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略说天台宗的十乘观法

2018/0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略说天台宗的十乘观法

十乘观法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总结的十种观行法门,总结非常圆满。

修圆顿止观之前,即二十五方便修毕后,为正观对象轨范之十种观法。此十法,即能因至果成就观法,略称十乘观法。又称十乘轨行、十观成乘、十法成乘、十法成观、十法止观、十重观法、十乘观、十乘或十观。修此观法能安住众生心,故以坐处喻之,有“十乘床”之称。又以观法能除迷妄,犹如风能拂去灰尘,故喻称十乘风。在《摩诃止观》卷五以下,有详细之说明。“十乘”乃因观不思议境等十法,能运乘修行者至菩提果;圆教观法必依之!十法之中,观不思议境为观本体之正观,上根者依此即足;若尚未成功或中根者,进而修第二至第七观法;至于下根者,则更修第八以下之观法!但最后亦须修备具足十种观法。十种观法即:

观不思议境:即观凡夫于日常所起一念心中,具备人生所有一切念,三谛相互一体化为不思议之妙境。此种观法,赵宋天台山家派,知礼大师在《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举槌砧、淳朴之喻。观为观之主体,三观即当于“槌”;不思议境为所观之客体,所观之三谛即当于“砧”。此三谛三观虽有能所关系,但皆为观慧之内容,故以观不思议境智慧之槌砧,为锻炼凡夫日常所起之无记六识心。以三千三谛为妙体,则须观六识心,以三谛三观即为所观。依此而成立两重之能所关系。对之山外派,认为不思议境乃是真如本身之真心。又日本天台宗另有异说,认为“天真独朗观”为总无明心之八识观境。

发真正菩提心:又称起慈悲心。修行者依初观未成时,改发圆教无作之菩提心,为求菩提救度众生,立四弘誓愿。

善巧安心止观:又称巧安止观。善巧妙用止观,俾使心安住于真实之本性。

破法遍:即破除遍于一切诸法所执着之心。

识通塞:能观智之知通塞,识别情智之得失。

道品调适:又称修道品。即检讨三十七道品,以检适合行者之能力实践为主。

对治助开:又称助道对治。如以六度对治六蔽等善法,以除障碍之帮助!即开辟三解脱门,以对治障碍。

知次位:绝不生起登圣位之慢心,更须了知自己修行之阶段,善自分别了知修证分齐。

能安忍:对内外障碍,心不动摇而能安忍,成就觉道。

无法爱:又称离法爱。即除对非真菩提之执着,而证入真正菩提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打坐中如何观想

问: 打坐中如何观想? 惟贤长老答: 在打坐中要做到...

念佛时该如何观想

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

天台八教丨五时八教的名称由来

说到天台宗,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名词应该就是五时八教,...

西方三圣的形象

念佛法门虽分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持名念...

经常这样观想,佛菩萨的力量就跟你合而为一

【时诸大众闻说地藏菩萨摩诃萨成就无量称赞功德。皆获...

燃一香炷就能够消无始罪业吗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我们无始的罪业,因为燃一...

各宗要略:天台宗

一、学统 北齐慧文禅师,读《大智度论》悟一心三观。南...

这样去观想才能减少痛苦

佛教导说: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和周围环境...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人生七种无形的财富

人生有许多无形的财富。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追求物质财...

如何将中道之理运用于实际修行中

十番显见的道理,就是在说明我们一个菩萨在行菩萨道的...

业报有四个根本的原则

第一个是,业果是决定的。你造了善业的话,你感的果是...

【推荐】持诵准提咒的九品成就

念准提咒这些大概法师们都给你们讲过的,我重复一道,...

【佛教词典】方便道

方便道者,谓所有资粮皆是方便,或有方便非资粮,谓已...

【佛教词典】大寺

(杂名)梵语,摩诃毗诃罗Mahāvihāra,玄应音义十六...

文珠法师《楞严经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一、前言 楞严经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经典,佛...

学佛得遇善知识是最大的福报

过去有个人,患了下腹的疾病,求医治疗。医生告诉他:...

生命中的贪欲苦

有一个美丽得让人感到心酸的故事: 在物质条件极度匮...

对治我们欺诳之心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

日落西山忆故乡,急需检点办资粮

佛法教导我们: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就是避免...

记忆力差该怎么办

问: 记忆力差怎么办? 万如法师答: 经文咒语记不住,...

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有三个愁容满面的信徒,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

一切皆舍,了脱生死

现在佛教在世界上,大体都在弘法、宣传,虽然很普遍,...

往生的正行,就是执持名号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

慧律法师《茅蓬语录》

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之说。立功者,造福家国、嘉...

以善来对治纠正不善

一般人多半不清楚什么是善与不善,什么是好的心与不好...

低头也是一种智慧

古人云:至刚易折,上善若水。做人不可无傲骨,但也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