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功名富贵如何能求得呢

智圆法师  2019/06/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功名富贵如何能求得呢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了凡四训》中有这样一段问答:

了凡对业果的道理还不甚明了。他进一步请问:“孟子说‘求则得之’,求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上。我能理解道德仁义,力行就能求到,可是功名富贵如何能求得呢?”

他的错误是把内、外分开,认为内可求,外不可求,他不知道:总的异熟果报,功名、财富等的差别果报,外而器界、内而根身,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造业而显现的。他对业果没有完整、系统的认识,因此才有见解和行为上的偏差。

学过业果,我们知道,凡是增上生的圆满、决定胜的解脱,上至佛陀三身、四智、无量相好、净土庄严,统统可以由修习正道而求得,何止是道德仁义可求呢?可见,了凡对深广的缘起缺乏足够的认识。

下面禅师为他遣除疑惑:

禅师说:“孟子的话没错,是你自己误解了。”

意思是,你认为:以心只能成就道德仁义,其他则不能创造。你把内心和外境分成两截,认为功名富贵是心外的法,岂不知这些法也是以心自现的。所以,了凡认为心可以求道德仁义,不能造功名富贵,他对万法唯心有愚痴。

以下禅师直示唯心立命的妙理:

禅师说:“你不见六祖在《坛经》上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方寸”是指心地。说“一切福田”,则无一遗漏,不论世间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福田,抑或出世间声闻、缘觉、菩萨、佛陀的福田,一切都统归心地。最妙的是心,一心可造十法界,所以不必在外面找福田,只这心就是福田。能在心田上种植,任何福都可以现前,故说“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唯一是内求法,外求等于缘木求鱼。实际上,只要一分分消除内在的障碍,所有增上生和决定胜的圆满都会逐渐显现。因此,我们遭遇挫折和失败,不应怨天尤人,在心外找出路也不会解决问题,能在心上遣除障碍,一切都会转变的。

“求在我”,就是在自心上寻求,能在心上积聚因缘,不但内的道德仁义可得,外的功名富贵同样可得,这叫内外双得。这种求对于“获得”是有利益的,叫做“有求必应”。

成功之道,就是顺应缘起的规律而努力求证。万法由心造,心善地道善,心恶地道恶,向内成就道德仁义,因上善妙,果上自然显现功名富贵。我们的心如镜子,镜子能擦拭干净,净相自然会显现的,这叫内外双得,也就是“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相比之下,外求法的效果如何呢?下面说:

如果不在自身上反省,设法消除苦因、成办乐因,只是徒然向外追求,本来“求”有它的正道、“得”有它的命数,外求积聚的并非正因,结果只会内外双失。因此,这种“求”对于“获得”毫无利益。

现在有许多创富学、成功学,介绍各种方法、技巧,如果是以蒙骗、损害他人的方式追求,则内心增上贪嗔痴,失坏道德仁义,以内心失坏,外在必然加深身心环境的痛苦,决定内外双失。

这个时代鼓吹向外追求,人们都弃舍了反躬内省,因此内心无安乐,外界也失去吉祥,器世界灾难频繁,风不调雨不顺,这是内外双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有了富贵,失去欢乐」的故事

老子说过少则得,多则惑的名言。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末...

无心才能心安

最近广钦老和尚一百零五岁诞辰,朋友找我去演讲,谈谈...

打开生命宝藏的钥匙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成佛,就...

心的比喻

现在科技文明发达,电脑普遍运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电...

修心养性二十四要

第一要 [看破世事] 世事若还看不破,身沉苦海怎能出。...

佛力是被动的,你心灵的力量才是主动的

佛的力量是很大,但是他永远是被动的,你心灵的力量是...

容易分心,该如何用心

问: 「我很容易分心,在做事的同时,会操心下一刻的...

【推荐】如何修阴德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宗舜法师: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宗舜法师: 这个剃发的风俗在古代印度对于重犯,就是...

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

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可以说在人生中,所得利益总加起...

什么因缘才能够做天王

我们前面讲到欲界诸天,他们共同的修学是十善业,包括...

不应当追念过去

《胜妙独处偈》的开头一句是慎莫念过去。 念过去的意...

【佛教词典】劫灾

指坏劫末期所起的火、水、风三灾,此三灾荡尽整个世界...

【佛教词典】失罗婆

(杂名)?rava?a牛宿名。宝星陀罗尼经四曰:失罗婆(唐...

一代高僧印​光大师的传奇一生

印光法师(1861~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

慧律法师:信仰观世音菩萨

信仰观世音菩萨──慈悲精神的学习 在佛教信仰里,观...

给亡灵焚烧纸钱有用吗

又是一年清明节,为祖先亲人扫墓祭奠的时候又到了,清...

现生延年转寿的原理

现生延年的原理 我们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目的...

宽容可以消弭仇恨

古代有个故事: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吵架,说:三八...

佛教经典的三藏十二部分类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是根据三藏的内容分成十二类。 第一个...

福报的陷阱--用攀缘心

我们一般人在造善的时候,内心隐藏了恶法在里面活动,...

心生还是病生时

凡病有无形、有形两种。无形之病,贪、嗔、痴、爱,及...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正见

为什么要建立正见?正见当然就是菩萨的智慧。 因为我们...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

一言一行皆成因种:呻号比丘的口业果报

有一个大富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取用不尽,尤其妻...

弘一法师的弥陀净土思想初探

弘一大师毕生钻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