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具备五个条件才构成杀生的罪业

净界法师  2021/01/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具备五个条件才构成杀生的罪业

我们看具缘成犯。杀生(侧重指杀人)有五种因缘。

一、是人。二、人想。三、起杀心。四、兴方便。五、前人命断。

有五种情况,只要这五种情况全部具足,我们就定义这个人犯了杀生的罪业。

第一种,对方是人,他必须是一个人,才有根本。

第二种,是人想。你心中也知道他是一个人。如果你开车时撞到人,虽然对方是个人,但是黑暗中你认为他是一棵树,撞过去把他杀死了,你心中并没有把他当作人的想象,那没有犯根本。因为第一,他的外境实体是个人,第二,你也作人的转想,这两个都要具足才成犯。

如果对方不是人,你把它当作人,把它杀死也不犯根本,因为对方不是个人,你虽然作人的转想也不犯根本。就是说,这两个都要具足,外境的确是个人,你心中也作人的想法。这两个都要具足。

第三种,起杀心。这是关键,犯罪动机,有杀害对方的意图,拣别他不是故意的。

第四种,兴方便。你有采取手段,不是只有兴念头而已,你不但心动,还有行动。比方说,你用刀剑、用药物、用针灸、用陷阱等等,你用各种方便,前面说共有七种方便。

第五种,前人命断。这个人因为你杀生的行为而死亡,你就犯根本了,这个业就造圆满了。前人命断,在律上说,如果你杀害他的时候没有死,他只是重伤,但是后来这个重伤没有治好,他最后的死亡是因为你那个杀生行为引起的,你也犯根本。即便当时没有死,但是后来因为这个而死也犯根本,只要他没有把病治好,都算前人命断。

这五种因缘,古德把它分成三个重点:叫意乐、加行、究竟。我们要判断一个业的成就,首先他一定要有意乐,就是他有动机。杀人有杀心,偷盗有盗心等等,他一定要有犯罪动机。第二个,他要有加行,他一定要有行动。他如果想一想而已,这个不能构成杀罪的完整业力,一定要有加行。第三个,要究竟,要把这个事造圆满,杀人就是命断叫圆满。

诸位!我们未来在判断戒律时,抓住两个重点:第一个,意乐。就是你判断他有没有犯罪,这个最简单,就是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去穿人家的拖鞋,你当初是怎么想的?欸,我穿错了!不犯盗戒,我以为是我的,或者我暂时借用的,不犯盗戒;你如果是一种侵占的想,犯盗戒。

所以你当初是怎么想的,这个是关键,判断有没有犯罪,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犯罪的轻重看外境,你面对的是什么环境。你面对人,面对鬼神,面对天人、畜生,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们在判断时,第一个,看你的心,知道你有没有犯罪;第二个,看你的境,看你犯罪的轻重程度。一个是约心,一个约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喝酒有种种过失,是故应当不饮

酒在五戒中有,八戒中有,乃至比丘菩萨戒,无一不戒酒...

星云大师《受持五戒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们烦恼无明的众生,每日放纵身口...

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

言恶作者,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此即于果假...

吃肉无异于间接杀生与慢性自杀

小时侯,我于沿海乡镇长大,伙食中,虽少肉,却多鱼。...

为什么因果丝毫不爽,不能抵消

我们看,丝毫不爽。前面我们解释平等流类,佛教的因果...

戒律是自由而不是束缚

很多人很害怕受戒,认为我学佛可以,信佛可以,但是你...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义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尽形寿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

世话、戏论、愦闹的二十种过失

《大宝积经》云:菩萨应舍愦闹乐于寂静,舍诸世话观于...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律航法师:三皈五戒的问答

三皈依的问答 问: 什么叫做三皈依? 答: 皈是归向,...

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

问: 师父,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

大般涅槃经:不食肉者,有大功德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应施肉。何以故...

你有佛缘吗

一、心中有佛是佛缘 佛缘,是心与佛的交流。学佛是对...

【佛教词典】么么

为梵语 mama 之音译,意译为我所、我的。为梵文属格中...

【佛教词典】摄食界檀越净

亦名:檀越净 子题:他物净、比丘上场、食具、啖会 行...

念佛打妄想是什么原因

问: 我阿弥陀佛念到今天,还是打妄想,这是什么原因...

临终助念应以何心态来念佛

问: 在为临终人助念过程中,应当持什么样的心态念佛...

皈依三宝譬如投生帝王之家

今日诸位发心来皈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

【推荐】修行中的八念法门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八念法门。 我过去也给大家讲过六...

惠空法师《从佛法观点谈感情问题》

感情问题,从佛法立场来看,势必从生命现象的角度分析...

论佛教徒的修养

佛教传入中国将近两千年。自东汉到唐末是由萌芽而达灿...

法布施能得三十二种功德

首先讲讲什么是法布施,所谓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

人生的意义何在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个大问题。人从有生以来,很快的...

释迦牟尼佛也是念佛成佛的吗

释迦牟尼佛到底是怎么成佛的,这也是众生根性不一,他...

【推荐】这样的考验荒诞且不道德

丹麦著名医学家、诺贝尔得主芬森晚年想培养一个接班人...

妙莲老和尚:人最折福之处是什么

就是嫉妒障碍!看人家做好事总是眼红、心里不是滋味,...

奉行七诫远离诸恶

譬如明眼人,能避险恶道;世有聪明人,能远离诸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