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终开示的技巧

道证法师  2018/04/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临终开示的技巧

还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的:我们常常会劝临终人——“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这本来是对的!要往生,本来就是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但这个并不容易,我们自己可能也做不到,所以,如果以命令口气,半强迫地要对方这样做,其实常常会有反效果。

末学举一个例子,有一位莲友,她得了癌症,蔓延到整个腿都肿起来,皮都裂开,汤水从裂缝流出来,非常痛苦,她有一个儿子已十七、八岁,却还需要包尿布照顾,她平时为人很热诚,也蛮热心助念,到她临终之前,莲友去看她,她讲到——她死了以后,不晓得谁去照顾这个儿子?因为十七、八岁了还要换尿布,若无人照顾,那儿子怎么办?

想到此,她心里蛮难过的,就情不自禁掉眼泪,莲友就跟她说:“这什么时候了!你应该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这个儿子就放下了!”结果这临终的莲友一听,整个人就像发狂一样,很激动,叫说:“我知道他不是你儿子,你才说风凉话、说放下,要是你儿子看你多会放下?我不相信你多会放下!”大家可别怪她会这么激动,她是在教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一个凡夫面对生死的苦痛、情感和无奈不舍。

因为大家不体谅她的心——她觉得很痛苦的事,别人却好像很轻松说风凉话的样子,她就很反感!其实以前她常为人助念,自己也知道要万缘放下,这道理大家都听过也会说,但问题是——情感很深、很痛的地方,不是那么容易放下,这末学自己也有经验。 (而其实,只要真能往生西方,由西方放光照顾儿子,比在娑婆更容易!但这个“跳跃”——观念的扭转,需要对佛法的深信。)

奇妙的转折——由激动回归信愿

有关上面所说那位莲友的例子,当她很激动谁都劝不下来的时候,她的女儿很孝顺一直拜佛、求佛,后来我的剃度恩师去看她,只说了几句话,她就回心转意平静下来。恩师怎么说呢?

恩师摸着她肿痛的脚,轻柔地对她说:“你这双脚已经为众生走了很多的好路,你的功德回向到哪里呢?”她忽然间静下来,回想到自己以前为众生奉献的那份菩提心,含着眼泪回答说:“西方极乐世界。”

恩师又牵着她的手——那双手经过一次一次的打针,已经肿胀又充满瘀斑,恩师问她说:“你这双手已经为众生做了很多的好事,你的功德回向到哪里呢?”她回答:“西方极乐世界。”(她终于想起了自己以前每天在佛前作课的回向,一念之间她就回心转意了!)

恩师就问她说:“那么我们送你一程好不好?”她说:“好!”于是,在大家的助念声中,她凝视著佛像念佛,大约十五分钟就往生了。

恩师顺情而化,善巧的三言两语,就把她从激动的情绪,带回到往生的信愿。这其中的奥妙转折,我们要细心体会。这位莲友过去热心为人助念的善因,终于也感召了自己临终时的大善缘,帮助自己提起信愿。

所以我们在劝临终人的时候要将心比心——要细心体会他的感情,看他的程度,我们先要自己反省一下——平常我们对这娑婆世界的“芝麻小事”都有意见,仅仅是别人的意见跟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难立刻就放下自己的意见,一点点“不重要的意见”,都没有那么容易放下,何况要放下“所有的”意见?尤其是在临终—— 那种最苦、又最舍不得的时候!

我们可以假想,平常自己正有意见的时候,别人来说:“你万缘放下,听我的,念佛!”难道我们肯一听就放下吗?就这样乖乖念起“阿弥陀佛”来吗?心里不会嘀嘀咕咕吗?不会跟他辩论起来吗?

由以上的反省,我们可以了解——平常意见多、个性强的人最容易吃亏,临终危险性很大!平常地位越高,觉得自己越“大”的人,到时候堕落的可能性越大!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要断气,平常一些“我相”、“我见”都不肯放(就好像不肯解大便一样),谁敢说临终一刹那,正好都可以放下呢?

由反省,推己及人,感同身受

为临终人助念时,要反观回来,帮助自己提起正念。先由自己反省,将心比心推到临终人——体谅他跟我一样,是个无可奈何的凡夫,“身见”一点都没有破,他还是会痛、会苦的,而且他会怕死,也和我一样会舍不得亲情;所以,我们不要一去助念,就把对方当成初果以上的程度,不要一去就要让他“断惑”!

事实上,阿弥陀佛的“凡圣同居土”,就是为了像我们这一种又证不了果、又断不了惑的人而设的。

所以当我们去助念的时候,无论时间是多么急迫,都要先顺凡情——先顺凡夫的感情,先去仔细思惟体谅他的苦处,也要关怀他身体的苦,感同身受。(千万不要漠不关心,当作无所谓,想想我们自己要是肚子痛或是断了腿,能够无所谓吗?)

我们关怀他的苦,感同身受,就算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也一定要表达。要为他求佛救拔,“希望他永远不要再受苦”,“希望他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就是“往生”真正的意思)

顺情而化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经讲极乐世界有很多的鸟,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弥陀要解里面有一段话解释:“化作众鸟何义?”(这是讲解经文中“鸟音法利”——就是鸟说法那段。)

蕅益大师说:阿弥陀佛化作众鸟,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只因为我们这些凡夫的感情,都喜欢小鸟,叫“凡情喜此诸鸟”;所以阿弥陀佛就顺着我们凡夫的感情这样教化我们,这叫“顺情而化”,末学看了这句话非常感动啊!

我们想一想,阿弥陀佛慈父化作小鸟,停在我们肩膀上、停在树梢上唱歌,你看看迎面飞来一只可爱的迦陵频伽,那就是阿弥陀佛爸爸变的,只因为我们这些孩子喜欢小鸟,佛就把他尊贵的佛身变成小鸟。

这是多么可爱,何其“无我”的大慈悲,这是“恒顺众生”的极至啊!由此我们就可以体会佛是很幽默、很可爱,心非常的柔软,他是用多么可爱的一双慈眼来看众生、化导众生。我们是“舍利弗”——美目鸟的孩子,要学习“乃父之风”顺情而化啊!

助念的时候也是要“顺情而化”,就像水能随方就圆,而成就清洁洗涤的功德,又像云彩、那水蒸气的水滴,就算跑到眼睛里面也不会刺眼。所以我们去助念的时候,可以说不是高姿态的劝导,而是一种请求,要先设身处地交换角色,将心比心,体会临终的这个人,他的凡情所有的苦衷,先深入他的情,才能够顺情而化。

然而,也不能只顺情,只顺情会堕落!顺情还要顺势转化,才是顺情而化,先“顺情”——顺情疏导他的苦,疏导他的恐怖,然后才“而化”。先“顺情”——就他痛苦的地方,转“而化”入阿弥陀佛救苦救难的大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道证法师文章列表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问: 如果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大安法师...

不能往生的错误方式,一定要注意

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与...

念佛人一天的修行

人的爱好、秉性、工作、家庭等千差万别,所立功课不应...

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

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

应该念阿弥陀佛还是观世音菩萨

问: 我学佛是因为观世音菩萨示现了一下。我现在应该念...

【推荐】一念虔诚皈依的心启动了弥陀本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

恨了邻居十年,我收获了什么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有幸...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问: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常敏...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二十四节气食疗方

《立春养生法》 胆气足则百病无,多敲胆经最舒服。名春...

学佛的人一定要学忍辱

嗔心,就是嗔恚无忍的心,为三毒之一。人若生了嗔心,...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

佛法宗派大概

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

【佛教词典】非所缠法

【非所缠法】 p0713   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非所缠法...

【佛教词典】有为涅槃

为“无为涅槃”之对称。即不具足常、乐、我、净等四德...

只要往生到极乐,都能获得不退转

正定聚者,拣异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心进退未...

别被淫欲骗了

淫欲是一切罪恶、耻辱、灾祸、疾病、痛苦、烦恼、失败...

很多大菩萨为何还要求生极乐世界呢

问: 法师,经典里面讲,有很多都已经是大菩萨了,他们...

富翁的今与昔

富翁在自己公馆的花园里散步,烦恼尾随其后,寸步不离...

有智慧的女人能内能外

汉武帝曾为乳娘的一件过失,要将她处刑。乳娘吓得跑到...

四十八大愿——(第27愿)万物悉皆殊特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

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

宽却肚皮需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纵...

文殊菩萨手持如意的启示

从前在寺庙里看过一尊文殊师利菩萨,白玉雕成,十分晶...

星云大师《睡前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是日已过 今天已经过去了 我无法停止...

容易发怒

有一位经理非常能干,又善于领导人,就是脾气太大了,...

经常面对灾难事件而又没办法帮助他们,该怎么办

问: 我是一名120的护士,经常面对各种突发灾难事件而...

回向给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利益

还有人问,这个回向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真实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