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

惟觉法师  2017/10/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

调心,改变人生的好习惯

古德云:“君子慎所习。”

良习,引人迁善远罪,迈向光明;

恶习,令人沉迷不觉,堕入暗冥。

一念回光,弃恶秉善,扭转人生,操之在己!

人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有精神生活。每个人都想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裕、追求人生的幸福与快乐,但追求物质的过程当中,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追求的方向错误了,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富贵、幸福、快乐。世间的富贵,就好像花开花谢一样,都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我们就必须在无常当中,找到最安定、最幸福、最快乐、最真实的富贵。

善自调身心 具诸功德力

佛法对富贵的看法,可以用汽车来比喻,我们的身体就像车身,福德就像燃料,当下这念心就好像电源。车子要跑得快、载得多,车身就必须完整,底盘、钣金、引擎……都不能生锈、老旧、故障。此外,车子必须要有燃料,否则,即使是新车,没有燃料也没办法发动。有了燃料,还必须电路完整,必须要把这些部分保养好,才是一部完整的车子。所以,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希望达到成功,乃至于登峰造极,就要注意四件事情:一、要有健康的身体;二、去除坏习惯;三、广修善法;四、修习禅定。

第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的健康状况,其实是由于过去造的因所呈现的果报。一般人只知道要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而不知道还有业力。假使前世造了恶业,身体就会不健康,容易愚痴;假使过去造了善业,六根就会健全,乃至头脑聪明。了解因果的道理,今生就要从因地上努力,时时刻刻检讨反省自己当下这念心是否清净?心清净了,身体就会安定。

第二,要去除坏习惯。抽烟、喝酒、打牌,乃至嫖、赌等不良嗜好,就等于是慢性自杀,是缺乏智慧的行为,但是有些人明明知道不好,却无法戒除这些坏习惯,如果真正了解这些不良习惯对身体的影响,自然而然就能做得到。以喝酒为例,一般人都知道酒喝多了就会生病、会酒精中毒,但是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没有智慧、没有信心。

儒家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身体,是过去修来的福报,这一生要懂得运用这个身体,努力种善因,积功累德,才不辜负此生得到人身。假使了解这些道理,就不会再继续让坏习惯损伤自己的身体。

福德与禅定 菩萨共修学

第三,要广修善法。凡事离不开因果,佛法所讲的因果,就是要在我们平时做人做事、起心动念处下手,只起善念,不起恶念,时时刻刻检讨反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样这一生的福德就会增长。如此果上生因、因上生果,始终都是良性的循环。相反地,假使不知道修正自己的行为,放纵自己的贪瞋痴,就会形成恶性的循环。

诗云:“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唐朝王勃很有才气,为“唐初四杰”之一。王勃的父亲在交趾当县令,当时王勃正好来到南昌,遇到都督阎伯屿在重修的滕王阁上宴请天下名士文生,并邀集大家撰写序文。这时,王勃毛遂自荐,很快就把序文写好,得到主人的赏识,后来成为一篇流传千古的佳文。

王勃为什么会在这个时节因缘赶到呢?王勃想去交趾探望父亲,但当时他所坐的船是歇在马当,马当到江西南昌起码还有七百多里的水路。他把船歇在马当过夜,晚上忽然起了一阵大风,把帆船的绳子吹断了,这艘船就像离弦之箭,一个晚上就到了江西南昌。一般人认为这是奇遇,但在佛经里面来看,王勃的福德因缘成熟了,所以一切都很顺利。

相反地,假使未曾种过善因,没有福报,即使有好的因缘,还是无法成就,这就是“运去雷轰荐福碑”。宋朝宰相范仲淹经常私底下做善事。有一次,他的朋友告诉他:“现今有一位穷秀才,学问非常好,但三餐不继,你是个仁心菩萨,就帮助他吧!”范仲淹就把这位穷秀才找来,一谈之下,果然很有才能,只是时运不济。

当时有一座荐福寺,曾请欧阳询写了一个碑。范仲淹想把这个碑文拓印下来,交给这位穷秀才去经营、发行。突然一个晚上,刮风、下雨、打雷,雷一劈,就把这座石碑打得粉碎了。由此可知,福德因缘具足是很重要的。福德从哪里来?就是要在因地上勤修善法。

第四,要修习禅定。平时要多打坐,薰习禅定。得到禅定,心中清净、平静,没有妄想,对人生自然能够看得非常透彻,也才能消业、转业,佛法云:“三昧加持力,定业也可转。”这念心不起心、不动念,万年一念、一念万年,就是无上的功德、福报。

儒家强调修心养性,以佛法来说,就是要明心见性。只要从以上四个方向来努力,身体和心灵就能得到最好的保养,就好像一部车子不但没有损坏,而且燃料、电源充足,这部车就是一部如意车。有了这部如意车,在世间上做任何事业,都能称心如意,从黑暗到达光明;修行有了这部如意车,就能到达菩提涅槃、到达净土彼岸,得到真正的富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惟觉法师文章列表

像死人一样做功夫

歇下狂心,歇即菩提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心要与法相应

曾经有位修行者,去参学一个很有名的道场。那里住着很...

不要在外在环境下太多时间,因为你改变不了

我们在看人生的时候,本经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环境跟内心...

心灵的佛堂

第一次跟婆婆一起去上香,走了十多里山路,又坐小三轮...

圣印法师:受三皈依的态度

三皈依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我认为这必须发十种心...

剔除心中的杂草

小林觉得自己简直太倒霉了。大学毕业四五年了,眼瞅着...

如何才能活得坦荡

假如说,一个人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以至于没有约束自...

净土宗的「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是净业行人常常见到的一个名词。原文出处,...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人体24小时的生物钟

引导语: 人体生物钟,什么时候适合做什么,6点血压回...

欲全孝道,当修净业

印光大师(1861~1940),陕西郃阳人,从小即跟兄长读...

【推荐】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必有容,德乃大, 做人一定要心胸开阔,涵容一切,才能...

以真诚不妄之心来待人处事

说谎话欺骗他人称为妄言。现在社会上一般人为了做生意...

【佛教词典】七法财

(名数)财者,谓信等七种出世法财也。若一切众生行此...

【佛教词典】身受与心受差别

【身受与心受差别】 p0679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十...

淫念一生,诸念皆起

淫念一生,诸念皆起:邪缘未凑,生幻妄心;勾引无计,...

如是发心名之为邪,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

释迦弥陀此遣彼唤,岂容不去

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所弗窥测。况我信...

你若执著它,那你的烦恼就来了

《般若心经》讲的是什么?当然讲的是般若了。般若又是...

超度常识问答简选

问:念经何以能超度饿鬼。 答:仗念经力,感发饿鬼善...

沈家桢居士《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证悟过程》

第一段 观世音菩萨宏愿解脱一切众生的痛苦。自古以来...

普陀山的和尚讲普陀山的事儿--慈眼视众生

今天我们来到了普陀山的西山景区。这边住的都是尼众的...

不要小看这五分钟、十分钟,三年下去就不得了

在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出一个观念,它说初学者修学...

不可代人诵经念佛而图名利

内功, 是自修, 外功, 是广行种种方便。如周急济困, 拯...

今世行净,后世无秽

过去,释迦牟尼佛在波罗奈国仙人鹿野苑,刚度化了五比...

在家居士如何做到净念相继

问: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净念相继这句话,我们在家居...

如何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那么去佛不远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一个真相:阿弥陀佛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