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化解和冤亲债主的仇怨

明海法师  2019/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化解和冤亲债主的仇怨

有弟子困惑于“不知要如何化解和冤亲债主的仇怨”的问题。

我们来到人世间,最重要的功课是处理“因果”这一块,但不只是“法俗眷属”(冤亲债主)的因果。如果我们只执着于处理前世因果上面,可能就忽略了修行最大的本质——处理你的“心”。

在修行过程中,当你的心扩张到“可以接受这一切”了,所谓的法俗眷属、所谓的仇恨自然就不存在了,这一点是非常微妙的。这样说吧:当初你为什么要打架?一定有理由,这辈子我欺负她,下辈子换她来欺负我。这样下去冤冤相报何时了?

但如果你能回到最早的那个当初,你想欺负人的那颗心,或者是你被欺负后,那颗委屈的心把它化解掉,才能真正解决痛苦的根源。

从十二因缘来说: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然后又回到无明,好像链条一样环环扣成一个圈。在轮回当中,你要怎么样才能够破除掉十二因缘,超越生死、脱离轮回?十二因缘根本就是一个轮回的圈,十二因缘实际上是三世两重因果,现在、过去、未来,它是三世因果的链接,每一个都环环相扣,你走到这一环没打破,肯定是往下一环走,逃脱不了。

但是你要怎么去破这个环?只要把其中一个环剪断,就瓦解了。简单的说,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它也是一个轮回,你报复我,我报复你。

其中有一次你到我这里来了,我理解你所受的委屈,你报复我,我可以理解,也能接受,而这个接受是心甘情愿,而不是忍耐的。当然这部分是通过修行去获得的,通过修行去扩充你的心量。

而不是师父跟你讲:你要去接受,你要去容忍,你就破除掉了,这是假相。这部分要一步一个脚印去修,没有捷径的。绝不是说:你被欺负,你就要一直忍耐才是修行。我必须告诉你:强迫自己忍耐就是牺牲;有牺牲就有委屈;有委屈就会压抑或报复。

而报复的心,哪怕你包装的再好,未来重复的事件还要再来,此生不超越,来世再相见。下辈子你还是会愤恨,还是会烦恼,就因果来说,还是一样没有过关。

所以,在我们修行中,很重要的是,你必须能看到你自己的起心动念。你要去察觉到自己的内心,当出现这种让你委屈、受不了的时候,你首先看到的不是委屈,而是看到:为什么这件事会让我觉得委屈?

比如:有的先生不回家,太太觉得无所谓:他回来我还得伺候他,不回来我还能轻松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但有的太太就受不了。为什么她会受不了,这时候应该看到的是“为什么她会感觉受不了?”,而不是去看“让她受不了的这个事情”。

再比如:当我们口渴时,我们的心会想要喝水,我们去拿一杯水来喝,这就是我们抓住自己的心了吗?错,这只是察觉而已,察觉到我的需求,我感觉到口渴,我需要喝水。

那么重点在哪里?重点在当你没有水的时候,你的需求不能被满足的时候,你能不能去看到你所产生的愤怒、怨恨、烦恼,并且去降伏它?降伏的意思是:我们能够去掌握它,而不是去压制它。当我们能够做到看到这些压力、烦恼时,还能不当一回事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修行进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明海法师文章列表

没有任何敌人

有个心理学家以宽恕你的敌人为题作了一次精彩的演讲。...

化解冤亲债主的方法

要知道我们累劫的冤亲债主在恶道里没有能力解脱,完全...

我们曾经发誓永不原谅的那些人和事

小时候,有一年过年,王小三说他有一个新玩具,叫粑粑...

唯有慈悲才可以止息怨恨

世间的怨恨无法止息怨恨,唯有慈悲可以止息怨恨,这是...

【推荐】记住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过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但是...

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最愚痴的行为

问: 人的容忍量有其极限,如果对方经过重复纠正还无法...

最高尚的事情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国王,他决定不久之后就将王位...

菩萨遇到怨家该怎么做

现前难行,怨有情所现作一切饶益事故。 什么叫现前难行...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为什么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佛第一呢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

持地菩萨因地如何修福德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

我们为什么喜欢习惯性评判别人

当你的心去接触境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感受,第二个...

【佛教词典】奋拏达多

(人名)Gu?adatta,三藏法师名。译曰德施。见续高僧传...

【佛教词典】底栗车

(术语)Tiryagyoni,译曰畜生见名义集二。...

初心念佛,谁能无有妄念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所...

嗔心会造恶业招致苦果

嗔有发怒、生气之意,是一种对自己不喜欢、不如己意的...

放下执著本性自现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

法供养的意义和种类

缘起作用不空、不错乱,每种供养都会得相应果报。比如...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问: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绍云老和尚答: 现在有些学...

圣严法师《懂得因果,更积极》

很多人以为佛教的因果观念是消极的,其实不然,学佛的...

新加坡114岁寿星许哲拜会证严法师 畅谈有爱不老

2011年全球热爱生命奖章得主新加坡国宝、114岁的人瑞...

怎样的状态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问: 法师您好!印祖一再强调我们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家庭和谐的十个要点

一、当家庭的啦啦队长(多鼓励),不要当办案的审判官...

十方丛林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我国的四大...

不能忽略权法的重要

我们看第三个,辛三的说法教化。看经文。 华光如来,亦...

楞严法语

◎ 以我(虚云老和尚)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