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净界法师  2021/04/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以下的观心无常跟观法无我,偏重在调伏我见的颠倒。就是我们明了分别的心是刹那刹那生灭的,我们是没有一个常一主宰性的,叫观心无常。

迷却真常,缘气纷纭集一腔。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饶你会思量,终归罔象。过未无踪,现在原长往。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

我们心中,有一个自我概念。我们先讲妄想,这个明了、刹那刹那的心是怎么来的?就是“迷却真常”,我们迷失了真实常住的真如佛性,或者说现前一念清净心向外攀缘,“缘气”就是一种攀缘的作用;“纷纭”,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攀缘,它不是一次的攀缘。

那种相续的攀缘作用,就形成一股强大的“水流”,这个水流因为它一个接一个,相续的力量太紧了,所以我们感觉上它是一个恒常的东西,其实它是刹那生刹那灭。就是心念的活动,其实它是有相续的生灭相,但是因为我们本身产生错觉,我们认为是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这段偈文主要是在说明我们本来是没有一个自我概念的,这种自我意识本来没有的,只是一种攀缘的作用,念念的相续产生出来的一种错觉。

我们再看下面的正文。

“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妄想的心跟真实的心判断就在这一块。《楞严经》上说:怎么知道我是打妄想?很多人问:“我现在想要干什么,我要去买一个东西,到底我买这个东西的动作,是来自于智慧的观照,还是来自于一时的妄想冲动?”

妄想有一个特点,它是离尘无体,离开了外境,就没有自体了。我们前面说过,妄想一定要透过感受,感受是所有罪业的根源。一定要外境刺激感受,然后再启发妄想。所以你把外境拿掉,你这个妄想就没有了。你看我们今天对某个人起瞋心,你心中把那个影像拿掉,你的瞋心就不活动了;你的心对某一个人起贪爱,你把那个所缘境拿掉,贪爱心就没有了。它离开了前尘,离开了所缘境,它就没有自体。

这就是为什么《楞严经》要我们修行人反应慢一点,妄想的天敌就是时间。你想要做什么,如果没有把握,你放个一两天。如果是妄想,一定消失掉,因为这件事情它所缘境消失掉,妄想就消失掉。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妄想一定是外境刺激才有的,离开外境它就没有自体了,所以“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这是第一个观察妄想没有真实体性的一个方法。

第二个,“饶你会思量,终归罔象。”

我们打了这么多妄想,关键是它毫无意义,这个很重要!我们透过佛法的道理去思惟,我们这个能量是有意义的,对你的解脱,对你的离苦得乐,对你往生是有帮助的。但是我们打很多妄想,比方说,我们以前做过转轮圣王,打转轮圣王的妄想;你做过蚂蚁,就打了蚂蚁的妄想。那么无量劫来,我们每一个生命得到的时候,我们都站在自己生命的本位来打妄想,结果到现在对解决轮回的问题一点都没有帮助,所以我们要知道“终归罔象”,就是妄想是没有实质效果,没有实质意义的,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过未无踪,现在原长往。”

这个说明妄想没有自体。前面是讲没有意义,这个是讲没有自体。因为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比方说有些人喜欢吃豆浆,豆浆的境界一刺激,他吃豆浆的心的妄想就开始活动——我要吃豆浆!那个自我意识就出来了。

那么这个心到底有没有自体,怎么知道呢?这分成三块:

第一个就是“未生无潜处”。我贪爱豆浆的心,在以前它到底在哪里?豆浆没有现前的时候,我贪爱心没有活动,还没有生起这个贪爱心的时候,它在哪里?

第二个,“正生无住处”。它在活动的时候,它到底住在哪里?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第三个,“生已无去处”。等到这个豆浆吃完了,你这个贪爱的心也没了,那么它又到哪里去了呢?

所以,从还没有生之前、正生的时候、生了以后三心来看,都没有自体,它只是一种因缘的假名、假相、假用而已,它只有作用,但是它没有自体。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它没有真实义,所以叫作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我们总结:“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就是说这种自我意识,其实是以一种刹那刹那生灭的心机,一种流动的作用来形成的,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一个主人翁。

外道,他也相信轮回,有很多外道也是相信因果的,但是他不知道妄想是没有自体,他在妄想当中有一个自我概念。他认为说:我去造善业,也是由我来得果报。就好像我今天死亡,我这个房子破旧了,我不要了,我换到一个新的房子来住,但这个里面的人是不变的,这就是一种自我概念。

其实我们生命改变的时候,我们的想法也改变了。你想想看,你前生是个男人的时候,你是这个想法吗?不可能!一个男人的身心世界转成女人的时候,你的思想也改变了。你以前是个蚂蚁的时候,你是这个想法吗?也不是这个想法。所以这个妄想,它是随你的生命在变化的。

我们过去经历过很多次的生命,只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那个清净、离一切相、明了的心性就像念珠一样贯穿到最后,只有你当下这一念心性,是你真实的东西。

浮在心性表面那些影像,通通是捏造出来的,只有“镜子”是真实的。一个男人站在镜子前面,它现出男人的影像;一个蚂蚁站在镜子前,它现出一个蚂蚁的影像。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是虚妄的,那是循业发现,随顺因缘而显现出来的。所以这个观心无常,就是破坏我们对内心的一种自我概念。这个地方其实是一种空观的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世界是你内心的影像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

用这个宝贵的人身,让生命更有价值

这样我们如果放在这么一个长远的时空底下来看,我们原...

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

佛灭度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国王。有...

什么是你的心

宝通禅师初参石头希迁禅师时,石头禅师问道: 哪里个是...

暇满人身最难得

生活在有机会听闻佛法的地方,这样的人身是无价的珍宝...

把握时间付出良能,发挥生命价值

人的一生中,年少力壮只有一回;若想有再一次的年轻,...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论语》中有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这句话说的是我们不...

心安比赚钱更重要

人生真正的幸福是心安,而非物质的享受,因为一切物质...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再怎么聪明,也抵不过业力

修行和做事业有些类似,成功的不多,失败的很多。为什...

自性的映现

莲池大师《自知录》上说:「怨天尤人最损福,一次减三...

「持戒」与「修善」的差别

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如果我们能...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如果我今天烦恼了,就要想想是谁给的我烦恼,实际是自...

【佛教词典】第二佛略教偈

亦名:尸弃如来略戒经 子题:空劫无佛、聪明人、尸弃佛...

【佛教词典】有无二见(二)

二见者,一有见,二无见。   一、有见 为遍于有之邪...

执持禁戒,尘业不侵

执持净戒 执持净戒就是能够完好无缺地守持戒律,按照戒...

三种念佛不能往生的人

莲池大师说,或有人问:今天看见世间念佛的人多,而能...

不要在修行路上徘徊,徘徊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

昨天我讲到《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的一首偈语:一切业...

一句恶言堕粪池中虫

证严上人述说《贤愚经》故事叮咛大众,在凡夫地修行,...

梦参老和尚的一梦因缘

今天潘居士要我跟大家讲讲,讲讲我的历史,说什么呢?...

星云大师:三毒五盖的对治方法

《中阿含经》卷十〈食经〉中,佛陀曾说:众生以爱为食...

江西东林寺48米高阿弥陀佛像完成安装

2011年11月3日,江西九江,星子县在建的世界最高阿弥...

数十年只念大悲咒,临终得观音菩萨接引

我们大家对于我们的修行,念佛,或你专持一行,或是诵...

一生受苦很多,是不是前世修的不好

问: 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如果按照因果来说,是因为...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中生

【经文】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

如亲四怨的冤家

什么叫做如亲四怨呢?大概意思就是说看上去好像亲人一...

大安法师讲述的5个念佛感应真事

念佛治愈肺结核 古往今来,净业行人在念佛的实践中,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