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小乘经典对提婆达多的描述为何不一样

净界法师  2019/08/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大小乘经典对提婆达多的描述为何不一样

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我们从前面知道,我们这个身体的感受基本上是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它的确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身触为缘,生身识界”,是讲因缘即假。但“三处都无”,讲因缘性空,虽然它有它的作用,但是它没有真实不变的体性,它的体性是空寂的。它们三个都是非因缘非自然,一个中道的实相。

这个即空即假即中的触,我们可以从一件事来看,看提婆达多的事情可以看得出来。提婆达多,佛陀在讲到他个人的行为的时候,我们看阿含经的描述。阿含经的小乘经典讲提婆达多这个人是大恶人,他五逆罪犯了三个:第一个杀阿罗汉,第二个出佛身血,第三个破合和僧。所以,在阿含经里面,提婆达多等于是今生就现身堕入阿鼻地狱当中。当然,阿含经是一个小乘的思想,讲业感缘起,它是从外在的事相来论断这个人。

但是,你看大乘经典的态度就不一样,特别是《法华经》。《法华经·提婆达多品》讲到提婆达多,讲到两个重点:

第一个,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曾经有一生做大国王。他想要学大乘法门,所以他放弃了王位,到深山去,找到一个阿私陀仙人,向他礼拜,做他的侍者。结果阿私陀仙人把《法华经》的妙理传给国王。而这个阿私陀仙人是谁呢?正是提婆达多。所以,提婆达多曾经做过释迦牟尼佛的老师,教导他修学《法华经》的一个老师。这第一点。

第二点,在《法华经》讲到第二个重点,就是提婆达多不但做过他的老师,还做过释迦牟尼佛增上的善知识。他示现很多恶逆的因缘,来帮助释迦牟尼佛快速地成长。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我之所以能够快速地成就六波罗蜜、四无所畏、十八不共,完全是提婆达多的帮助。因为菩萨道,在经典上说,菩萨道只要到初地以上,魔王都不敢动他,连动都不敢动。那魔王不敢动他的话,全世界没有逆境了。所以,初地以上菩萨的那些恶因缘,都是那些高手来示现的,大权示现。

我问你,你到了初地菩萨,谁敢动你?初禅以上魔王就不敢动你了,只有在欲界定的时候魔王还敢去干扰你。所以,菩萨道的后面的时候,都必须要另外一个菩萨来示现,来帮助他增上。提婆达多正是扮演释迦牟尼佛增上的一个角色。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其实提婆达多——我们从大乘的了义经来看小乘的经典,把它会通,也就是说,提婆达多整个过程是以大悲心来造罪业,然后来帮助释迦牟尼佛增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常常看人不顺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场

我们要训练自己,就是要训练我们的这颗心。从行上,我...

【推荐】印光大师论逆境

所谓逆境,就是指使身心感到不顺利的环境。逆境,可以...

做事前先做好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做事的时候,一定会有阻挠或遭遇困难和挫折。因为每个...

【推荐】「天知道」的成功

清朝末期,上海闸北有一家梨膏店,生意做得很大,店门...

福和祸、怨和亲都是无常的

《史记》中记载,戚姬是汉高祖非常宠爱的一位妃子,他...

逆境烦恼,最怕你下定决心

一切法的逆境,最怕你下定决心,当你下定决心,这个时...

让目标看得见

这是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几十年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由于邻居家着火,火势蔓延,卫锦洲居士家也被毁于一旦...

开着念佛机,让佛号种在八识田中

随着科技电子产品的发展,念佛机的品种越来越多,在多...

心微起恶念,即便忆佛,以佛力故,恶念自息

原文: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

大豆--避免饥荒的重要武器

大豆,又被称为珍珠黄、玛瑙豆;早在三千年前,已被中...

身处逆境时,不要忘却的七个信念

1、深刻反省自己,修行是不是做到了至心恳切,制心一...

【佛教词典】兆载永劫

(术语)兆载者数量名,永劫者,历兆载之劫数,故云永...

【佛教词典】宝幢如来

(佛名)胎藏界中台八叶院东方之尊也,赤白色,即日初...

极乐净土,人人不再设防的世界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第三十九愿:受乐同于漏尽愿 第三...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

【原文】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

你得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 生老病死苦,这四...

佛陀为什么要示现「入胎相」

入胎相:父净饭王,母摩耶夫人。经云:处兜率天,弘宣...

为什么要你放下今生

问: 师父在课堂中提到,面对业力今生能够改变有限,...

世间四种人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前来请法...

无明的人是最可怕的

当我觉醒后,我才发现,世间最可怕的人,不是小人,也...

以花来供佛,这功德有多大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

如何忏悔重大的罪业

子三,明业果相续。这个地方讲到的果报,是指的众生跟...

念念着相执情,故念念起烦恼

俗夫之人,看事看物,系含意识意色情感。而菩萨之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