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草木成佛

2011/05/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草木成佛

日本真观禅师,最初研究天台教义六年,后来改习禅学七年,为了寻师访道,以期明心见性,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又负笈中国各名山丛林,参话头,习禅定,又经历十二年之久。

二十多年后,他终于在禅门中得到了自我消息,因此束装返国,在东都、奈良等地弘扬禅法。各地学者,蜂拥而来参禅求道,大家都争相以一些困难的问题,要他解答。

那些问题包括:

一、什么是吾人自己的本来面目?

二、达摩祖师西来大意是什么?

三、人问赵州狗子有无佛性,赵州时而说有时而说无,究竟是有是无?

问题虽多,真观禅师总是闭着眼睛,不予回答。有人也知道真观禅师不愿和人议论禅门公案,大家对公案禅搬来说去,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

一天,有一位五十余岁的天台学者道文法师,研究天台教义三十余年,慕名而来,非常诚恳的问道:“我自幼研习天台法华思想,有一个问题始终不能了解。”

真观禅师非常爽朗答道:“天台法华的思想博大精深,圆融无碍,应该问题很多,而你只有一个问题不解,不知是什么问题?”

道文法师问道:“法华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意义就是认为树木花草皆能成佛,请问:花草成佛真有可能吗?”

真观禅师不答反问:“三十年来,你挂念花草树木能否成佛,对你有何益处?你应该关心的是你自己如何成佛?你要作如是想才对!”

道文法师先是讶异,然后道:“我没有这样想过,那请问我自己如何成佛?”

真观禅师道:“你说只有一个问题问我,关于第二个问题就要你自己去解决了。”

花草树木能不能成佛?这不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大地山河,花草树木,一切宇宙万物,都是从我们自性中流出,只要我们成佛,当然一切草木都跟着成佛,不探讨根本,只寻枝末,怎能进入禅道?

禅,要我们当下认识自我,不要去攀缘其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真角虎——「宏禅赞净」的八位宗师

其后诸宗师,皆明垂言教,偏赞此法。如长芦赜,天衣怀...

从禅修立场使得自我消融

自我是最难消融的,这是最可爱、最坚固、也是最讨厌的...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四禅,亦名舍念清净地,谓行者复厌三禅之乐法扰心,复...

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第二个,识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谓行者厌虚空之...

久参有禅,久住有缘

香板下面出祖师,哪个调皮就一香板。不听啊?以为我喜...

唯有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诸位要参禅吗?那你必须提起话头,放下万缘。唯有提得...

修定的资粮

修道的时候要有助道因缘,什么是助道因缘呢? 你修道的...

一人与万人敌,在今人则不行

用功的人,谓一人与万人敌。这一句话,在古人最好,在...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赖咤和罗圣者的故事

有一次,释迦世尊带着五百个比丘弟子,从拘留国游化到...

与人攀比是痛苦之源

有位居士不服气地说,邻居家家庭条件不好,夫妻两也没...

去除心中的黑暗

阿那律尊者在过去生中为长者子,正值燃灯佛住世,听闻...

四大安静 众患消除

佛陀住世时,舍卫国中有一位已证得须陀洹果的须达长者...

【佛教词典】萨达喇摩

(术语)Saddharma,译曰正法。三时中,第一时。佛灭后...

【佛教词典】破地狱文

依法力得免地狱苦难之讽诵文。其主要根据如下:(一)出...

善根是无始劫来累积而成的

一个人的善根也是无始劫来累积而成的,人们常常只见其...

观死无常,勤念弥陀

学院在每年都会打四次佛七,当我们开始过得安逸、懈怠...

佛陀为何要拒绝姨妈供养的金缕衣

如果是长辈送给你的东西,你可以拒绝吗?佛陀为什么要...

妙莲老和尚《念弥陀圣号的利益》

一句弥陀具足无量光寿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呢?小...

圣严法师:多情须讲理

「有理不一定走遍天下」、「爱他往往反而伤害他」,在...

你要是做了,这才是真正保险

大家学完《地藏经》,我们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说...

净宗七祖-省常大师

1.生平 省常大师(公元959---1020年),字造微,俗姓颜...

【推荐】不清净的愿,佛菩萨能满愿吗

那些大菩萨行菩萨道时,遇到种种众生。一切众生每个人...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问: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仁清法师答: 好几种,...

【推荐】求人不行,求自己还做不到,这叫业障

我们经常问:怎么修行? 看你遇到什么事就修什么法,一...

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今天我们学习《净行品》偈颂的第一〇七愿: 入其家已 ...

舐犊之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