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的心理调适

大安法师  2014/0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教的心理调适

一、三宝为依怙

轮回三界中的我等众生,悉是烦恼具足的病人,病因甚众,略述有二:一者知见上的颠倒。将虚浮幻化之身心外境执著为实有,不了自性妙觉明体中,求其顺逆迷悟生死,了无所得。由此导致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混乱,致使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乖违自性法则,衍生出一系列心理问题。二者烦惑厚重。投身于此浊世的众生,悉是烦恼深重者,有贪瞋痴慢疑之根本烦恼及种种随行烦恼。尤其现代科技市场化的浪潮,将吾人的贪欲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加之生存资源越来越匮乏,竞争日益加剧,遂使吾人的心态更加浮躁、焦虑(即烦恼魔、五蕴魔从潘多拉的盒子放出来了),心因性疾病便以种种光怪陆离的怪象呈现出来。

挣扎于心理沼泽地的吾人将何以堪?有法界常住三宝堪作依怙。佛是医王,是调御丈夫。法是佛从清净平等心流现出的文字般若,是疗治身心烦恼的法药。僧是瞻视人。我等病人至诚投靠大医王,以清净信心服法药,听从瞻视人的指导、督促,定获奇效。已病者立见痊愈,未病者将病灶化解未萌。

二、真空妙有乃二甘露门

针对前述二种病因,施设对症药方有二:

一者空性见。《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等众生镇日心向五欲六尘驰求,分别幻相,贪著幻相。其根本原因乃是,误认一切有为法的真实,由是愈迷愈深,不肯回头,引发无穷的心理情绪反应,如绳索捆绑自己不得自在。故欲回归心性安宁,先须深观一切有为之法,如梦境,如幻化,如泡沫,如影子,如露水,如闪电,莫非虚假,一切皆空,到底一无所得。果能常作如是观,洞明一切皆空之理,庶几不再受骗,回光返照,就路还家,安享故乡风月。

二者,安住妙有。《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我等凡夫,虽作空性观,初心卒未能无念无相,故亟须将心安住一净境。西方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愿心所流现的净刹,全体庄严即涅槃常乐我净之彰显,乃吾人安心立命之所,即当人之自性。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依正功德庄严,全都凝聚结晶为“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

阿弥陀佛乃万德洪名,其核心功德为无量寿(寂定)与无量光(照用),寂照一如,即三昧中王,能疗治一切疾病。《无量寿经》记载:释尊加被,令与会大众见阿弥陀大放光明,蒙光照触,“诸有病者,即皆愈起,诸尫者强健”。证知,阿弥陀佛果觉之光与净业行人持念佛号的因心之光,交融互摄,便具有强大的调适身心的功能。古往今来,念佛治愈疾病,尤其是心因性障碍的事例,不胜枚举,愿有识者,实践之。

三、以逆境苦难为师

古圣先贤无一不在逆境苦难中,成就人格与大业的。佛教四圣谛苦谛摆在第一,又称以八苦为师。苦难是吾人最好的老师,苦难能促使我们深刻地透视人生真相,激活吾人潜在的生命势能。顽金只有在烈火中锻炼才能精纯,钝刀只有在粗砺石头上磨才能锋利,松柏只有在霜雪中才能亭亭矗立,人只有不被忧患痛苦击倒才能成就大器。

明代净宗大德妙叶大师《念佛直指》中,依据经论法义,创立十种大碍之行。人虽不愿意故意遭逢障碍,然业力所牵,或不得已,有一切障碍现前之时,俾我身心先居于碍中,而众魔诸恶障碍之境不能侵我,不能障我。譬如金火同炉,火虽欺金,金必成器。

十大碍行者,一、念身不求无病,二、处世不求无难,三、究心不求无障,四、立行不求无魔,五、谋事不求易成,六、交情不求益我,七、于人不求顺适,八、施德不求望报,九、见利不求沾分,十、被抑不求申明。兹录三种,详示立论依据。其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其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患,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乃至其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何伤我?以受抑为行门。

妙叶大师的十大碍行,开示吾人对待逆境障难的达观智慧,不受表象所欺瞒,观照逆境障难之本质,顺其本性接受之。素患难行乎患难,不尤不怨,进德修业,静待其变,即烦恼为菩提。诚如莲华生于淤泥,在虚空中绽吐芳香,此时,污泥污水适成滋长莲华之养料。

综上所述,人生际遇千差万别,不如意者常八九。于此浊世,吾人当保持一颗智慧达观的心,皈投法界常住三宝,以为恃怙,明苦空观,安住于南无阿弥陀万德洪名上,念兹在兹。诚能如是,不唯身心康宁,实乃人中分陀利。

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内心的中道

中道二字,并不是指我们的身和语,而是心。当我们不喜...

世界是你内心的影像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

星云大师:如何去除心理上的毛病

我们的身体常常有头痛、肚子痛、胃痛等毛病,我们的心...

让心灵富裕起来

2010年4月28日,中国首届心灵富豪榜在北京大学百年讲...

分心散乱的对策

其实除去五盖,在生活中还有一种最常见也最常被忽略的...

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

圣严法师《何谓解脱》

何谓解脱?一般可分为身的解脱及心的解脱。例如我们因...

远离尘劳定心禅修

佛法说人生有八苦,其中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

成佛的三个步骤

我们现在怎么去成佛?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解决往生的...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们这样染污于三惑的薄地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

让我们轮转不休受痛苦的就是五欲

无量劫以来我们在五欲六尘打滚,你说对五欲六尘能够通...

把去世多年的人挂牌超度,能否有效果

问: 请问把去世多年的人挂牌超度,能否有效果?能否从...

【佛教词典】二变

即因缘变与分别变。据成唯识论卷二所述,有漏之识变可...

【佛教词典】据胜为论

(术语)通论事实,谓之据实通论,就其中之多者胜者而...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本经的修行重点在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它是一种...

每天忏悔罪业,罪业的念头是不是又会数数熏习

问: 请问法师,法师一直在讲重罪问题,必须至少忏一年...

让你一生吉祥的10个秘方

吉祥第一方:远离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

证严法师:在生命的白纸上

△ 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 有...

作茧自缚的人生

【原文】 蚕之作茧也,左之右之,上之下之,尽吐腹中所...

参禅悟道要真见自性

你们到禅堂里来是干什么的呢?为了开悟的嘛,为了找本...

智者归命得正道

从前,有位婆迦利人来到古印度中部,当时中印度国王任...

星云大师:闻思修

别人说你好,你会很欢喜吗?你可有想一想,他赞美得对...

木鱼有什么含义呢

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动中,木鱼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

网络学佛必须痛戒的弊病

在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网络是宣传佛法的一个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