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样才能把善根启发起来

净界法师  2022/07/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怎样才能把善根启发起来

流转门、还灭门。

丙二、转化生命

丁一、总说

怎样才能把善根启发起来

什么叫流转门?它的生命的内心世界是:

[触]、作意、受、想、思。

触就是接触,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产生一种作意,然后产生一种感受,可能是快乐的感受,然后这种感受当中,你又打了很多的妄想,在这种妄想以后,就产生一种思,就是造作,你就开始去造作了。

凡夫的心念,是由你所接触的环境决定的。就是说:诶,我回到家的时候,我就开始放逸;我去佛堂我就用功,所以你的心是做不了主的,你的心由外境决定的,叫触。你接触到三宝的因缘,你的善根就现前;你到了染污的环境,你就放逸,这些完全就触决定的嘛!

但是圣人他不是这样,身为一个修行人,他是以作意,再触、受、想、思,作意就是智慧的观照。我不管遇到什么环境,我自我要求,修行人的特点来自于他回光返照,他不向外攀缘。

诸位要知道,你一旦向外攀缘,你就跟过去的业力结合,外境是怎么产生的?那是过去的业力嘛。你一去攀缘外境,你就糟了么,那你被阿赖耶识抓的死死的,你肯定活在阿赖耶识。你活在外境,你就生起很多的感受,生起很多的妄想,然后又继续造业,构成一种恶性循环:惑、烦恼、造业,造业之后得果报,得果报之后又起另外一个烦恼……就是一种轮回性嘛。

为什么我们今天一生又一生在娑婆世界流转,到现在还是这副德性呢?就是我们活在一种生命的等流性、轮回性,你前生打什么妄想,你今生还打什么妄想,那你怎么可能改变呢?问题是你不想改变嘛,问题啊!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你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诸位知道什么情况吗?你自己想要改变!没有其它情况,佛陀不能改变你,佛陀是说法让你了解,让你自己改变啊。佛陀能够进入到你内心,去改变你的妄想,不可能嘛!佛法的整个主轴思想在自觉啊,你要不觉悟,谁也救不了你,问题在这儿了。

所以你看佛有无量的功德,为什么以觉,佛者觉也,用觉悟来做根本?因为所有佛菩萨的功德,都是因为他觉悟,才去布施;因为他觉悟,才去持戒;因为他觉悟,才修忍辱……他整个生命的波罗蜜的发动力,来自于觉悟!

我们为什么要受戒,诸位知道吗?就是启动这个作意,去观照。你说:诶,我不受戒,我照样能够发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我相信!我相信你不受戒,在某一个条件之下,你会做善事、你会起好念,但是你不可能在所有的外境当中,都做好事,不可能!所以受了戒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不管遇到什么环境,我一定要断恶、修善、度众生。你没有受戒是我想要断恶、修善、度众生,我想要!我想要就是说你做不了主了,外境决定的。没有受戒的时候,你可不要刺激我,你刺激我的话,我是会骂你的,就是没有受戒嘛。

受戒人不可以这样,受戒人那是自我要求了,你对我怎么样,那是你的事,我只对我自己负责。他就回光返照,你骂我,我认为说这是我的业,我该还还你,但是我要让这个业停止,不能再相续下去了。所以受戒的人,他的特点来自于他在每一件人事上,多了一个回光返照,忆念他的戒体,就是不忘初心嘛。

所以受戒是怎么样呢?把你一个我想要断恶修善,把它提升到我一定要断恶修善。其实,净土宗也是这样,你不能老是活在我想要往生,我想要往生,那表示什么?表示你大概不会往生,因为你是有条件的嘛。你要假设你的环境,临终的时候环境很好嘛,你要假设有人帮你助念嘛,你要假设外境没有人刺激你嘛……所以我们净土宗的人,很少培养心力,我们的整个功德,完全取决于外境来决定嘛,你做不了主。

《楞严经》讲一个没有经过那种心灵训练的人,你永远是活得很被动,因为你活在触,你接触什么环境,你就起什么想法,那就是佛陀说的譬如空中的羽毛,可上可下了。所以我们现在要训练自己,我遇到事情,你要训练自己回光返照,自我反省,自觉、自省、自调,你经过观照力,你才能够把你的善根启动起来。

其实,我们现在善根足够用了,诸位知道吗?我们多生多劫以来,我们听闻很多的佛法,我们参加很多的共修,我们平常做很多定课,那些善根跑去哪呢?诸位知道吗?佛陀常常告诉我们叫金刚种子,善根是不会退失的,即便你造了什么恶业,它都不退失的。那我们无量劫来造了那么多的罪业,那可也造了很多善根,那些善根哪去了呢?

在睡觉!在阿赖耶识睡觉,唯识学讲种子,在那个地方睡觉。你现在必须把它唤醒,我们现在不是说要赶快去再造作善根,当然这个很重要,更重要就是说:你要把你心中原有的善根把它唤醒,就是主人翁啊,你要醒一醒啊。我们现在很少人去唤醒自己的善根,遇到事情直接反应,你平常的习惯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你栽培的善根,对你一点都没有用嘛。

我们现在要习惯遇到事情慢一点,所以《楞严经》说不迷、不取、不动,修行人不要反应太快,诸位知道吗?反应太快不好,因为反应太快你肯定跟你过去习气走。如果你想改变的话,遇到事情先不要反应,先观照一下,把你的善根提升起来,先回光返照:你今生到底的目的是什么?你是要求往生的。你有这个回光返照,你才可能把你的善根启发起来的。我们现在栽培很多善根,都没有拿出来用,都在睡觉,所以你看妄想做主――都是小人得志。

所以现在,我相信诸位善根,以你们的善根求生净土绰绰有余,重点就是说:我怎么把我的善根启发起来?你只要记住这四个字:回光返照,就好了。遇到事情,不要去管外境对错,你要告诉你自己:观照你的内心,向内心中求,你的善根就启发起来了。善根只要你观照它,它就起作用;你一不观照它,它就消失掉,你要向外攀缘,它就消失掉。

所以说佛陀开示了很多法药,但是我们吃进去以后,我们没有把它拿出来用,问题在这。你的戒定慧的善根,平常用的时间很少很少,我们会急着去栽培善根,听闻佛法,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去使用善根,使用善根比栽培善根更重要。你一天当中,你一生当中听经的时间很少,但你日常生活当中,你怎么去使用这些你已经栽培的善根,才是重点。

那怎么把善根启发起来呢?就是作意。不断的提醒自己:向内安住,所有的因缘法,都是你内心变现的。这当中的作意力,主要就是向你的真如的佛性中,向内观照,就是一念心性。一念心性当中,天台宗提出空、假、中三观:

一、空观——发明真空体性:观想你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的本性是本来清净的,这是破除心中的妄想。

二、假观——发明随缘妙用:向内观照:假观,观察你的内心,你只要念头一动,就有随缘的作用,那么开显你心性的功德――信愿持名、布施、持戒、忍辱等等,这个假观。

三、中观——发明空有不二:那么中观是把空观跟假观做一个平衡,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

我们可以这样讲,空观主要是在空掉过去的想法。佛陀告诉我们,我们过去的想法大部分都不能用。所以你看修行人第一个是怎么样?大死一番。佛陀告诉我们说:我们没有经过佛教训练的人,过去的想法都叫颠倒想。你可能是一个好人,但是好人不表示是个道人;你可能会生起善念,但是善念不表示正念。所以佛教徒是什么?先空掉过去。那么假观呢?是创造未来。忆念名号的功德、忆念净土的殊胜,把这个妄想破坏以后,重新建立一个念头,就是假观,由这个假观的因缘,来启动我们的信心,启动我们的愿力。

所以在内心当中,是有这个空观来否定过去,有假观来引导、创造未来,这是整个一个观照,主要是空、假、中三观,其实主要是空、假了,因为中观其实就是空假的平衡,就是一个安住真如,正念真如,第二个是顺从本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其形虽寐,但闻性不昏

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

这种人已是过去种下深厚善根之人

当知一经一咒一佛菩萨名号的修持,做一点点的善事,已...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净土法门,不但是三恶道的众生难信三恶道都是受苦不暇...

曾修无量福,今得礼尊足

【我闻遍知海。真实德无边。度脱诸有情。心欢喜敬礼。...

业障可畏,地狱非虚

佛经里说:罪苦众生,往往生在边地下贱之所,不得见佛...

六根的结到底在哪里

这以下两段:第一个,委示颠倒处所合所结喻;第二个,...

珍惜在娑婆世界修行的善缘

华光开敷遍身如来身边有两位小菩萨,一位叫美音菩萨,...

信佛的人为何要供养佛像

其次一个问题,我们信佛的人,家庭里面为什么要供佛?...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心念虽难控制,但并非不能控制

寺庙里常有专门组织的茶汤会,用来招待施主和香客,这...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

有一天,有学僧问慧日法安禅师:如何是和尚为人一句?...

有两种念佛人最老实

念佛的生命,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需要法义的学习作为...

念佛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

问: 念佛的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呢? 常敏法师答...

【佛教词典】世说新语

凡三卷。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原名世说,唐时...

【佛教词典】赠别经

(仪式)送葬日之前夜,谓之赠别夜,赠别夜之讽经,谓...

弥陀经中的「行此难事」是否指持佛名号

问: 如何理解弥陀经上说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

为善不欲人知,布施不求回报

有僧人问石霜庆诸:「如何是和尚本份事?」石霜答:「...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原文】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制之若无,斯为圣人...

暴露的服饰对女性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盛夏季节,街头巷尾不时会有穿着吊带裙、露脐装、露背...

把厌离婆娑,欣求极乐的心发起来

今天我们讨论愿门《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上次我们谈...

星云大师《为自然生态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要向您诉说内心不平的现象:我们...

地下入定七八年,但生死还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京山的寺院上香,当时是一个下大...

人情世故耽误了道业

所以这方面在修道的过程当中,你对这些人情世故过分地...

净土法门的至简至易

净土法门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胜异方便,速疾解脱。 这跟之...

别把般若妙法转为世间福报

《楞严经》里面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是说你这个...

修行人为什么一定要受戒

问: 为什么修行者一定要受戒? 如本法师答: 凡夫修...

净土法门如何理解「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

信众:请问师父,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的区别是什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