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唯识与净土

净界法师  2021/1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2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面,乙二、认识生命真相。

佛陀说我们的生命就像是一个无止尽的水流,它不是一个点状的,它是一条线的,而且是流动的,它是从过去流到了现在,也会从现在流到未来。而这个水流整个的引导者,就是你“心中的思想”——你的“思想”决定你的“行为”,也决定你未来的果报。

一般来说,我们的思想是很难、很难改变的。所以我们的生命大都是历史不断的重演。你看经典上,佛陀看到一个弟子造了杀盗淫妄,佛陀说:这个人不是今生才这样子做,他以前就常常这样子做。

因为我们的思想是一种习惯性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生的生命跟前生有很多的雷同,很多的历史不断的重复。直到有一天,我们遇到了三宝,我们皈依在三宝座下,开始受戒,我们很冷静的面对三宝的境界,开始发愿,这个时候感动了天地,天地迸裂,释放出清净的云雾,然后灌到我们的心中,产生新的愿望,这时候我们告诉我们自己:我一定要改变!这个时候生命就从那一天开始变化。

所以我们讲思想、思想,其实思跟想是不一样的,思是你心中的愿望,想是你心中的想法。所以我们第一个要改变的,是由思心所带动的,就是你心中的愿。有了思心所的愿望之后,第二个想,就是心中的观照力,你要培养对生命一种正确而不颠倒的想法,这是第二个主题,我们怎么样培养一个正确的想法,来引导我们正确的行为,这就是认识生命的真相。前面讲到思,愿望,这个地方讲观照讲到想。那么我们看认识生命的真相有三段,先看第一段,万法唯识:

乙二、认识生命真相

一、万法唯识

首先我们要知道,其实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变现的,你过去的心态,变成了现在的你;你现在的心态,又变成来生的你;所以不是上帝创造我们,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创造出来!当我们的心在变化万法的时候,有三个重点:

第一、第八识,第二、第七识,第三、第六识。

这八识当中,最重要的是第八识跟第六识;第八识主宰你的果报,第六识主宰你的因地。大乘佛法认为我们的生命有两个内涵:

第一、承受果报;第二、造作业力。

第一、从[承受果报]的角度来看:我们这个图是从上面读下来,从成熟果报。

(一)首先,就是有初能变的第八识,就是异熟识。这个熟就是成熟的意思,它可以把你阿赖耶识当中强而有力的种子,成熟而变成果报。就好像你把米放到电锅里面煮,这个电锅可以把米成熟成饭,阿赖耶识亦复如是。你进去的是一种潜在的功能,但是它释放出来的是一个色心诸法。为什么?因为它有成熟种子的力量。

第八识把这个果报变现出来了,变成是你有你的外表:可能是男众、或者是女众,或者庄严、或者怎么样等等,那这个是谁变现的呢?是你阿赖耶识变现的,你自己变现的,这跟别人都没有关系,所以你长得怎么样,跟你父母亲完全都没有关系,那是你自己的阿赖耶识释放出来的。

(二)释放出来以后就变到第七识,这个思量。你就在你这一期五蕴的身心当中,捏造一个自我,你说我,就是以这个果报为我,以五蕴为我,你会产生一个我的想法,这个我的想法是第七识捏造出来的,所以第七识是很特别的,它也不变现果报,它也不造作业力,它只做一件事,就是把这个果报体捏造一个我出来。

(三)有这个我以后,就有第六意识,以这个自我为中心,开始去了别六尘的境界,了别色声香味触法,产生很多很多的感受,快乐的感受、痛苦的感受等等。

简单说,我们讲承受果报就是这样子来的,从第八识把这个果报变现出来,第七识产生一个自我的想法,然后以自我为中心,第六识开始去受用六尘,产生快乐、痛苦,这个叫做承受果报。

第二、从[造作业力]的角度来看:当我们在承受果报的时候,我们又造作一个新的业力,这个要注意了,跟来生有关系了。那你要造作业力你要从下面读下去:

(一)第六识在承受快乐、痛苦的时候,它产生一个想法,这个非常重要,这个想法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如果它产生的想法是及时行乐,那就完了,这个人要修善就很难,生命的目的是及时行乐,他可以不择手段让自己快乐,然后造很多罪业。如果他的想法是生命今生痛苦、快乐不重要,来生比较重要,我是为来生而活,那这个想法就正确了,这种人就容易去要求自己断恶修善。

所以当你果报出现以后,你第六意识去了别外境的时候,所产生的快乐、痛苦,又让你产生另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当然跟你过去所学的圣贤之书、你体验了多少有关系。

(二)这个第六意识的想法,第七识就使令它更加坚固。

(三)然后,再回存到第八识,又把它送进阿赖耶识中。所以第八识它变现了果报,让第六识来受用,第六识受用完以后,又造了一个业力,又把它存回去,就构成一个生命的相续、业果的相续。比如说:诶,为什么你今生死掉以后还有来生呢?因为你今生在受用的时候,又造了一个业力,这个业力又创造了一个来生嘛。阿罗汉为什么死掉以后没有来生呢?因为阿罗汉把业力释放出来以后,观一切法空,他不再造业了──空、无相、无作,所以阿罗汉今生结束以后,他没有业力了。他没有业力了,他就怎么样?入无生、入涅槃了。

所以,这个地方呢,我们讲假设你要观察承受果报,就从第八、第七、第六;如果你要观察造作业力,就从第六、第七、第八。那么这个地方我们看,当然这个主导者是第六意识。

净界法师:唯识与净土

当第六识在承受果报、要造业的时候,有两种选择:

1、选择流转门,就是:触、作意、受、想、思。如果我们心中没有目标,做什么都可以,造恶也无所谓、造善也无所谓,那你就是怎么样呢?你就是由这个触,这个触就是外境决定的。你来到了清净的环境你就造善,你离开义德寺到外面去晃,你就造业,那这种人是流转门。

2、选择还灭门:当一个人受了戒以后就不同了,你的第六识有作意这种警觉的功能,就如理作意,我不管外境怎么变化,我一定要断恶、我一定要修善、我一定要度众生。我心中的三聚净戒,跟外境是没有关系的,这个就是所谓的还灭门,你是由作意来引导的。

好,那么这是一个总说。我们看下一段,那么把这样的一种“承受果报”与“造作业力”的道理,我们把它分成两段来说明。第一段叫[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过去——现在)——承受果报(应无所住)就是把过去跟现在这两个来互动。我们其实是在承受果报,其实我们现在深受过去的影响。那承受果报这个地方,请大家括弧写一个应无所住,我们把这个大乘的道放下去,这个承受果报是要无住的,你不能太在意。下一段相随心转、造作业力这个地方写一个而生其心。这里要注意了,我们是怎么来承受过去的果报?这个地方有两段,先看第一段:

第一、相由心生。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

─《成唯识论》─

佛陀说我们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们已经经历了无量无边的生命,而这些生命,凡是走过的生命必定留下痕迹,这个痕迹就是所谓的界,这个界就是种子的意思。你虽然生命死掉了,但是在你这一期生命当中,你所造的善恶业力的种子,都被留下来了,而这些种子一切法等依,都被谁留下呢?被阿赖耶识所留下,就依止阿赖耶识而住。

所以我们每一次生命都留下很多很多的痕迹,有善的痕迹、有恶的痕迹。当这个业力成熟时,就创造了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有些人到天上去了、有些人到人间去了、有些人到三恶道去了、有些人到涅槃去了。也就是说,我们今天为什么会有果报呢?因为我们过去造了很多很多的业力,所以这些业力就不断不断的出现这些差别的果报,就是这个意思。

看第二段: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

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摄大乘论》─

说:这六道的众生,像鬼道、或者是畜生、或者是人、或者是天,为什么有这么多差别的果报呢?因为各随其所应,各随其心中这些业力的种子,而出现它相应的果报。这个果报是由你自己的心,把它创造出来的。怎么知道果报是由心所创造出来的呢?它讲出一个例子——等事心异故。你看同样一件事,每一个众生所受用的感觉却不一样。

比如说水:今天人去看是水,是一个湿润的水;但是鬼道众生看到这个水,变成一个很可怕的火。如果说这个水是真实的,应该人去看是水,鬼去看也是水嘛!因为人跟鬼心中的业力不一样,所以每一个人他所释放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一切法的义相,它的真实相是不真实的,我们说一切法空,法空观就是这样。

你看你们住在义德寺里,你们住了一百多个人,吃同样的饭菜、做同样的早晚课,但是你们每一人感受会一样吗?不一样啊,是不是!虽然相逢就是有缘,大家过去生一定有很多的因缘,今生才会在一起,但是大家一起造业,共业中有别业呀。比如说:大家都来义德寺里,你一定是哪一天在盖庙的时候你有出钱,但是有的出三百、有的出五百,还是不一样嘛,对不对。所以你看有些人在义德寺里,他活得很快乐,义德寺非常好,环境也好,各式各样,有些人就觉得还是有些缺点。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你的心去接触的时候,你会有不同感受呢?因为每一个人的福报不同。因为没有真实的义德寺存在,诸位要知道──没有真实的义德寺!每一个人都产生心中的义德寺,去受用你心中所变现的义德寺。

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心中的影相!

讲实在话,没有真实的义德寺存在。那没有义德寺,我在受用什么东西呢?你受用你阿赖耶识自己变现的东西!

我们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什么是没有真实的法:

你看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阿罗汉,他成就阿罗汉以后,他以禅定看他过去的母亲,堕落到饿鬼道。我们讲过事出必有因,他母亲以前就是悭贪,什么东西都要抓住不愿意施舍,所以到饿鬼道去了。阿罗汉有慈悲心,看到自己的母亲堕落到饿鬼道,就赶快去托钵拿饭菜给他母亲吃,拿了很多饭菜。他母亲旁边还有很多鬼道众生,都要来抢,他母亲悭贪的思想没有变,还是要把别人拨开,结果她把饭菜吃下去的时候,变成了火焰,把她的喉咙烧坏了。

为什么目犍连尊者明明看到的是饭菜,跑到他母亲的喉咙变成火呢?诸位怎么解释?就是没有真实的饭菜可得。你看是饭菜,他看到是火,因为他业力跟你的业力不一样,你的阿赖耶识跟他的阿赖耶识不一样的嘛。

所以我们今天承受果报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件事情,忏悔自己的业障,认命、忏悔,就是这样子。我们不要在果报上做太多的努力,因为这个都是于事无补,因为这个跟我们过去有关系。我发觉我们很多人花了太多时间在承受果报、在不能改变的事情上,结果浪费很多的生命。因为当阿赖耶识在释放果报的时候,不会因为你讨厌它,它就停止释放;也不会因为你喜欢它,它就释放多一点,它跟你的想法完全没有关系的。阿赖耶识是没有意见,它该放多少就放多少,放到完,它也不会多放一秒钟的。所以我们在面对果报的时候,只有两个字认命,就是应无所住,你不要把心血放在这个地方,因为它不会因为你的想法而改变的,不可能。

我们在忏悔业障的时候,你要知道:那是业力还没有变现果报,你忏悔有用;一旦它变现了,你很难忏悔。比如说你今生是个女众,你忏悔成男众!不可能嘛!那是成熟的嘛。这个米已经成熟了,再怎么变它就是一个米。我们忏悔是怎么样?这个业还没有成熟,赶快忏悔,有用。它已经变成果报了,这个很难忏悔了,那你只有认命——改变心态比较快!

所以,我们在承受果报的时候,大乘之道是怎么样?以应无所住来面对,不要在这个果报上、成败上浪费太多时间,因为它是不能改变的。诸位,它不能改变,你怎么弄就是浪费时间,你还自己起烦恼。

第二、相随心转。

重点是在这里,这个可以改变,会影响我们未来的!相随心转这个很重要了,当这个相出现的时候,我们又会去造一个业,这个时候你的想法就很重要,你要培养一个正确不颠倒的想法。

相随心转(现在——未来)——造作业力(而生其心)

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

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

─《八识规矩颂》─

当第六意识在面对果报的时候,它的情绪的变化是很复杂的。怎么复杂呢?[性界受三恒转易],它有时候是在欲界,有时候在色界,有时候在无色界。三性是讲

善性、恶性、无记性;

欲界、色界、无色界;

苦受、乐受、舍受。

这个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当中,有时候是跟根本烦恼相应,有时候跟随烦恼相应,有时候到了佛堂又生起信进念定慧的善根。它这样的变化,对我们的身口二业产生了引导的作用。

[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它的情绪不但变化,等到它力量大的时候,它会驱动你的身体、驱动你的嘴巴去讲话,最后造了引业跟满业。

[引业]就是强大的业力,会影响总报的;

[满业]就是薄弱的业力,会影响别报的,那么就创造一个来生的果报。

所以这个地方你的思想是很重要的,你的第六意识的情绪变化,会带动你的身口去造业,而这个业又会影响到未来。

思想跟果报的互动关系,如第二个偈颂:

名事互为客,其性应寻思,

于二亦当推,唯量及唯假。

─《摄大乘论》─

名是指名言,就是你的思想、你的想法;这个事就是你外在的果报。我们的果报会影响我们的想法,想法也会影响我们的果报,这两个是互相影响的,这样的性质,身为一个菩萨应该好好的去体会。在这个名言跟外境当中,你要知道一个观念:唯量及唯假。每一件事情是无自性的,你产生一个什么样的量、什么样的想法,它就会产生一个不同的作用。

这个果报到底是伤害你?还是变成帮助你?果报本身是不能决定的,是你的想法决定的。

比如说你这个人身体多病,我们只能够说多病是痛苦的果报,但是我们不能说生病就障你的道,那是你自己认为的。病痛叫做痛苦的果报,但是它不是障道。蕅益大师说:你对病痛产生正确的想法,它可以是一个正面的力量。你看──消灭我们的妄想,增长我们苦、空、无常、无我的观门。你为什么知道无常呢?因为生病,你就知道人生不能久住,来生不能再轮回下去,这不是一个头。

诸位要知道一个观念,你看我们无始劫来,结了很多很多的善缘,也结了很多很多的恶缘,这个是不能改变的。佛法讲改变,很多人总是觉得改变改变──其实是改变你的想法。我讲实在话,你把每一个人都当善知识,

你把你的亲属当善知识,

他给我鼓励给我信心;

你把你的冤家当善知识,

他刺激我、让我进步,

增加我的忍辱波罗蜜。你把每一个人都当善知识,他果然扮演善知识,每一个人都在帮助你修行;你把每一个人都当恶知识,每一个人都在伤害你。这是事实,很奇怪!

其实这个果报出现的时候,《唯识学》说它是无记性的,它是非善、非恶的。那怎么会变成善恶呢?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嘛!

所以一个人经常生起负面的想法,其实是你自己在伤害自己。说实在话,没有人在伤害你,因为阿赖耶识只是如实的把果报现出来,谁知道你会这样子想呢?你跟果报接触的时候产生一个想法,这个想法会影响你去造业。

我经常问很多的念佛人,你听到佛号的时候,你生起什么想法?你说,诶,我听到佛号都没有想法。那你没有办法往生!你没有想法,你就没有好乐心、没有皈依的心。我跟你讲:你听到佛号的时候,你对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完全没有想法,这个佛号你念不住啊!你看打佛七,有些人这个佛号一念下去,佛号在心中,一句阿弥陀佛念诵听,它跑不掉,它跑掉自然会拉回来。有些人佛号念念念念不住,就跑掉了,跑掉以后拉不回来,拉回来又跑掉。因为你们之间没有一种意乐的心,祂跟你没有关系嘛。你对佛号没有思惟说:哦,这个佛号是功德庄严,它有种种安乐的功德、清净的功德,无量光、无量寿……我另外再举一个浅显例子来比对:你今天想到巧克力,你有什么想法?你说我没有想法,你没有想法,你一辈子吃不到巧克力,你跟它没有交集,因为你没有正确的忆念它。你说:这个巧克力很甜美哦,吃下去有一种幸福的感受,它还会给你种种的能量。你想想看,当你对巧克力的想法是甜美的感受、给你能量,它是可可亚做的、它有安神的作用……你这样子把巧克力的功德联想在一起,你就有一种意乐的心,你在未来的生命当中,你就很可能跟巧克力再一次的相遇。

我们讲忆佛,为什么你要忆念阿弥陀佛?因为这样,你才能够跟祂建立一种因缘,我讲实在话,你来生不想跟谁在一起,你少去忆念他,这下一堂课会说明。

其实你的生命跟你的想法是有关系的,如果你不善用其心,你来生还有很多问题要处理。我们今天在面对果报的时候,你要注意为什么叫[而生其心],这个是你该注意的,因为它影响你的未来。是怎么个影响呢?我们看:

(二)业果差别:

富贵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

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

庄严从忍辱中来,丑陋从嗔怒中来。

高位从恭敬中来,卑贱从憍慢中来。

我们讲生命是由你的思想所创造的,如果你很想知道我来生是怎么样呢?这边有一套公式,你把它带进去,你就知道你来生是怎么样了!

1、财物:你来生会不会跟财物相遇?会跟很多、还是很少财物相遇?我们从自己的思想检验一下:

富贵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

布施,假设你想到财物的时候,你要想想看,当你今天有五仟块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想法?先看你的直觉,你直觉的想法,不要去对治它,就是直接看你的想法。你说:诶,五仟块,我要把三仟块拿出来供养常住、二仟块留下来自己用。你来生还会继续有钱,一定还会有钱。因为怎么样?你有布施的心,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到你有富贵的果报。贫穷从悭贪中来,你看到五仟块,你就把它藏在你的床铺底下,你的有钱到今生结束就没有了。

一切法因缘生,生命事出必有因的。一个人你财物不想跟人家分享,受害的是你自己。

所以你要想想看来生的问题,一个人不能只想今生,想到来生的话,你就会强迫自己改变自己的思想。

2、生命:我来生的生命是健康呢?还是多病呢?这个地方也可以检查一下:

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

慈悲,你今天遇到人事的时候,你习惯性用慈悲心来面对,我起码不损恼众生,不管他对我怎么样,我不想伤害他、我不忍心伤害他。你经常起这个想法,我保证你来生活得比谁都长寿,你也不用找医生,因为这个果报都美好嘛!因为这个慈悲的思想是创造健康果报的身体。

反之,如果你今天的想法是经常要去触恼对方、去伤害对方的想法,有这种攻击性的想法,那你来生可能是短命多病,这跟别人都没有关系,跟上帝也没有关系。

3、长相:一个人的外表长相是庄严,还是丑陋呢?

庄严从忍辱中来,丑陋从嗔怒中来。

这是讲到一个人的外表长相。说我这个外表,是长得庄严?还是丑陋呢?如果你遇到事情的时候,别人刺激你的时候,你习惯性的想法是:啊,算了,退一步海阔天空,你经常生起这样的想法:宽恕、包容,你来生会长得很庄严。

有些人是嗔怒,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以牙还牙,你经常有这种想法、嗔恚的想法、报复的想法,你来生可能会长得很丑陋。

4、地位:我来生是做高位的?还是低位的呢?

高位从恭敬中来,卑贱从憍慢中来。

假设你今天是谦卑,你经常保持很低调,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那你来生就容易生长在高位的地方,来生来到交德寺,方丈和尚该你做,因为你有这种因地嘛!所以我们和尚尼前生是修谦卑的,所以她今天有这个果报体。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因地──事出必有因。那我们前生没有做好没有关系,我们来生有希望,因为今生的你是前生的你创造的,你要怪怪前生的你没有把它弄好。但是没关系,问题是来生你还有希望、你还有机会。

那卑贱从憍慢中来,如果你什么事情都高高在上,总是觉得别人比不上你,你来生会生长在一个卑贱的地方,很容易让别人看不起你。

我们从这个表格,可以检查出两件事情:第一个、你可以知道你过去做了什么事情,对不对!因为你现在的情况,你就知道过去的你是怎么回事,你也可以知道来生的你是怎么回事。当然我讲过,来生还没有出现,还没有出现的东西都有希望、都可以改变,只要你设定目标。所以我们讲生命是有无量的可能性,未来有无量的可能性。

你说我来生想要有钱,一个菩萨没有钱,我都不能做慈善事业、做什么事情都不行,那很简单,你从现在开始培养布施的心情。培养布施的心情不一定要很多钱,我现在有十块钱,我布施五块、布施六块,可以嘛,重点是培养那个思想。你可以从这个表格去检查过去的你是做了什么事情,从这个表格你也可以预测未来的你是一个什么相貌。这个表格非常有用,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生命就是这样子出现的,跟别人完全没有关系。你自己把自己创造出来,然后你自己再去受用,过去的你创造现在的你,现在的你又创造未来的你,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今天先谈到这个地方,讲太多也没办法消化。

我希望大家把这个生命的缘起好好的了解一下,了解以后,你开始发愿你来生要到净土去,那你怎么去培养一个跟净土相应的思想?我们讲到事出必有因,你要往生净土,要有净土的思想。你今天培养一个求生净土的思想,净土就跑不掉了,这个到下一堂课我们会说明。

当然这只是一个总说,这是从生命的缘起来探讨生命是怎么出现的,到目前我们都还没有把这一套理论,运用到净土上去。但是这个理论你先了解,你要能够善用其心,未来的生命就在你的掌控当中。

问题是你愿不愿意改变?那就看你自己了。你要不想改变,那来生的你跟今生的你,差不多就是这样子,所以要先发愿,发愿以后培养一个美好的想法,你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这个意思。

0:00 / 0:00
唯识与净土1
唯识与净土2
唯识与净土3
唯识与净土4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此间犹如火宅,赶紧移民极乐

信愿持名的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阿弥陀经》中...

法藏菩萨成佛以来已经十劫

【经文】 阿难白佛,法藏菩萨,为已成佛而取灭度,为未...

持戒近善、转短命为长寿之法

僧不二将投师受戒。菩萨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

临终正念需要有引导力

引导力。就是忆念净土,欣求极乐。 从小乘的角度,他只...

临命终的三个忆念

善根人直接从不迷下手,观想这个东西是我过去欠你的,...

念佛即事达理之捷径

生佛同体,方可感应道交;事理圆融,故能念佛证真。净...

【推荐】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事情

佛号是一个广大的无量光无量寿,但是问题是,是谁去念...

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这样还是持名念佛吗

问: 如果是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那么还是持名念...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推荐】受持八关斋戒的意义和功德

八关斋戒,是在家佛弟子在月六斋日受一日一夜内短期受...

《善生经》的启发

《善生经》的缘起是有一天早上,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看...

正思惟与邪思惟

【原文】 禅那者,此云思惟修,故称禅思比丘,是贵思也...

以无心之法对治妄心

参禅贵实践,要真参实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谓真参,就...

【佛教词典】归敬序

又称归敬文、归敬偈。即在经、律、论三藏之首,先述归...

【佛教词典】布路沙

(杂语)一作布噜沙Puru?a,又作补卢沙。译曰人,丈夫...

不被打翻的唯一方法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

一位妇产科医生迟到的忏悔

我是一个自医学院毕业就开始从事妇产科工作整整三十年...

因忘自性弥陀佛,异念纷驰总是魔

解脱生死,念佛怎么解脱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

怎样让生命活得像个生命

在我眼里,生命,是人生的眼珠。 在我心里,生命,是...

心的四种安住方式

《金刚经》说菩萨他一生的修学只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

碰到紧急关头要记得佛号

念头一起来就是佛号,碰到紧急关头也是这个佛号。这个...

爱不必喜,憎不必怒,一切皆如梦事空花

【原文】 语云:爱其人及其屋上之乌。言爱之极其至也。...

圣严法师《忙人最适合做义工》

一般人常以为没事做的人,才有空闲做义工。我却说忙人...

天地就是禅院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怎么啦?老和...

父母亲属杀生食肉不听劝,该如何对待

昨接来书,不胜叹息。汝十数年来完全不在自己心地上用...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

静坐对我们的身心都有好处。它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及心理...

舍利乃戒定慧所成

梵语舍利,亦云设利罗。(此名现绝不用)此云身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