

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达摩西来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未阅有参话头...

圣严法师《拥抱孤独,拥抱亲密》

有时候,接触到一些人,他们对我诉说着「人在江湖,身...

修行人要把人我是非舍掉

我们是学佛的,要制心一处,你用的功夫,要时时刻刻现...

求一份心安,坦然以对人生路

无相禅师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这时看到有一...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及白话

《文昌帝君阴骘文》告诫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达到...

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

佛灭度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国王。有...

往生到极乐世界后,就有三种不退

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萨,阿鞞跋致是不退...

舍命不一定解脱,可能还会随业受生

汝将谓舍命便解脱乎。不知识随业牵,又复受生。驴女马...

用慈悲忍辱的精神来对待谩骂

通常被人骂者,少有不起烦恼,乃至瞋恚心,佛在世时,...

阿罗汉身具胜香的因缘

佛陀涅槃百年后的印度,崛起了强盛的孔雀王朝。其国君...

宏海法师:信解行证

好各位,我们尊敬的上果下道和尚慈悲,各位在座的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