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正思惟与邪思惟

莲池大师  2023/04/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正思惟与邪思惟

【原文】

禅那者,此云“思惟修”,故称禅思比丘,是贵思也。经又言:“有思惟心,终不能入如来大涅槃海。”又言:“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是病思也。所以者何?盖思有二:一正思惟,一邪思惟。无思之思,是正思惟也;有思之思,是邪思惟也。

又思有二:一从外而思内,背尘合觉者也。一从内而思外,背觉合尘者也。从内思外者,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无尽而真弥远也。从外思内者,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尽而还源也。由思而入无思,即念佛者由念而入无念也。

【演莲法师译文】

梵语禅那,华言译为思惟修,所以有称修禅的人为禅思比丘,这是表示修禅的工夫着重在“思”。可是《圆觉经》中又言:“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而且《法华经》也说:“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这是指出“思”的弊病。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思有二种:一种是正思惟,一种是邪思惟。没有思量分别的思,是正思惟;有思量分别的思,是邪思惟。

思又分有二种:一是把攀缘外境的思念转来观照内心,这是背尘合觉;一是把观照内心的意念移去攀缘外境,这是背觉合尘。由观照内心转而思量外境,不断地向外攀缘,思念越多,便离真心越远;把思量外境的意念转来观照内心,不断思惟,思惟达到了极处,便能转迷为觉、明心见性了。这种从有思而入无思的修养工夫,便是念佛的人由有念而入无念的境界。

竹窗随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莲池大师文章列表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我们刚开始在修无分别智时候,当然第一个要远离的就是...

不起分别心,是故当处最吉祥

若当下不分别,当为最吉祥。我持咒的时候,不起分别心...

志公禅师:十四科颂

菩提烦恼不二 众生不解修道。便欲断除烦恼。烦恼本来空...

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别...

爱是没有分别的

佛教徒多数会念佛,但却不一定都能了解南无阿弥陀佛这...

把妄想的道路切断

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试着心中不要讲话,你发觉你...

禅宗里的无念是怎样一种境界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六祖慧能大师《坛经...

【推荐】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心态决定你的状态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财神之王药师佛

一、前言 一般介绍药师法门时,或多或少都会提到修持药...

【推荐】道证法师:六度总修?六度总休?

上广下钦老和尚有一句开示,很耐得我们去体会。他说:...

本焕长老的禅思语录

◎ 未成佛时,要先结人缘,广结善缘,随众随缘,为教...

菩萨行利生之道

利行者,乃菩萨行利生之道也。 大凡悟道之人称菩萨,未...

【佛教词典】方便独头吉罗通故误两犯

亦名:吉罗二种、二种吉罗 子题:方便吉罗、独头吉罗 ...

【佛教词典】道证

新罗僧。曾来唐,居止于长安,投西明寺圆测之门下,穷...

三辈往生与九品往生有对应关系吗

问: 《佛说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娑婆求空空愈远,往生极乐入有得空

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者,七地仅名现相,八地乃得无...

四十八大愿——(第21愿)各具三十二相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

理财十事

谈情、做人、理财、处事,似乎是人生必备的基本能力,...

慧律法师:摧毁「自我意识」的空间

如果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世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我们...

十二因缘法

作为修行人应当知道十二因缘法缘起法的真理。我们生命...

信愿持名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一个人生前自己肯念佛,肯定就有信心在里面,有愿力在...

阿弥陀佛有这十种力量

一个菩萨断了一切烦恼,圆成无上正等正觉,得到佛的十...

佛门不推崇算命,为何却有《达摩一掌经》传于世呢

为什么佛门不推崇算命,却有《达摩一掌经》暗传于世呢...

用睿智来对待诽谤

人,生在这万花筒般的红尘俗世里,无论是谁,都会被他...

唱着无涯歌,走向极乐国——新罗元晓大师

元晓大师,新罗人,西元617年生,20岁时剃度于黄龙寺,...

心能大能小

有一位信者问无德禅师道: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