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感动是化敌为友最好的方法》

圣严法师  2010/06/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在我所提倡的「心五四」运动中,「四感」是与人相处时的四种主张---感恩、感谢、感化、感动。其中,「感动」的意思是指,以智慧来处理事、以慈悲来对待人,以勤勉、谨慎、恭敬、谦虚、宽容的态度,凡事从自己以身作则,自然能够产生力量感动他人。

可是,只要存有想感动别人的念头,心中就一定有特定对象,也会产生期待;一旦期待落空,就会觉得挫折、无奈。但如果只是单纯的帮助他人,心中没有特定的对象,也不在乎做了以后会不会有人受到感动,只是默默的行善、助人,别人反而会因此受到感动,而跟着一起做。

例如,一般人在下班后或假日,都会去看电影、逛街,或上馆子大吃一顿。可是我们出家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没有放过一天假;出家人一无所有,没有自己的财产、家属、事业,既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孙,也不是要升官发财,只是为了弘法利生的事业而忙碌,这种单纯为了奉献而付出的无私精神,常使许多人受到感动。

可是我的本意并不是要使人感动,因为和尚的本份,就是服务众生,所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我只是尽自己的责任而已。我不应该跟一般在家人一样放假出去玩,也不会和别人计较:「你们常有假期,我都没有,好可怜哦!」我不但不会这样想,反而会非常感谢大家给我机会奉献。

我也经常对我的弟子们说:「我真是感恩你们!我对你们没有恩,是你们对我有恩。」我对他们的感恩心,是根据佛法的观念而来的,也就是所谓的「三轮体空」──如果没有受者的成就,也不能圆满布施的因缘,所以要感谢他们给我培福的机会。我的弟子听我这么说,心里都非常感动,心想:「明明是师父辛辛苦苦地在教我们、帮我们,为什么他还要感恩我们呢?」他们被感动之后,心灵会因此受到启迪而转变,更愿意主动帮忙,发心奉献。

另外,也经常会有人攻击我,虽然被打击时会难过,可是我不会感到怨恨,或是想要报复。相反的,当打击者需要我的协助时,我还是会协助他们,不会借机报复。这样一来,他们便会生起惭愧心,当惭愧心生起时,就是被感动了。

但是我帮助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感动他们,而是我本来就应该这么做,我只是在实践佛法的精神,而实践佛法的结果,往往会感动他人。

更进一步说,在平常的生活中,不要随便为了任何一点小事情,就看这个人不顺眼、看那个人不顺眼,就骂这个人、恨那个人,即使是对方错了,还是要谅解他。尤其有些人无法接受他人的指责,你一骂他,他就会和你结仇。对于这种人,我们不能用斥责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也不需再多费口舌和他辩论,只要包容他、慈悲他,和他做朋友就可以了,久而久之他自然就会受到感动,觉得和你作对是不应该的,双方就会从敌人渐渐成为好朋友。

要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有效、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佛法的精神感动人,「感动」,真是化敌为友最好的一种方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孝顺父母有五个方法

在佛教里,讲到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初品的孝顺父母...

互相嫉妒猜忌,导致无谓的纷争忧扰

人花在批评、毁谤、伤害他人的时间,胜过于冷静思考了...

执持名号有三个次第

一、执持名号:一句弥陀念诵听--专注力 二、一心不乱:...

忏悔业障的方法和要点

忏悔的方法在很多经典中都有记载。其中最有名的是《大...

「刚柔进退」的处世智慧

中国有许多很好的处世格言,如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

圣严法师:忙人的修行方法

有人问我,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抽出时间来修行? 就...

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中游刃有余

这里描述的是: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自己5岁的女儿逛商店...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态度

有的时候,别人对我们莫名其妙地热情,有的时候又无端...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圣严法师:找不到心

禅宗说:「参禅不在腿。」这是说,参禅不一定要靠打坐...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自序 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

圣严法师《找不到太太》

我认识一个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有很多女孩子喜欢他...

圣严法师《惭愧心》

凡夫众生通常同时具有两种个性,一是虚骄、自负,一是...

【佛教词典】于法正修

【于法正修】 p0747   瑜伽三十八卷十九页云:云何菩...

【佛教词典】感恩寺

又称感应寺。位于韩国大王岩附近之东海岸边。乃韩国之...

百千方便,惟有放下一着最省力

知老居士,为己躬下一着,决志甚急。此念生死事大,当...

把心安住在向往美好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在与人交往的过程...

如何理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问: 如何理解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

【原文】 客曰:弟子复忆昔念佛时,遇一禅人教云,念佛...

【推荐】听经闻法对我们极为重要

我们要经常观察自心,对自己的心作开示。因为我们的心...

境之善恶,由心之善恶所感

适接手书,并《大士集》,不胜欣忭。大士碑文,经黄君...

助念者应有的心态

以信愿引发信愿 《要解》里面有一段话:问:西方去此十...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

弘一大师:青年佛徒应该注意四项事情

今天所要和诸位谈的,共有四项:一是惜福,二是习劳,...

一生念佛很精进,为何不能确信自己今生能往生

问: 尊敬的大安法师,在您讲的《净土资粮--信愿行》中...

妄识心本来就是空

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了解这个妄识心本来就是空的,知...

比丘供塔得佛授记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过去有佛出现于世,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