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隆相法师  2018/06/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学佛者当从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对出家师父。为说明此事,我讲几个故事给大家听: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玄奘大师说,对您这样的高僧我们应当恭敬供养,但是我又发现,很多人穿着出家人的衣服,不会念经不会坐禅,败坏佛教形象,能不能让他们还俗?

玄奘大师回答说:不行。为什么不行?皇帝问。玄奘大师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打了一个比喻。玄奘大师说,昆仑山盛产玉石,昆仑山是石头多还是玉石多?皇帝说,当然是石头多,玉石在其中少之又少。

玄奘大师担心皇帝没有明白意思,又用了一个比喻,他问皇帝,天旱求雨如何求?皇帝说,当然做一个纸龙,然后举行法会,向纸龙求雨。玄奘问,纸龙能降雨吗?皇帝说,纸龙怎能降雨。玄奘大师说,对,但是我们求雨还必须向纸龙求。

皇帝一听就明白了。玄奘大师说,就像昆仑山上的玉一样,高僧大德毕竟是少数,没有石头,玉从哪里来呢?纸龙不能降雨,但是没有它又如何求雨呢?

所以,对于在家居士来说,要想求福报,出家人就是福田僧,想种福田求福慧必须向出家人求,他不能给你福慧,但是你必须要对他有恭敬心,把他当做僧宝来对待,你才能从中获福。想皈依三宝,他也是你皈依的对象。尽管他不会念经,不会坐禅,修行不好,但是他依然是我们应该恭敬可以种福田的对象,修行好不好是他的事情,恭不恭敬是你的事情。我们要恭敬对待每一个出家师父,不要生轻慢心。

佛陀在世时,人们争相供养佛陀及证得果位的圣者,或是长相庄严,或是能说会道者,至于那些年龄大的或认为修行不好者就没人供养了,佛陀慈悲的告诉大家:平等供养功德最胜。毕竟大多数的出家人是没有证得果位的,也必须要恭敬对待他,不能产生分别心。

佛陀在世的时候,佛教里也有叫六群比丘(小编注:谓此等比丘。于佛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有的修行很好,也有修行不好。一位国王问佛陀:“一些比丘穿着佛教衣服,但是却败坏佛教形象,我们这些护法都感到于心不忍,能不能让他们还俗?”佛陀说,不行。

为什么呢?佛陀没有直接回答。国王头上戴了个金簪子。佛陀就把簪子拿下来,问国王这个好不好?国王说,是好东西,它的价值很高。佛陀说,是的,但是如果把它折断了,还好不好?国王说,那就没有原来好了。佛陀说,是的,尽管它断了,虽然不能再为你所用,但是仍然是金子。修行好的就像簪子一样,可以让你生欢喜心,修行不好的就像断的簪子,仍然是宝,所以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出家人。

佛陀不是袒护弟子,而是关心大众,佛陀告诉大众,我们一定要用平等心恭敬对待每位出家人。

曾经有一个国王请佛陀应供,佛陀就特别带了一个小沙弥。按照礼节,国王一个个向法师磕头,向佛陀磕头的时候很高兴,向佛陀的弟子们磕头,国王也很高兴。但是到小沙弥的时候,国王一看,小沙弥年龄这么小,怎么能磕下去呢?于是,国王就把小沙弥带到屏处给小沙弥磕了三个头。然后国王对小沙弥说,千万不要跟别人说,我给你磕头的事。

小沙弥说,好的。这个时候小沙弥把吃饭的钵放在地下,然后跳进钵里,再从钵里跳出来,就这样反反复复地跳。然后,小沙弥问国王,你看到了吗?国王说,我看到了。小沙弥说,你可千万别和人说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别人,因为你不知道他是什么身份。我们是凡夫,菩萨认识我们,但是我们不认识菩萨。你稍纵即逝,就可能失去一个机会。所以要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济公大家都知道是活佛,但是实际上,当时很多人看到的济公确实又脏又疯疯癫癫的,因为我们是用凡夫心去看的。济公圆寂之后大家才知道他是活佛,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不要心生轻慢,你才有机会获福。

所以,各位居士,对三宝要生起绝对的恭敬心,没有恭敬心,想从中获得福报是不可能的。印光大师曾说,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这句话也表明了,我们很容易培育自己的福报,但是也很容易失去这样的机会。如果我们的内心稍微有一点轻慢,就失去了一份功德,要是再出言不逊,就有可能受到不好果报。

在佛经里,曾有一个老和尚年龄很大,念经的声音也不好听。小沙弥听到,就说老和尚念经像牛叫,老和尚赶紧对小沙弥说,你不能生轻慢心,你得赶紧忏悔。小沙弥不知道老和尚是证得果位的罗汉。所以在我们生活中,求福报是最容易的,但学佛者当从恭敬三宝始,这也是我们学佛的第一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在世间,唯一有意义的事便是修行

江南的冬忽然来临,干燥而寒冷,人们纷纷口鼻上火,这...

学佛就是把心顾好

假使心没有顾好,任它自赞毁他,就会堕三恶趣中。什么...

云居善悟禅师《劝安老病僧文》

高庵善悟禅师住持云居山时,曾撰写了一篇劝说各大丛林...

修行不必挂碍衣食 真修自有龙天护持

《佛藏经》上说,出了家的人,应该一心用功办道,随顺...

【推荐】临终十念生天福

佛陀与五百比丘,曾有一段时间止住于古印度毘舍离城外...

出家人应该如何学戒

对于出家人来说,只有真正受了戒,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

我们的生命需要拜佛

礼拜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一种礼仪,相信只要是中国人都...

以敬信之心听法

一日,佛陀从俱萨罗国回到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此时,...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秋季的「四大名补」

真正的养生高手,不见得依靠保健品,有时候,吃对了,...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佛陀的慈悲开了很多很多的...

为什么会有蚯蚓这类含蠢蠕动的湿生众生

癸三、湿生相 看第三段的湿生相。湿以合感,就是他对某...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那么这个地方的因缘观强调对治,对治我们的爱取跟我见...

【佛教词典】果缚

(术语)生死之苦果,缚我而不使解脱,曰果缚。招此苦...

【佛教词典】日光菩萨

(菩萨)此菩萨在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上第九位。梵名苏...

精力专注念佛时为何昏沉

问: 我每当精力专注能念佛时就会昏沉,反而是妄想多...

体验什么叫作「贫穷」

一位亿万富豪想让他的儿子体验什么叫作「贫穷」,于是...

水陆法会的殊胜之处在哪里

水陆法会,即然被认为是汉传丛林经忏佛事之最,那么,...

何谓「中阴身」

人死之后,到哪里去呢?人死之后,在还没有投胎转世之...

世间有这四种人

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时,有一...

定不定业对净土宗的往生有什么启示

定业就是说,这个业的结构非常坚固,它有主动得果报的...

圣严法师《有条件的虚荣心》

虚荣心的泛滥,在现代社会中可说是越来越明显了。原因...

星云大师:培养耐力

耐是持久,是承受,是一种力量。你看,飞鸽传书需要耐...

何谓三界

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这样的观察思惟就...

【推荐】如果常做某一类的事,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

冈波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说: 如果一个人前生喜欢...

大安法师:水火二河白道喻详解

善导大师举出了一个水火二河白道喻,这个白道喻非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