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们为什么喜欢习惯性评判别人

如孝法师  2015/11/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为什么喜欢习惯性评判别人

当你的心去接触“境”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感受,第二个念头就是评判。你感受到了就一定会评判。而评判最终结果会落在两个方面:非好即坏。因为无明,我们看任何东西的知见都是非此即彼,非对即错。所以,我们的评判标准一直被无始劫以来的习惯左右,它是有问题的。

我们的心会很快地完成评判这项工作,产生的结果就是想要拥有或者拒绝。在拥有和拒绝的背后是两种心理:一种是贪心——想拥有;一种是嗔心——想拒绝。接下来就产生了行动——你的手会不自觉地伸出去拿,或者你的脚马上就想脱离这个地方,赶紧走开。由此可见,我们的心和身可以在刹那之间就完成感受、评判、行动这些动作。

在这整个过程当中,一切都是无明在运作,而且因为无明,我们又种了一个业种子。这个种子带有自我的角度,它促进了自我的发挥与造作,让自我变得更加强大。我们由于这种心理或者性格因素,会变得越来越自我,慢慢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自我反应机制,就会不断地对美或者好、人的对或者错加以评判,性格也就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很难改变。

人的思想,乃至于对待万世万物的看法,一旦形成固有的模式,我们就把它叫做“业识”,它是杂染的。打个比方,比如斗牛,它有一种自动的模式,一看到红布就会热血上头冲过去抢。你说那个布有什么好抢的?但是它不知道,这就是无明,那是它生生世世的业报形成的一个自我反应,别的动物就不会像它那样。业报不同造成了生命的差异。

作为人来讲,我们看起来是人,但是内心与其他的众生实际上是一样的,都是充满了贪嗔痴的。我们遇见外境的第一个反应都是显现出自我的状态。

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对所缘的境做到客观的观察,不起好坏的分别。为什么呢?因为它很迅速,你还没有看清楚它,它就已经退去,下一个目标已经显现。就好像坐在飞驰的火车上,心如果停留在窗外远去的树上,就无法做到关注当下。对于外面的风景,一会儿觉得这个树好看,一会儿认为那个花漂亮,我要把它送给什么人……这就叫做评判、叫做自我。

我们要去锻炼心对每一个当下境界的觉知。对于出现的每一个要观察的目标,只能经历,不可以介入其中。心就像水一样,你要静下心来,去照出外在不断变化的境。同时心也需要跟随着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地从一个目标转移到下一个目标,并一直保持着客观、正知。在当下的洞察当中慢慢地放弃评判,这就是用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对别人产生反感厌恶,是我们过去的恶业所感召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佛教中说,依报随...

要获取人心和敬仰需遵循以下法则

人要获取人心,博得别人的敬仰,就要学会给予别人口德...

培养临终的第二念

净土宗要培养临终的正念是什么意思?临终第二念的正念...

平常起烦恼忘了佛号,临终也自然会忘了

我们刚开始建立佛号时,是在没有烦恼时建立佛号,你不...

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 答:此亦二义:一、...

善业和善念哪个重要

你们觉得善念比较重要还是善业比较重要?对你来生的影...

能够容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儒...

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

问: 请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初学者从何下手?...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

《八大人觉经》上有句话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为什...

心态好,运气就好

心态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良好的心态,你才能...

弘一大师《泉州开元慈儿院讲录》

我到闽南,已有十年,来到贵院,也有好几回,一回到院...

心净国土净

业缘有别 随着个人的业缘与见地,每个人念佛的境界几...

【佛教词典】英辩

(1247~1314)元代僧。俗姓赵。二十五岁从柏林寺之潭...

【佛教词典】薜舍国

薜舍,梵名 Vai?āli。为印度之古国。又作毗耶离国、鞞...

从净土宗角度看器官捐赠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赠,器官捐赠在佛教界有多次地...

财富的积累,永远是建立在诚信上

2007年底,上海市政管理局,收到一封,寄自英国华恩厄...

大安法师:念佛就具足了六度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

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

随烦恼二十:言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为性...

以道念为家庭,以参禅为事业

参禅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禅参,有心可用。世间事放得...

如何做临终开导

临终开导很重要,而临终开导,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

我们讲慈悲,有三种慈:众生缘慈、法缘慈和无缘慈。 众...

中国古代的生活雅语

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

弘一大师劝人听钟念佛文

近有人新发明听钟念佛之法,至为奇妙。今略述其方法如...

大悲水的加持与服用方法

(一) 大悲水的加持方法 加持大悲水,当发至诚恳切心,...

高僧掠影--忏云法师

忏云法师(19152009)在台湾佛教界享有盛誉。法师法名成...

四念处观

佛陀刚成道证果时,独自在优楼频螺聚落尼连河边的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