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莲池大师一生的示现:若要生死自在,唯有老实念佛

2020/08/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莲池大师一生的示现:若要生死自在,唯有老实念佛

万历四十三年七月二日,傍晚,杭州云栖寺丈室内。八十一岁高龄的莲池大师面西而卧,即将入灭。

早在半月前,大师即已预知时至。当时,杭城内处处都有大师的弟子。他便前往城中,遍告弟子们说:“我要到其他地方去了。”弟子们面面相觑,惘然莫测,并不知道大师要去哪里。

此时,一抹斜晖从窗户透射进来,正好笼罩在短榻上的莲池大师身上,如阿弥陀佛金色的手臂般轻轻抚慰。大师神态安详,仅口唇微动,似乎在默念着佛号。周围或跪或站诸多僧俗弟子,对于这样一位如父母般值得依靠的善知识,他们内心充满深深的哀痛和不舍之情。因而,个个面色凝重。

不久,门外脚步杂沓,最后一批弟子加入进来,人数的骤然增加,让本就不大的房间,显得更加水泄不通。

室内的众人全都屏息凝气,恭敬肃立,似乎等待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发生。

看看人到得差不多了,排首的一位弟子上前问讯后胡跪合掌,开口请求道:“和尚,惟愿慈悲,哀悯我等,久住世间!”旁边围绕着的弟子一起跪下,恳切和道:“和尚,惟愿慈悲,哀悯我等,久住世间!”

但短榻之上,瞑目似睡的老和尚并无丝毫反应。

众人心中明白,老和尚去意已决,不会再长久住世了。只好再次恳求:“和尚既已决定西去,恳请作出最后垂示。”这时,老和尚才缓缓睁开眼睛,作势欲起。身旁的弟子立即帮忙,将老和尚扶正。跪在下首的众多弟子们,这时听到头顶上方传来慈悲又严厉的声音:“大家要老实念佛,不要装模作样,不得标新立异,坏我规矩!”

开示完,大师不再说话,只是瞑目念佛而已。几声急促的佛号过后,老人的气息逐渐变得微弱,慢慢消失……

众人慌忙抬首,短榻上的老人已玉筋双垂,瞑目而逝了。

一时间,屋内屋外所有人大放悲声,有捶胸顿足者,有不住叩头者,有沉默不语者,也有不断助念佛号者……

这种令人痛心疾首的场面,大概只有在失去至亲的时候才会出现。

莲池大师自在往生西方后,弟子们遵照大师的遗愿,将其葬于云栖寺左岭之下。

纵观他老人家的一生,正如憨山大师所赞誉:“才,足以经世;悟,足以传心;教,足以契机;戒,足以护法;操,足以励世;规,足以救弊。”阐扬净土宗风,更是不遗余力,影响至为深远。因此,被后世弟子推尊为净土宗第八代祖师。

且看莲池大师一生为我们所做的示现:

一、 为了生死而出家

莲池大师生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古吴仁和人(今杭州市仁和镇人),俗姓沈,父号明斋,母周氏。

大师最初学习儒书,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乡里。十七岁时,邻居有位老婆婆,每天念几千声佛号,长年坚持不懈。大师觉得很奇怪,就问她为何这么做。老婆婆诚恳地回答:“我去世的丈夫经常念佛,临终身无病苦,与人拱手作别,非常自在。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大师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深受启发,从此便栖心净土,并且在桌案上书写“生死事大”四个字警策自己。

二十七岁时,父亲亡故,三十二岁,母亲又溘然长逝。父母双亡,令他悲痛至极。《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自此,大师决意出家,体究生死大事,亦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大师曾娶妇张氏,生一子,但不幸早死,张氏不久也去世。嘉靖乙丑年除夕,继配汤氏捧来一碗茶汤放在桌上,不料,茶碗却忽然破裂。大师笑着说,因缘果然如此,没有不散的道理啊。

第二年,他就辞别汤氏:“世间的恩爱都是无常的,生死也没有人可以替代,我走了,你自己做打算吧。”面对此情此景,汤氏却很洒脱。她对丈夫说:“你先走吧,我随后也要走了。”(这位女中豪杰也在之后落发,并建了一座孝义庵修行,法名祩锦,亦为女丛林主。比莲池大师先一年而化,建塔在云栖寺右山)

于是,大师作《七笔勾》词,其中有一首说: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首。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离家后,大师很快到杭州西山性天和尚处剃度,又到昭庆寺无尘玉律师座下受戒。

二、 开悟之后须念佛

大师圆具后,行脚遍参知识。在参访遍融禅师时,禅师对他说:“你不要贪名求利,不要去攀缘,要一心办道,老实持戒念佛。”大师深为感动,认为自己远道而来,老禅师不谈玄说妙,只将自己切实体认到的功夫和盘托出,因此拳拳服膺。

后来经过东昌府,听到樵楼上的鼓声忽然大悟,并作了一首偈子: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

六载坎坷崎岖,芒鞋踏遍,如今终于桶底脱落。南游到云栖的时候,看到这里山水幽胜,产生了终老于此的想法。居士杨国柱、陈如玉等人,为大师盖了三间小茅屋,大师就在这里精修念佛三昧。

大师在山中形单影只,与寒岩为伴,本来修行很清净,并未有建寺的想法。然而,此山中多虎患,常常伤人,大师就诵经施食,消除了虎患,山中重新获得了安宁。

又有一年大旱,村民请求大师祈雨。大师说:“我只会念佛,没有其他的法术。”但是村民不肯罢休,说无论你念什么,反正把雨能给我们弄下来就好了。大师不得已,只好敲着木鱼,绕着田埂念佛。奇怪的是,随着大师的脚步,一时顷,大雨倾盆而下。村民们惊喜不已,通过这几件事,对佛法产生了强烈的信心。

为了感激大师,他们扛着木材,带着锄头要为大师建寺院。正好挖地时,挖到一块云栖寺以前的旧东西,这一次,众人建寺的心更加坚决。云栖寺建成后,大师亲自订立规矩,云栖道风远播,海内衲子归心,遂成为一大丛林。

三、 自利利他菩萨行

大师认为,佛陀设三无漏学化导众生,而戒为根本,因此决定匡扶戒律。大师曾组织寺内每半月诵一次《梵网经菩萨戒》及比丘戒,为方便学人,亲自撰写《沙弥要略》《具戒便蒙》《梵网经疏发隐》等。

当时,云栖寺内虽然僧人众多,但却规矩严肃。为整饬丛林,大师将他们分为多个堂口,如精进堂,老病堂,十方堂等,每个堂口有专门的执事管理,并订立规约。开门闭门都有时间,各个堂口均有警策语,定期宣讲。夜里派人巡逻。布萨时,则各以功过论赏罚,非常严厉。可谓“堂堂有规约,事事有所依,执事明其职,修学各有式,误事罚银钱,赏罚甚分明。”

云栖寺由于“严净毗尼,尊崇讲诵,明因果,识罪福,整饬清规,真修实行”,故能历数百年而不衰。

大师在此开净土一门,极力主张净土法门普被三根的理念,并著作多达十万字的《弥陀疏钞》,将事理融会其中。

大师在云栖期间,大力提倡放生。曾购买万工池、上方池和长寿池作为放生池。仅上方和长寿两个放生池,一年就耗费百余金。还在山中设了放生所,救赎飞禽走兽后,豢养其中。寺中僧众将自己的口粮节省下来,供物类食用。

大师定期为它们宣说佛法,即便飞鸟中有不断鸣叫者,只要大师的木鱼一响,则全部寂然无声,恭敬聆听。说完法,则振翅而飞。可见,众生皆有佛性。同时还撰写了《戒杀放生文》、《杀罪》、《医戒杀生》、《杀生人世大恶》等文,用许多栩栩如生的故事、事例和通俗的语言,论述了为什么要戒杀和放生,多次印行,传播极广,影响很大,声名远播。

大师德业和声誉隆盛,海内贤豪,无论朝野,无不归心感化。当时的慈圣皇太后在见到《戒杀放生文》后,为表达崇重三宝之心,特别遣内侍带着紫金袈裟和供养,启问大师法要。但大师并未接受紫金袈裟。慈圣皇太后更加崇敬大师,特别令人恭绘了大师的像供在宫中,日日礼拜。

四、 永明之后第一人

由于大师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力,终使云栖寺成为历数百年而不衰的专修净土道场,南方佛教的中心。

大师“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行,非佛事不作”,道价日增,往来问道者“指不胜屈”。憨山大师对莲池大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称赞大师“历观从上诸祖,单提正令,未必尽修万行。若夫即万行以彰一心,即尘劳而见佛性者,古今除永明,惟师一人而已。”

“法门之周孔”“观师之行事,潜神密用,安忍精进之力,岂非地涌之一乎?抑自净土而来乎?”幻有正传禅师推莲池大师为“当世金刚正眼”。

此外,莲池大师著作宏富,共30余种,由其弟子僧人大贤、居士李守一等人汇集成为《云栖法汇》,共3函,34册。现恭录几句法语(出自《念佛警策卷上·警众》),以飨有缘:

(一)

入道要门,信为第一。恶事非信尚不成就,况善事乎。譬如世间盗贼,时乎败露,官府非不以极刑绳之,迨后释免,依旧不悔。所以者何?他却信得这条门路,不赍一文本钱自获利无算,所以备受苦痛,决不退悔。

今人念佛再不肯真切加功,只是不曾深思谛信。不要说不信净土,只如世尊说“人命在呼吸间”这一句话,于义理不是难解说。你们眼里亲见,耳里亲闻,经过许多榜样。如今要你信得这句话,早是不能勾也。你若真实信得这句话,则念佛法门,不必要我费尽力气千叮万嘱,尔自如水赴壑,万牛不能挽矣。

即如前日津送亡僧时,你们睹此榜样,当愀然不乐,痛相警策道:大众,我与你但今日送某僧,明日送某僧,不知不觉轮到自身,此时悔恨无及,须疾忙念佛,时刻不要放过方好。我见你们自家也说可惜,对人也说可惜,及乎堂中估唱依然言笑自如。你只不信人命在呼吸间也!

(二)

今人不肯念佛,只是轻视西方。不知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圣大贤的勾当。转娑婆成净土,不同小可因缘。汝但看此城中,一日一夜死却多少人。不要说生西方,即生天,千百人中尚无一个。其有自负修行者,只是不失人身而已。故我世尊大慈大悲示此法门,功过乾坤、恩逾父母,粉骨碎身不足为报。

(三)

念佛有默持,有高声持,有金刚持。然高声觉太费力,默念又易昏沉。只是绵绵密密,声在于唇齿之间,乃谓金刚持。又不可执定,或觉费力,则不妨默持。或觉昏沉,则不妨高声。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鱼子,随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须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譬如一人浓睡,一人唤云某人,则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摄心。

(四)

予见新学后生,才把一句佛顿在心头,闲思妄想越觉腾沸,便谓念佛工夫不能摄心。不知汝无量劫来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断?且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工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觉妄念重者,亏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时,澜翻潮涌刹那不停者,自己岂能觉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三则高僧感应事迹

疠疾获瘳 齐代高僧僧远法师,常住梁州薛寺。法师平日不...

忏云法师《修行法语·净土篇》

○劝修净土 余少闻轮回往返之说,辄自悲流浪五浊,怅...

净土这个法门最直捷、圆顿

佛陀施设教法,我们可以分成实法跟权法,好比我们今天...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原文】 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往生

问: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是什么?具备什么条件才...

念佛功德有七种胜

《甘露疏》云: 一、词少易行胜,唯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即是涅槃门

《心经》里就是讲涅槃三世诸佛的。怎么叫涅槃?涅槃就...

念佛放光是何种境界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当教彼一心...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不知道空性,则不可能了解心性

复有三乘,须历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会归摩诃衍道,佛...

【推荐】因地发心的不同,便感召了不同的果报

所以一般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这个是讲到我...

学佛的好处与利益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多达十余亿,而其教义...

正念不足,内心就会生起邪念

世间上有邪与正两种力量,若邪不胜正,为什么我们内心...

【佛教词典】逆顺三昧

即于各种顺逆诸法中,得自在之禅定。得此三昧,则于诸...

【佛教词典】猕猴江

梵名 Markata hrada。又作猕猴池、猕猴河、猴池、猕猴...

【推荐】会性法师:在一切境界中不要忘记念佛

关于念佛,我们从静的时候学起,就是说:安静的时候会...

印光大师谈爱情婚姻

(1) 立志如山,守身如玉 兹有江苏太仓吴紫翔居士,念...

【推荐】热心公益皈依佛法的他,为何却痛失爱子

接到了你写给明道法师的信,悉知你的第三子,年纪才二...

萧伯纳:钟爱素食和阳光

萧伯纳是英国杰出的戏剧作家,被誉为幽默与讽刺的语言...

杀生偷盗及邪淫,会导致哪些共业

等流果是约着个人的个别的业力。增上果是大众的共业,...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文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我亲自听到这么说:有一次,本师...

怎样解决家庭感情的痛苦

问: 请问师父,家庭、感情方面的痛苦怎么解决? 仁炟...

万事皆有因

从前,徽州有个商人叫程伯鳞,他居住在扬州,非常信神...

杀青蛙得蛙眼报—现实中的因果报应

09年佛欢喜日前夕,云门佛学院界定法师一行在湖南益阳...

钝根众生先培福

【原文】 《十轮经》云:若有钝根众生,为欲发起善根因...

【推荐】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呢

有一次和居士提及忏悔法门的时候,有居士问:师父,我...

持名念佛为往生净土之要

窃惟净土之为教也,肇始于释迦世尊,阐扬于历代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